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區塊鏈的沉浮和互聯網的往事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陶丹

近期,挾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被狂炒的旋風,“區塊鏈”在全球多地股市掀起了陣陣漣漪,美股方面有“高齡”超過130歲的柯達公司兩天暴漲245%,港股則有坪山茶葉更名為“區塊鏈集團”之後股價單日大漲23%。 而一向題材炒作不落人後的A股市場,則有多家本身與區塊鏈沒有關聯的上市公司,紛紛發聲表示自己將試水該領域,在A股市場形成陣陣炒風。

在這股炒作風潮中,不少是僅僅在“積極探索”或“仍處研發階段”,或者與其它機構達成合作協定,但無一例外都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就連進軍區塊鏈技術數年的“老司機”飛天誠信,都表示“尚未形成銷售收入”。 而就在市場熱炒“區塊鏈”的時候,飛天誠信的實際控制人黃煜卻借機套現9371萬元,熱衷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再次成為後知後覺的買單者。

區塊鏈未來的進展如何,筆者不是專家不敢妄下定論。

但從本世紀初互聯網的炒作來看,或許可以一探區塊鏈概念炒作的未來。

現在互聯網已經是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東西,沒有網路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會遇到極大的障礙,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但在2000年前後,互聯網還是一個新興的科技名詞,和當前的區塊鏈類似,也在全球股市掀起了陣陣炒風。 美國當時出現了“.COM”泡沫,只要上市公司的名稱中帶有“.COM”就被視為互聯網公司,股價被炒飛上天。 以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指數為例,1998年10月到2000年3月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就從不到1400點暴漲到5132點,漲幅超過2.7倍,10倍大牛股更比比皆是;但瘋狂過後的泡沫破滅,2002年10月納斯達克指數最低跌至1108點,4年內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倒“V”形,最大跌幅超過78%。

此後,納斯達克指數長期低位震盪,直至2016年7月才實現16年來月收盤突破2000年的高點,而許多當年的熱門股要麼還在低位震盪,要麼已經退市不見蹤影,正應了那句古老的諺語:“潮水退去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見圖1)。

而當年這股熱潮也影響到A股市場,只要和互聯網沾邊甚至只是建了一個網站,就被冠以互聯網概念大肆炒作、連續漲停,出現了“一網情深、無網不利”的景象。

而這一片榮景也隨著美股網路泡沫的破滅而宣告中止。 雖然A股退市者是少數,但當年的熱門股在2007和2015年兩次牛市中也鮮少超越2000年的頂峰,追高者面臨長期套牢的窘境。 以中關村為例,該股由造假被退市的瓊民源換股而來,頂著高科技園區的牌子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科技內容,但依然無礙股價的狂炒,短短半年多股價從14元多狂炒至38元上方,此後股價便陷入長期綿綿下跌,18年來的兩波牛市高點都只有歷史天價的一半左右,而現價更比歷史天價跌去8成以上(見圖2)。
“一網情深、無網不利”演變成為“一網打盡”!

互聯網概念如是,去年炒作的雄安概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每次A股市場概念股熱炒之後,都會留下長期的高位套牢盤,原因除了市場遊資“聽風就是雨、看見黑影就開槍”的盲目炒作,造成投資價值的提前透支之外,更多的則是市場大浪淘沙的過程,最終能在尖端領域取得成就的公司註定只是少數,而且需要龐大的資金和人才儲備,絕非點石成金的遊戲。 因此,參與此類熱門題材的炒作大有擊鼓傳花的味道,散戶還需要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

幸運的是,雖然此次區塊鏈也產生了一波炒作,但監管層很快出手降溫,上交所、深交所都表示要強化區塊鏈炒作的監管,本週三這一板塊就出現了大面積下跌。雖然對短線投資者而言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但從長期角度看,卻讓更多的投資者避免參與這場註定輸錢的賭博。

題材炒作雖然誘人,但遠不如價值投資來得踏實穩健,2000年互聯網的炒作如此,現在的區塊鏈炒作也是如此。

歡迎關注紅刊財經微信號(hkcj201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因此,參與此類熱門題材的炒作大有擊鼓傳花的味道,散戶還需要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

幸運的是,雖然此次區塊鏈也產生了一波炒作,但監管層很快出手降溫,上交所、深交所都表示要強化區塊鏈炒作的監管,本週三這一板塊就出現了大面積下跌。雖然對短線投資者而言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但從長期角度看,卻讓更多的投資者避免參與這場註定輸錢的賭博。

題材炒作雖然誘人,但遠不如價值投資來得踏實穩健,2000年互聯網的炒作如此,現在的區塊鏈炒作也是如此。

歡迎關注紅刊財經微信號(hkcj201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