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炒概念時代結束!“化妝品功效評價制度”在醞釀,中小企業危矣?

導讀

“巨補水”, “深保濕”, “頭屑去無蹤”, “X天掃除皺紋”......這些大家司空見慣的產品功效外宣口號, 品牌們未來再要使用的話可要慎之又慎了。 一項針對功效宣稱評價的監管檔正在醞釀之中。

CBO首席記者 周堯

今日, 也可以委託其他具備相關評價能力的機構(協力廠商評價)。

據瞭解, 此前, 在化妝品功效上, 除了防曬等個別品類有相關要求, 其他品項並未有相關規定。

本次《意見稿》的提出則要求企業通過體內試驗(含人體試驗和動物試驗)、體外試驗、消費者調查等角度進行評價,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驗證的實驗室自擬方法也可選用。 此外, 功效宣稱證據一般包含以下幾類:人體試驗報告;動物試驗報告;消費者調查報告;體外替代試驗報告;除替代試驗以外的其它體外試驗報告以及相關文獻或行業內普遍認同資料。

“總體來看, 以後的化妝品生產的門檻將被提高,

憑空捏造概念、虛假宣傳的企業將多了一道‘緊箍咒’。 ”上述工程師向《化妝品財經線上》記者表示。

評價標準不明確, 《意見稿》反對聲音居多

正式公佈《意見稿》不過半天時間, 已引得化妝品企業研發部門廣泛關注。 從《化妝品財經線上》記者調查來看,

反對聲音居多。

“管的太寬了, 把屬於市場的東西企圖通過行政解決。 監管部門想省事, 但手伸得太長。 這樣的檔, 適合行業協會或者消費者組織提出。 ”有行業資深人士在社交平臺吐槽。

也有企業代表直言《意見稿》的制定還欠考慮, 存在不少漏洞, 落地困難。

首先, 評價儀器就沒有強制標準。 如果這些測試儀器沒有品質標準, 一旦偽劣儀器入市, 企業在自檢功效之時就有漏洞可鑽;

其次, 大多數廠家, 無法客觀評測自己產品的功效。 自評不可能達到客觀, 難免會以次充好;

另外, 概念寬泛, 自證困難。 以保濕為例, “保濕”、“深保濕”、“巨保濕”的程度評價將缺乏科學依據。

“功效評價, 用於研發就可以了, 強制企業都做目前有點不公平。

當然, 強制標準不能搞, 也搞不了, 很難科學化。 ”某企業研發部負責人並不看好《意見稿》的可操作性。

不過, 也有積極的聲音。 “企業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要按照程式自證。 強調科學邏輯功效, 對於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利好。 ”天津天獅集團品質總監王偉表示認可。

最近一年, 防曬產品頻繁撞到了監管的“槍口”, 相關監管公告和約談事件多次發生。 據統計, 近一年時間國家通報的防曬品牌多達數十個, 涉及產品數百個。 有研發人士預估, 如果功效評價機制正式實施, 影響的品牌及產品可能是防曬產品的數十倍。

一旦實施將加劇產業資源集中, 中小企業或遭淘汰

標準的提高直接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

據瞭解, 產品功效自評體系的打造, 化妝品企業不僅需要投入相關人員, 僅相關儀器產品的投入就多達20萬元以上。 如果沒有內部評價系統, 借助協力廠商認證, 企業的成本投入將更高, 同時認證週期會更長。 如果這一新規付諸實施, 行業門檻將再一次被抬高。

“功效自證, 90%的廠家並沒有條件實施。儀器之外,需要專門的恒溫恒濕的實驗室,相關人員的培訓。簡言之,新標準實施會直接影響甚至淘汰一些利潤較低的中小企業。”廣東一位化妝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向《化妝品財經線上》記者直言。

而對於一些大的化妝品企業來說,則相對安全。據悉,近幾年,丹姿、環亞、伽藍、家化、拉芳、名臣、珀萊雅等企業早已開始在內部建立了相應的品牌產品評價體系。

顯然,國家相關部門對於化妝品行業標準的每一次提升就意味著一次優勝劣汰的開始。

2015年3月,國家食藥監局為加強化妝品生產管理生產,要求企業需建立生產環節全程可追溯制度。以廣東省為例,正式實施一年之後,30%左右的中小企業受到嚴重影響,部分企業直接被淘汰出局。而這一次產品標準的提升也意味著化妝品產業的進一步集中。

“這次政策的出臺,其實也意味著一次監管導向的轉化。從對過往生產環節監管轉向對化妝品產品本身的監管。”某代工企業負責人向《化妝品財經線上》記者分析。

90%的廠家並沒有條件實施。儀器之外,需要專門的恒溫恒濕的實驗室,相關人員的培訓。簡言之,新標準實施會直接影響甚至淘汰一些利潤較低的中小企業。”廣東一位化妝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向《化妝品財經線上》記者直言。

而對於一些大的化妝品企業來說,則相對安全。據悉,近幾年,丹姿、環亞、伽藍、家化、拉芳、名臣、珀萊雅等企業早已開始在內部建立了相應的品牌產品評價體系。

顯然,國家相關部門對於化妝品行業標準的每一次提升就意味著一次優勝劣汰的開始。

2015年3月,國家食藥監局為加強化妝品生產管理生產,要求企業需建立生產環節全程可追溯制度。以廣東省為例,正式實施一年之後,30%左右的中小企業受到嚴重影響,部分企業直接被淘汰出局。而這一次產品標準的提升也意味著化妝品產業的進一步集中。

“這次政策的出臺,其實也意味著一次監管導向的轉化。從對過往生產環節監管轉向對化妝品產品本身的監管。”某代工企業負責人向《化妝品財經線上》記者分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