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羅大佑:滾滾紅塵中,遊子終歸家

在剛剛結束的201 7年羅大佑巡迴演唱會:臺北站, 以新專輯《家lll》為概念, 我們似乎又看到那個“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現在他站在曾經的城市, 呼應了33歲時單槍匹馬到香港闖天下, 此後30多年迂徙於世界各地探索音樂人生的傳奇經歷, 也就是在這30年裡, 他成為了“臺灣音樂教父”:周傑倫說, 他要以羅大佑為目標, 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李宗盛說, 羅大佑才是真正的中國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

不安定的羅大佑用一種衝浪般的精神, 經歷著30年間搬1 9次家的“浪子生活”, 每一次都堪稱“小規模迂徙”。 其中不乏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輾轉:1987年4月1日,

羅大佑拖著行李箱到了香港, 斷掉自己做醫生的路,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裡專心從事音樂工作, 一晃就是數十年。 他說:“……直到2007年的這20年間……這當然跟客家人的血液有關係, 我的曾曾祖父是廣東梅縣搬到中國臺灣來的嘛, 我父親從臺北離開他的兄弟姐妹一個人搬到高雄去做醫生的……另外一個有關係的是我覺得作為一個音樂人可能潛意識覺得去不同的地方住會跟自己的創作有點關係。 ”

1954年, 羅大佑記事以來與父母住的第一個家如今還令他記憶猶新——那是在中國臺灣宜蘭, 從臺北出生並搬到這裡之後, 他度過了自己3歲半到5歲的幼年時光。 在宜蘭醫院的醫師宿舍, 他說, “那是我記憶非常清楚的一段時間, 因為宜蘭是一個比較接近大自然的地方, 我們住在一個榻榻米的房子裡面, 外面有後院有前院, 家裡還養雞。 ”鄉村式的生活形態, 是他記憶比較深刻的地方。 “我跟我父母住的不止這一個地方, 之後經過多年搬遷他們舉家從臺北到高雄,

最後是再回來臺北的悒翠山莊……”這是羅大佑與父母住的第四個家。

不得不說, 自小被父母帶著在臺灣不斷遷移的家庭環境對日後羅大佑在世界範圍裡的追尋有著怎樣的作用, 但作為中國的吉普賽式的流浪部落, 客家人四海做客, 四海為家的基因和血液一直都顯性著。 從秦征嶺南融百越時期開始, 曆魏晉南北朝、唐宋, 由於戰亂等原因, 他們逐步往江南, 再往閩、粵、贛邊, 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 然後又往南方各省乃至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遷徙, 並最終成為漢民族中一支遍佈全球且人文特異的重要族群。 坐在對面閒聊中的羅大佑, 這位典型的客家人, 對這種“流浪”的推斷, 不出意料地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就像他的“鹿港小鎮”中唱的:“我的歌聲有風雨聲……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文章摘自《男人裝》2018年1月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