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梟雄如王,穩健如李

一向低調的富力董事長李思廉近一年來一直在做接盤俠。

17年5月下旬, 富力與香港房企恒基兆業做了一筆86億港元的交易, 買了遼寧7個地產項目和廣州2個項目,

其中包括瀋陽當地最著名的爛尾樓瀋陽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停工6年多的鐵嶺蓮花湖項目。

17年7月底, 富力從萬達手中以199.0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接盤77個酒店, 成為全球最大的五星級酒店公司之一。 李思廉曾表示, 若有機會, 旗下的酒店業務會分拆上市。

17年8月下旬, 富力聯手中渝置地, 以4.7億英鎊收購萬達有意向的倫敦九榆廣場地塊。

18年1月17日, 富力接手了萬達在倫敦的項目——萬達·倫敦ONE。

三度接盤萬達, “殺價天王”李思廉頗有點“趁人之危”的感覺。 尤其是在萬達、融創、富力的世紀交易中, 富力以平均每平米5000多元的價格購得77家精品酒店, 這個價格甚至低於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房價。

有人說, 李思廉像司馬懿,

王健林像曹操。 前者特別能忍耐、等待, 後者則是一代梟雄, 不過最後, 曹操還是給司馬懿打了工。

01

但熟悉李思廉的人都知道, 穩健是他的一貫作風。

在筆者看來, 李思廉更像是隋末群雄中的李唐。 大業年間, 天下大亂, 最初, 實力最強的是瓦崗寨。 其後, 瓦崗寨與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的競爭, 過分消耗了自己, 後被李唐漁翁得利。

1993年, 廣州樓市急速升溫, 各路人馬紛紛殺入, 在廣州做貿易的張力怦然心動。 但考慮到自己資金不足, 及財務管理知識的欠缺, 他想找一個合作夥伴, 首先想到的就是好朋友李思廉。 張力心裡很激動, 打電話和李思廉一講, 李思廉一聽也很激動, 連聲說:“好, 好!”在這之前, 見識過香港樓市繁榮的李思廉,

也想過要創辦一家房地產公司, 但手中的資金, 在香港也就只能炒樓了。 多年以後, 提起他們決定攜手創業的時候, 兩個人都說, “很簡單, 我們是心有靈犀, 一拍即合。 ”

富力成立伊始, 兩人就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張力主管專案開發和工程管理, 李思廉主管公司財務和市場行銷。

20年來, 張力與李思廉把富力的能量發揮到了極致, 其銷售額從1995年的3000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303.7億元, 公司也從起步時10多個人的小公司發展到今天名副其實的地產大鱷。

李思廉談起工作搭檔張力時, 說到:“我和他之間就是兩個字:包容。 做生意和做夫妻其實差不多, 都是需要包容, 我們這種夥伴關係, 是很難得、很少有的關係。 我們到現在認識快17年了, 還沒有吵過一次架,

相互包容是很重要的。 ”

李思廉也搞足球, 富力足球在業內小有名氣;他搞教育, 參與出資興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他還投過一個叫優達的互聯網教育公司。

02

李思廉近期的一反常態, 興許是他急了。

曾經與恒大、雅居樂、碧桂園、合生創展並稱“華南五虎”的富力, 在2004年—2009年的綜合實力一直位於華南地產榜首, 2007年銷售額更是進入地產業四強。 早在2003年, 搞住宅地產的富力, 學習新鴻基地產, 提前佈局開始進軍商業地產領域, 以求先發制人。

2004年博鼇房地產論壇上, 王石Diss李思廉說, 商業地產項目很難取得較高比例和長期的融資支持, 如果搞出租型商業地產而自身沒有資金實力, 則必死無疑;如果搞出售型商業地產,

則會遇到經營管理上的致命麻煩。 對此,李思廉只是淡淡地說:“你放心, 我們一定做好。 ”

其實那個時候, 富力已經進軍北京, 在商業地產上小試牛刀了。 當年開始, 富力瞄準了廣州的珠江新城, 放言珠江新城的土地“出一塊拿一塊”, 最高紀錄是一天連下四塊地。 2006年, 富力在珠江新城的項目儲備達到13個, 直到2009年11月26日, 富力仍拿下了第16個項目。

富力在珠江新城上的前瞻, 迎來了巨額回報。 今天, 珠江新城已成了廣州、華南的金融中心, 與珠江南岸的中山大學隔河相望。 “小蠻腰”、廣州大劇院就是珠江新城的標誌性建築。

然而, 珠江新城上的成功, 不足以掩蓋富力整體的頹勢——這一點王石說中了。 當龍頭企業恒大、碧桂園高歌猛進, 衝刺5000億銷售額時,富力還在千億征途上艱難跋涉。

富力的危機集中爆發於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當年,富力的實際銷售額遠遠低於預定計劃,資金鏈緊張,負債率越來越高。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除去銷售不佳的原因外,大量資金囤積在商業地產專案上,造成了富力現金周轉困難。

當時,有人勸李思廉應該及時拋售專案,回籠資金,但李思廉不肯。作為數學系的高才生,李思廉對價格頗為敏感,賤賣資產就是要他的命。

在褚橙創業初期,褚時健的外孫女婿李亞鑫是專案執行人。有一年過完年,褚家還有幾百噸柳丁沒賣掉,一個經銷商開價4塊錢一公斤,要求褚家負責包裝、運費。李亞鑫希望能再加點。這位先生說,那就3塊8吧。李亞鑫愣住了,遲疑幾秒,問能不能回到4塊。那人毫不猶豫,騎著摩托車走了。留下的是後悔的李亞鑫。

孫宏斌也曾勸賈躍亭丟卒保車、給樂視瘦身,只保留樂視網等核心資產,而老會計賈躍亭也不願意賣。

種種原因,在2008-2017的地產業黃金十年裡,富力眼睜睜看著曾經的小弟恒大、碧桂園超過自己,一往無前。

2014年11月,中石油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簽訂2700億美元的石油大單,平均價格為每桶原油90美元,高出即期國際原油價格50%,但領導還是痛快的讓利了。此舉換來了俄羅斯對“一帶一路”、“亞投行”的鼎力支持。

在寶萬之爭中,許家印虧了60億仍然入股萬科,助力深圳地鐵獲取萬科的主導權。當時,很多人都說許家印虧了。不過,在隨後的半年多裡,委身深鐵給許家印帶來了更大的利益。恒大股價一路飆升,許家印也問鼎了首富的寶座。

03

某種程度上說,許家印可謂是“冒險版的李思廉”。

跟富力一樣,1996年許家印所創立的恒大,第一個地產項目也是舊工廠改造來的。

當時,海珠區原廣州農藥廠11萬平方米的地塊正低價掛牌拋售,因為地處工廠區、市政配套不全,房企對該地塊沒什麼興趣。許家印卻決定把它做成恒大的第一個專案——這就是恒大的金碧花園項目。

金碧花園專案於1997年6月8日動工,8月8日公開銷售,開盤價每平米2800元,比海珠區樓盤均價便宜了近20%,當天上午323套住宅房源“半日光”,整個項目得以盤活,並獲得數億元淨利。該項目曾被廣州市民票選為最滿意的地產項目之一。

金碧花園項目比許家印之前操盤的珠島花園專案更顯示出許家印的風格,即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快速開發、快速回籠資金,這也成了之後恒大在廣州和全國迅速做大的殺手鐧。

2004年,許家印“撒豆成兵”,派出200多人進入二三線城市找地,逐鹿全國。到2007年,恒大在全國一年內獲得的土地比前一年多出6倍多,達到近4580萬平米,覆蓋全國22座城市。相比來說,萬科進入全國29個城市,用了近10年時間,恒大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

今天,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恒大總資產超過7570億,2016年度營收預計達到3000億元,較2015年的實際合約銷售額增長了49%,和萬科持平。許家印個人從2003年起進入各種富豪榜,曾名列2009年內地首富和2017年內地首富。

看著這一切,李思廉估計是真急了。但就像富力足球跟恒大足球差了個檔次,曾在同一個起跑線的富力和恒大,兩兄弟間的隔閡也越來越遠。

04

跟李思廉同樣穩健的地產商,當屬他的老鄉李嘉誠。

很多港臺企業家做生意也都是這樣,不求一口吃個大胖子,而是求穩健,細水長流。

李超人曾說:更穩,因為總是先想失敗。

不過,超人的穩,顯然高出李思廉一籌。

從1950年到今天,李嘉誠從來沒有過財務危機,也沒有一年交過虧損的答卷。

超人以塑膠製品和鐘錶製造起家,抓住了香港60、70年代經濟騰飛的機會。80年代起,他又進入香港房地產領域,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超人就是超人,不會止步於此。

1986年,國際油價跌至每桶11美元的冰點,原油市場更是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誠卻在這時果斷入手石油業,以32億港元的價格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當時該公司日虧500萬港元,如今這家企業已經成為“和記黃埔”最大的盈利子公司,日賺1500萬港元。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這是巴菲特的話,但實踐得好的,還是健步如飛的超人。

90年代,移動通信業務成了金礦。李嘉誠持續投入當時最前沿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業務公司Orange,一舉獲得超過千億港幣的收益。也正是這筆錢,夯實了他在香港及整個華人商界的大哥大地位,而且是在香港經濟持續低迷的環境下,夯實了這個地位。

之後,李嘉誠又進一步擴張傳統基礎業務,以及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如今,新一代電訊業務已經成為長江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

與此同時,李嘉誠還投資了包括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開發者—DeepMind等一系列科技公司。

對了,他還入手了2億比特幣。

在“攻”方面,超人箭無虛發;而在“守”上面,他也同樣步步為營。

從13年下半年起,超人開始有選擇地拋售處於高點的中國內地和香港物業,一財報導,“李嘉誠在內地持有的投資性物業面積只剩下了15萬平方米,僅相當於21個足球場大小。”這一數字甚至低於很多福建中小房企。

同時,大舉收購歐美澳高科技、基建公司。

有人曾這樣總結李嘉誠的商業模式:以現金流穩定的基礎設施、能源、製造業公司為底,去投資前沿科技、房地產、金融等高收益的領域。

健林也好,馬老闆也好,在財富榜上確實超越了超人。但被擠下去的李嘉誠,光在英國就投資了超500億美元。截止16年年末,1萬多億總資產的長和集團,債務淨額才1400多億,況且除了上市公司,老先生還不知藏了多少私房錢。

這是真正的穩健快跑,還快得讓人追不上。當年洛克菲勒也是這麼幹的。

李嘉誠曾這樣概括自己的經商秘訣:

“我平時對經濟、政治、民生、市場供求、技術演變等一切與自己經營行業有關、或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重大影響的最新、最準確資料都有瞭解,加上公司內的內行專家,當機會來臨時我便能迅速作出決定。”

這也許能給大家以啟示。高品質發展,不缺一個足球隊、電影院,缺的是高科技公司、高附加值的產業。比如凱橋資本收購英國半導體公司Imagination,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Kuka.

脫虛向實,才能穩健快跑。

衝刺5000億銷售額時,富力還在千億征途上艱難跋涉。

富力的危機集中爆發於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當年,富力的實際銷售額遠遠低於預定計劃,資金鏈緊張,負債率越來越高。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除去銷售不佳的原因外,大量資金囤積在商業地產專案上,造成了富力現金周轉困難。

當時,有人勸李思廉應該及時拋售專案,回籠資金,但李思廉不肯。作為數學系的高才生,李思廉對價格頗為敏感,賤賣資產就是要他的命。

在褚橙創業初期,褚時健的外孫女婿李亞鑫是專案執行人。有一年過完年,褚家還有幾百噸柳丁沒賣掉,一個經銷商開價4塊錢一公斤,要求褚家負責包裝、運費。李亞鑫希望能再加點。這位先生說,那就3塊8吧。李亞鑫愣住了,遲疑幾秒,問能不能回到4塊。那人毫不猶豫,騎著摩托車走了。留下的是後悔的李亞鑫。

孫宏斌也曾勸賈躍亭丟卒保車、給樂視瘦身,只保留樂視網等核心資產,而老會計賈躍亭也不願意賣。

種種原因,在2008-2017的地產業黃金十年裡,富力眼睜睜看著曾經的小弟恒大、碧桂園超過自己,一往無前。

2014年11月,中石油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簽訂2700億美元的石油大單,平均價格為每桶原油90美元,高出即期國際原油價格50%,但領導還是痛快的讓利了。此舉換來了俄羅斯對“一帶一路”、“亞投行”的鼎力支持。

在寶萬之爭中,許家印虧了60億仍然入股萬科,助力深圳地鐵獲取萬科的主導權。當時,很多人都說許家印虧了。不過,在隨後的半年多裡,委身深鐵給許家印帶來了更大的利益。恒大股價一路飆升,許家印也問鼎了首富的寶座。

03

某種程度上說,許家印可謂是“冒險版的李思廉”。

跟富力一樣,1996年許家印所創立的恒大,第一個地產項目也是舊工廠改造來的。

當時,海珠區原廣州農藥廠11萬平方米的地塊正低價掛牌拋售,因為地處工廠區、市政配套不全,房企對該地塊沒什麼興趣。許家印卻決定把它做成恒大的第一個專案——這就是恒大的金碧花園項目。

金碧花園專案於1997年6月8日動工,8月8日公開銷售,開盤價每平米2800元,比海珠區樓盤均價便宜了近20%,當天上午323套住宅房源“半日光”,整個項目得以盤活,並獲得數億元淨利。該項目曾被廣州市民票選為最滿意的地產項目之一。

金碧花園項目比許家印之前操盤的珠島花園專案更顯示出許家印的風格,即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快速開發、快速回籠資金,這也成了之後恒大在廣州和全國迅速做大的殺手鐧。

2004年,許家印“撒豆成兵”,派出200多人進入二三線城市找地,逐鹿全國。到2007年,恒大在全國一年內獲得的土地比前一年多出6倍多,達到近4580萬平米,覆蓋全國22座城市。相比來說,萬科進入全國29個城市,用了近10年時間,恒大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

今天,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恒大總資產超過7570億,2016年度營收預計達到3000億元,較2015年的實際合約銷售額增長了49%,和萬科持平。許家印個人從2003年起進入各種富豪榜,曾名列2009年內地首富和2017年內地首富。

看著這一切,李思廉估計是真急了。但就像富力足球跟恒大足球差了個檔次,曾在同一個起跑線的富力和恒大,兩兄弟間的隔閡也越來越遠。

04

跟李思廉同樣穩健的地產商,當屬他的老鄉李嘉誠。

很多港臺企業家做生意也都是這樣,不求一口吃個大胖子,而是求穩健,細水長流。

李超人曾說:更穩,因為總是先想失敗。

不過,超人的穩,顯然高出李思廉一籌。

從1950年到今天,李嘉誠從來沒有過財務危機,也沒有一年交過虧損的答卷。

超人以塑膠製品和鐘錶製造起家,抓住了香港60、70年代經濟騰飛的機會。80年代起,他又進入香港房地產領域,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超人就是超人,不會止步於此。

1986年,國際油價跌至每桶11美元的冰點,原油市場更是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誠卻在這時果斷入手石油業,以32億港元的價格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當時該公司日虧500萬港元,如今這家企業已經成為“和記黃埔”最大的盈利子公司,日賺1500萬港元。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這是巴菲特的話,但實踐得好的,還是健步如飛的超人。

90年代,移動通信業務成了金礦。李嘉誠持續投入當時最前沿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業務公司Orange,一舉獲得超過千億港幣的收益。也正是這筆錢,夯實了他在香港及整個華人商界的大哥大地位,而且是在香港經濟持續低迷的環境下,夯實了這個地位。

之後,李嘉誠又進一步擴張傳統基礎業務,以及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如今,新一代電訊業務已經成為長江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

與此同時,李嘉誠還投資了包括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開發者—DeepMind等一系列科技公司。

對了,他還入手了2億比特幣。

在“攻”方面,超人箭無虛發;而在“守”上面,他也同樣步步為營。

從13年下半年起,超人開始有選擇地拋售處於高點的中國內地和香港物業,一財報導,“李嘉誠在內地持有的投資性物業面積只剩下了15萬平方米,僅相當於21個足球場大小。”這一數字甚至低於很多福建中小房企。

同時,大舉收購歐美澳高科技、基建公司。

有人曾這樣總結李嘉誠的商業模式:以現金流穩定的基礎設施、能源、製造業公司為底,去投資前沿科技、房地產、金融等高收益的領域。

健林也好,馬老闆也好,在財富榜上確實超越了超人。但被擠下去的李嘉誠,光在英國就投資了超500億美元。截止16年年末,1萬多億總資產的長和集團,債務淨額才1400多億,況且除了上市公司,老先生還不知藏了多少私房錢。

這是真正的穩健快跑,還快得讓人追不上。當年洛克菲勒也是這麼幹的。

李嘉誠曾這樣概括自己的經商秘訣:

“我平時對經濟、政治、民生、市場供求、技術演變等一切與自己經營行業有關、或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重大影響的最新、最準確資料都有瞭解,加上公司內的內行專家,當機會來臨時我便能迅速作出決定。”

這也許能給大家以啟示。高品質發展,不缺一個足球隊、電影院,缺的是高科技公司、高附加值的產業。比如凱橋資本收購英國半導體公司Imagination,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Kuka.

脫虛向實,才能穩健快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