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農民挖出“刻了字的鍋”後上交國家,現為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也會對那些從古墓中出土的文物有著特殊的感情, 如今咱們能夠在博物館中看到的文物也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因為還有太多文物已經被盜墓賊或者其他不法份子據為己有了, 要追回可以說是希望渺茫, 不過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乃是由一位農民發現的, 他在地裡幹活的時候一鋤頭居然挖出了一個“刻了字的鍋”, 顯然並不知道這是何物, 後來他通過生產隊將這個文物交到文管部門, 後經鑒定此物來頭不小, 乃是國寶級別, 如今已經成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還成了鎮館之寶, 甚至禁止出國展覽。

其實對文物這塊比較感興趣的朋友都一定知道, 能夠成為鎮館之寶的文物, 那一定都是極其稀有的極品。 比如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

甘肅省博物館的馬踏飛燕。

不過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件文物從外觀上來看, 可能沒這幾個大氣, 畢竟它這造型還真有點像個“火鍋”, 只不過上面還刻著字, 這就不太一般了!這事還要追溯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 一天, 寶雞市扶風縣的一位農民正如往常一樣在平整土地, 然而今天這一鋤頭下去手感卻不太一樣, 有東西?他發現了一個青銅器, 除此之外, 這地裡仿佛還有個很大的空間, 這玩意的模樣還挺喜感的, 就像是個火鍋一樣, 只不過上面刻的字格外惹眼, 這位樸實的農民心想這怕不是什麼文物吧?於是拿回生產隊,

再由生產隊交給了當地文管部門, 經過一番調查才知道, 這哪是什麼火鍋, 還真就是文物。

文管部門遂派人前來調查, 於是發現了一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 而這件看似火鍋一樣的東西, 真名其實叫“史牆盤”, 這牆盤高16.2釐米, 口徑47.3釐米, 深約8.6釐米, 兩邊有對把手,

如果不是中間刻有字, 還真能用來當個火鍋, 這牆盤內刻著18行字, 共計284字, 其內容則是記述著西周的六位國王的生平事蹟, 外加這牆盤作者的家世, 這真是怪了, 通常這史記不都是寫在竹簡或者紙上嘛?居然還有刻在盤子裡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盤上的銘文內容和司馬遷所著《史記·周本紀》中的記述不差分毫, 兩者互相呼應,並且關於微氏家族發展史部分的內容在此前都是一張白紙,它的出現也填補了這一空白,僅從這一角度來說它的價值已經無法估量。如今此物就被珍藏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內,是院內的鎮館之寶,除此之外,它還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還好咱們農民大哥還算理智,沒一撿起這文物就直接洗乾淨下火鍋了,也慶倖這些文物沒有被盜墓賊染指,不然咱們就可能永遠也無法一睹它的真容了。

兩者互相呼應,並且關於微氏家族發展史部分的內容在此前都是一張白紙,它的出現也填補了這一空白,僅從這一角度來說它的價值已經無法估量。如今此物就被珍藏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內,是院內的鎮館之寶,除此之外,它還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還好咱們農民大哥還算理智,沒一撿起這文物就直接洗乾淨下火鍋了,也慶倖這些文物沒有被盜墓賊染指,不然咱們就可能永遠也無法一睹它的真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