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發審委嚴出新高度 中德、國金、興業無一項目過會

兩天12家企業上會, 2過1緩9否, 無疑, IPO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

資料不會說謊, 自去年10月17日“大發審委”履職以來, 剔除取消審核的5家企業, 大發審委迄今合計審核122家企業的首發申請, 過會僅66家, 過會率低至54%, 而此前2017年過會率維持在86%左右。

在劉士余主席“勇於否決”的鼓勵下, 2018年IPO形勢更為嚴峻, 36家企業上會僅14家獲通過, 過會率不足39%。

市場形勢如此“慘烈”, 保薦機構也是膽戰心驚。 解讀君注意到, 新一任發審委上任後, 各大券商的項目過會率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幸運者如華泰聯合, 6個保薦專案全數通過, 悲催者如中德證券,

上幾否幾, 全軍覆沒, 悲兮慘兮。

中信保薦數量居首

資料顯示, “大發審委”履職至今, 中信證券共保薦了10家企業上會, 其中6家通過審核, 通過率60%, 保薦數量居所有券商之首。 緊隨其後的是招商證券, 保薦數目9家, 華泰聯合、廣發證券、國信證券、華林證券則分別憑藉6家的保薦數量, 並列第三名。

48家保薦券商中, 期間保薦數目超過5家的還有3家, 分別為安信證券、中德證券和國金證券。 與之相對的是, 部分小型券商保薦企業數量處於“弱勢”地位, 諸如浙商證券、金元證券等22家各自保薦數目僅1家。

中德、國金、興業無一過會

相比於保薦數量, 保薦機構的通過率才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這方面市場兩極分化現象十分明顯。

具體來看, 2017年10月17日至今, 證監會公開審核IPO申請的企業共122家, 涉及48家保薦券商, 其中17家過會率達到100%(包括共同保薦項目)。 不過因統計時間較短, 部分券商保薦數量僅為1-2家, 比如上述17家100%通過的券商中, 僅華泰聯合一家保薦數量超過2家。

若剔除保薦數量低於3家的29家券商, 發現僅華泰聯合一家通過率達到100%,

中德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則恰好相反, 上會專案無一通過。

其中最“悲催”的要屬中德證券, 其保薦的5家公司中, 2家擬上創業板, 2家擬上主機板, 1家擬登陸中小板, 可惜5上5否, 全軍覆沒。

國金證券可能是唯二能跟中德證券比慘的機構,

5個專案4個被否1個暫緩, 唯一被暫緩表決的明德生物二次上會時間尚未安排。 另一家“悲催”券商是興業證券, 其保薦4家企業上會, 其中新三板公司捷昌驅動臨時取消審核, 另外3家則全部被否。

中天國富、英大證券、信達證券等9家券商心裡也很憋屈, 全力保薦1個專案, 同樣未能過會。

或因集中清理堰塞湖

對於近期IPO否決率居高不下的情況, 某券商保代表示可以看成集中清理堰塞湖的結果“這些企業排隊時間較長, 本身也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被否很正常。 ”同時他也向解讀君吐槽, “專案被否率那麼高, 都想直接跳槽了”。

投行圈最近的確不好過, 雖然新股發行常態化, 部分券商在IPO承攬上賺的盆滿缽滿, 但IPO審核愈趨嚴格,

對保薦機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對於保薦團隊來說, 完成一個IPO專案至少需要3年, 一旦被否幾年都白乾了, 不過即便企業已成功上市, 也不代表高枕無憂。

2017年年中, 因欺詐發行上市的欣泰電氣正式啟動強制退市程式, 興業證券作為其承保機構被證監會給予警告, 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200萬元, 並處以2400萬元罰款, 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2078萬元, 並處以60萬元罰款。

興業證券還設立了5.5億元先行賠付專項基金, 賠付金額約為保薦收入的46倍, 此次處罰成為監管部門對券商的最大罰單。 同時期劉士余喊話券商要從源頭上嚴把上市公司品質關, 不能“只薦不保, 一上了之”。

有資深保薦人感歎, IPO業務容易將投行人的思維和視野都固化在盡職調查上, 但投行不是盡調,它是金融業,老老實實走綜合金融服務的道路,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但投行不是盡調,它是金融業,老老實實走綜合金融服務的道路,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