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撩財有道|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你到底還行不行了!

2018年伊始, 東北的新聞便接二連三地湧出來, 毛振華控訴亞布力管委會事件, 遊客雪鄉被宰事件, 《共同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合作協定》等協議簽署, “東北振興金融合作機制”推出等等。

從2011年開始, 東北的經濟增長速度便一路走低, 近兩年, 東北經濟增長甚至出現了“斷崖式下滑”, 2016年上半年, 遼寧省的GDP增速出現負數, 是全國唯一增速為負的省份, 黑龍江和吉林的增速也居全國倒數幾位。

投資不過山海關?

“投資不過山海關, 山海關外有豺狼。 ”這段時間這句曾經形容東北投資環境的俗語又成了熱門評論,

起因是東北旅遊和東北投資鬧得沸沸揚揚, 關於宰客, 關於投資掣肘等問題。

毛振華一聲怒吼, 市場的目光又集中到了東北。 一時間, 關於東北經濟下滑、社會弊端頻現、投資環境惡劣、風氣風俗不好的各種吐槽洪水一樣訴諸網路。

在知乎上, 一個《為什麼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問題下, 也有很多東北人吐槽自己的家鄉, 部分摘錄如下:

——東北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東北人習慣了吃拿卡要,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不單只在公務員心裡, 老百姓也覺得理所應當, 結果就是, 如果你按正規流程辦事, 反倒成了異類。

——總結來說:不珍惜人才, 只看關係。 而現在這個年代, 沒人才就沒有制度、科技、創新力和一切。

——作為一個在南方的東北人在高考的時候整個實驗班的座位號都能被販賣出去、旁邊同學往自己手裡塞錢,

當時就決定不要回來了。

——在東北生長, 我爹這輩子最英明的決定就是舉家南遷廣東。

——想要振興東北, 除非換三代人, 然後再從頭教起。

東北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研究好這個, 可能對整個中國都有全域借鑒的意義。

歸納起來, 輿論認為的東北的社會問題包括:東北改革不夠深入;計劃經濟的影響較深;人的觀念, 官本位意識較強, 政府服務意識差;有了事不是去找市場, 而是去找政府;凡事都需託人情;不重視契約精神, 營商環境差;外向型經濟不發達等。

這些年, 無數人開出了無數藥方, 國家不僅給了很多政策, 還支持了數以萬億計的財政轉移支付, 但東北經濟卻沒有一點回暖的跡象。 社會問題是一方面, 但全部的經濟衰敗都要歸於社會因素嗎?恐怕有失偏頗。

曾任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張國寶指出:東北經濟最根本的問題, 是東北的經濟結構。

這其實也是一些對東北有深刻瞭解和研究的人的共同結論和焦慮。

東北的經濟結構是歷史形成的, 第三產業比重太低, 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非常大。 鋼鐵設備、核電設備、石油、煤炭等幾個板塊幾乎構成了東北主要的經濟支柱。

東北也有許多高科技的優勢產業, 起步時全國領先, 但總做不強, 做不大。 例如瀋陽的新松機器人, 許多年前就是依託中科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發展起來的, 在全國絕對領先, 但這麼多年了, 發展總有些不如人意。

可以看到, 在東北, 互聯網科技、金融等附加值高的領域幾乎沒有發展。 新興領域中, 東北唯一靠前的是, 在國內多家主流平臺上, 排名靠前的主播超過一半來自東北。 但顯然, 這對經濟發展並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

從長遠角度來講, 東北的問題需要從方方面面加以改善。 首先要依法治國。 不管是國企、民企, 還是大企業、小企業, 都應該在法律的框架內, 遵循契約精神, 營造誠信的社會規則。 法律是講程式的, 是公共的選擇, 是公共意志, 具有嚴肅性和穩定性, 沒有這些規則, 就沒有經濟環境。

從政府層面來講, 政府需要給自己劃定一個邊界, 權力不能大於法。 政府提供服務, 是為企業家服務的, 自我定位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