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戴姆勒car2go和寶馬DriveNow合併在即:世界級出行大戰即將開幕

根據德國《 法蘭克福彙報 》當地時間 23 日的獨家報導, 寶馬旗下的共用出行品牌 car2go 和戴姆勒集團旗下的 DriveNow 即將展開合作, 雙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公開合作的具體事項。

▲car2go

這一合併, 被德國媒體稱為是針對來自美國和亞洲的競爭對手的舉動, 比如美國 Uber , 中國滴滴, 都已經在共用出行領域佔據了巨大的份額和世界級的影響力, 而德國作為第一汽車強國, 居然還沒有一個強大的世界級出行品牌。

德意志民族的驕傲自然是無法接受這一現實。

所以一年前兩家公司開始討論將旗下的出行品牌進行整合的事項, 但由於雙方的出行品牌都有其他的合資股東, 並且還需要通過反壟斷規定的相關審核, 所以這個事兒談了挺長時間。

寶馬 Drivenow 的另一大股東 Sixt , 持有 50% 股份, 而戴姆勒的 Car2go 也是與一家叫 Europcar 的公司合作的, 對方持有 25% 的股份。

▲DriveNow

Sixt 是德國最大的租車公司, 在歐洲多國租車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一直不同意這項合作, 拖到了現在。

其實儘管背後股東很強大, DriveNow 一直沒有盈利, 關於這次與 car2go 的合作, 大家都認為能帶來益處。

根據去年 8 月德國媒體的報導, 雙方計畫將 car2go 和 DriveNow 整合起來成立獨立公司, 使用一個共同的品牌, 並使用共同的技術和平臺,

目的是進一步擴大歐洲市場的出行業務。

但其實更深遠的考慮, 是以國家為單位, 在共用出行領域的佈局, 為了應對來自美國和亞洲同行帶來的挑戰。

在路透社的採訪中提到, 合作以後, 寶馬和戴姆勒的出行業務都將使用共同的技術和系統平臺, 通過降低成本帶給消費者更大的優惠。

另外, 戴姆勒還將把計程車經紀商 Mytaxi 和互聯網平臺 Moovel 帶入合作, 寶馬經營品牌 ParkNow(停車位搜索和租賃)和 ChargeNow(電動車充電)也將進入這個新的平臺。

至於合作以後的新出行業務的名字, 我給他們想好了, Drive2go 。

基本事實就這些了。

還有一些背景資料:

目前, car2go 和 DriveNow 的出行業務價值總額為 10 億歐元。

Car2go 成立於 2008 年, 在北美、歐洲和中國等地共運營 14000 台車,

自稱是全世界最大的單程點對點共用汽車服務商。

Drivenow 成立於 2011 年, 在歐洲運營 6000 台車(想想滴滴, 據說員工就超過 7000 人了)

看看 Uber 和滴滴, 不僅在各自國家裡開疆辟土所向披靡, 足跡也漸漸遍佈全球。 滴滴出行先後通過收購多國當地的打車公司, 逐步實現其全球化戰略, 而 Uber 更是全球共用汽車經濟的先鋒者。

對於所有人都確定無疑必然會到來的共用汽車時代, 美國和中國都已經有了強大的後備軍, 德國自然是著急的。 所以儘管寶馬和賓士算是直接競爭對手, 但還是在這個時候選擇握手言和了。

給我的感覺是, 德國一直在努力追趕這股汽車行業變革的潮流。

比如建電池工廠這事兒。

2017 年, 德國的汽車企業紛紛傳出要自建電池廠的消息,

首先是賓士, 7 月的時候宣佈與北汽集團合資建立國內電池工廠, 然後是寶馬, 10 月在瀋陽建設動力電池中心, 根據媒體爆料, 大眾也想建, 但是董事會沒有批准。

大家可能會覺得, 這都是中國激進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給鬧的, 雙積分啥的一來, 德系大廠也招架不住啊。

但現在從共用汽車這個層面看來, 仍然是美國企業開頭, 中國公司大面積普及, 而德國公司只能小碎步跟上, 至於日韓, 看不到了。

此次的合併事件充分說明, 大家對於以里程數為單位計算交通出行價值的未來圖景, 是非常篤定的。

這不僅僅是車企以後怎麼賺錢的事兒。

共用汽車的未來將與無人駕駛高度捆綁, 而無人駕駛顯然是現在汽車電子技術發展必然的指向, 放在更宏觀的維度來看,共用汽車,無人駕駛與未來社會資訊物理系統高度關聯。

再看看日韓品牌,他們步子普遍慢一點,但卻出人意料的走的比較穩健。比如說,整個 2017 年,我都聽到大家在問,大家都在搞電動化,日本人你們幹啥去了?

仔細去看豐田的 2050 戰略,會發現,他們老早就想好了,未來的能源形態以燃料電池為主,插混也非常重要,純電不是主流,可以說非常的堅持自我了。

2017年年中,豐田出人意料的爆出了固態電池車的計畫,預計是 2020 年上市。一下子大家都回過頭去看,又發現,固態電池似乎將成為三元鋰之後的最佳接班人。感覺豐田在電池這件事上,是非常明智和前瞻的。值得學習。

豐田前不久 CES 發佈了那個 e-Palette 的車,並宣佈轉型移動出行服務公司。我有一個基本看法:沒被寫進豐田戰略裡的計畫,都不是真計畫,只是暫時試試水。

▲e-Palette

回到正題,關於此次寶馬和戴姆勒的合作,也有報導稱,兩個出行品牌將保持各自獨立的名稱,只是共用系統。

如果真這樣,那就很有趣了,還是得衍生出一個新平臺呀,並且還有一個新問題,同樣平臺上,品牌價值感是否還起作用?

坐等揭曉這個新品牌或者新平臺的名字。

放在更宏觀的維度來看,共用汽車,無人駕駛與未來社會資訊物理系統高度關聯。

再看看日韓品牌,他們步子普遍慢一點,但卻出人意料的走的比較穩健。比如說,整個 2017 年,我都聽到大家在問,大家都在搞電動化,日本人你們幹啥去了?

仔細去看豐田的 2050 戰略,會發現,他們老早就想好了,未來的能源形態以燃料電池為主,插混也非常重要,純電不是主流,可以說非常的堅持自我了。

2017年年中,豐田出人意料的爆出了固態電池車的計畫,預計是 2020 年上市。一下子大家都回過頭去看,又發現,固態電池似乎將成為三元鋰之後的最佳接班人。感覺豐田在電池這件事上,是非常明智和前瞻的。值得學習。

豐田前不久 CES 發佈了那個 e-Palette 的車,並宣佈轉型移動出行服務公司。我有一個基本看法:沒被寫進豐田戰略裡的計畫,都不是真計畫,只是暫時試試水。

▲e-Palette

回到正題,關於此次寶馬和戴姆勒的合作,也有報導稱,兩個出行品牌將保持各自獨立的名稱,只是共用系統。

如果真這樣,那就很有趣了,還是得衍生出一個新平臺呀,並且還有一個新問題,同樣平臺上,品牌價值感是否還起作用?

坐等揭曉這個新品牌或者新平臺的名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