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馬古道研究嚴重缺乏系統性,6大領域問題呼籲學術界引起重視!

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 茶馬古道研究日益受到國內外多學科、多行業、多角度的研究關注, 出版了不少論文和書籍。 但就筆者所見, 目前關於茶馬古道的論著, 除了部分是從歷史、宗教、民族關係等角度進行研究的功力比較深厚的論著之外, 更多的是邊走邊看邊記錄的遊記和圖文實錄, 而嚴謹地從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的角度進行深鑽細研的學術著作和田野調查民族志等還很少, 特別是對沿線的村鎮、商幫及其經濟和文化變遷等方面進行細緻調研的還不多見。

藏區街頭一瞥

2.在茶馬古道沿線, 有各民族很多很有特色的村落和小鎮, 以及各種歷史文化遺產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構成了茶馬古道沿線獨特的人文風景線。 要把茶馬古道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使之成為中國文明史上可以與絲綢之路媲美的文明古道品牌, 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認真地做好這條文化線路遺產沿線村鎮和歷史遺址、考古遺址等的調研。

而在當下, 對茶馬古道沿線很多名村名鎮的基礎研究非常薄弱, 有很多還是空白。 比如麗江茶馬古道重鎮束河, 雖然已經出版了一些相關書籍, 但還沒有一本比較系統地研究這個村落群, 包括其村民來歷、社會組織、宗教、民俗、商幫、產業等內容的學術著作。

束河古鎮

3.再如西藏昌都地區的芒康縣, 自古就是西藏的東南大門, 納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納西族的東巴教、藏族的藏傳佛教及19世紀傳入此地的天主教, 和諧地共存在這個峽谷古鎮裡。 但目前也缺少從歷史、民族志、鹽業貿易等方面入手的系統而細緻的研究。

4.西藏芒康縣邦達鎮邦達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該村因是茶馬古道上赫赫有名的西藏鉅賈邦達昌的發跡之地而聞名遐邇。 茶馬古道上像這樣的商號和名村, 是非常值得認真地做村情村史研究的, 現在雖有一些研究成果, 但還缺乏歷史學、民族學等學科綜合的系統的研究。

民族建築

5.筆者在茶馬古道沿線一些村落調研過關于石棺葬、土碉樓、村民和氏族、家族的來歷、苯教、東巴教乃至關於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進藏, 藏傳佛教不同教派的活佛轉世、傳教等情況, 老人的口述是重要的資料來源。 如果不趁著很多老人還健在,

抓緊時間進行記錄整理, 那茶馬古道沿線文化的研究會留下很多遺憾。 對茶馬古道沿線各民族的商幫、著名商人、馬鍋頭(馬幫頭領)等, 也應該深入研究, 包括記錄他們的口述資料。

6.茶馬古道也是一條歷史上各民族進行商貿、文化和宗教等多元交流的通道, 各民族的交流又促進了茶馬古道的繁榮。 因此, 有待於從民族關係史的角度來進行更多的深入研究。 對茶馬古道的研究, 應該這樣嚴謹地從一個個社區、地點或專題做個案研究。 這樣的研究積累多了, 才會逐漸形成蔚為大觀的“茶馬古道學”。

(本文摘編自:茶馬古道研究仍有空白-中國社會科學網 http://ex.cssn.cn/djch/djch_djchhg/qianniangudaozaixuhuihuang/201412/t20141205_1429838.shtml, 特此說明, 鳴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