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見過世面的人,都懂得這一點

文 | 卡蘭諾 · 主播 | 楊槍槍

親愛的各位書友好, 今天, 我們繼續共讀《謝謝你遲到》。 這本書一共分為14章, 你可以根據我所拆的10個主題點,

每天閱讀一章到三章。 建議今日閱讀完第六章(第142頁至第166頁)。

2017年8月8日, 九寨溝一場7級地震, 引發全民關注, 再次勾起一場社會記憶。

2008年5月12日的那場汶川大地震所帶來的痛苦仍舊記憶猶新。 震動的天花板、沖向操場的人群、鋪天蓋地的後續報導……警醒著我們災難並不遙遠, 這一切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據不完全統計,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近7萬人死亡、 1萬8千人失蹤。 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破裂, 每一份破裂都像一道無法癒合的傷口, 不斷地滲出著悲痛的膿液, 不斷地癒合、撕裂。

對於我們這些未曾親身經歷災難的人來說, 我們說不出它帶給了我們什麼, 我們也不知道死亡是怎樣的感覺。

我只知道, 在大自然面前, 人類的力量是多麼的渺小;在災難面前, 我們是如此的無能為力。

我們的地球大約於46億年前形成, 但化石記錄顯示, 大約38億年前才出現簡單的生命跡象, 直到6億年前, 複雜的生命形式才開始形成。

隨著地質年代的推移, 生命的形式不斷改變和演化。 地質學家告訴我們,

從過去一萬年到現在, 我們生活在全新世。 全新世前是更新世, 又被稱之為“冰河時代”。

有的朋友可能會疑惑, 這些事情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們要關心這個?

有研究預測, 全新世即將離我們遠去, 我們極有可能進入下一個冰河時代。

放眼望去, 在過去1萬年的全新世時期, 地球有穩定、舒適的氣候,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和海洋酸度適中, 海裡有珊瑚, 赤道被森林覆蓋, 兩極有冰蓋。 這一平衡狀態維持了人類的生存和世界人口的穩步增長。

人類就像生活在“伊甸園”中。 我們的祖先得以走出舊石器時代的洞穴, 出現了農業、牧業, 建造城鎮, 並漸漸發展出了文藝復興, 工業革命和資訊技術革命。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當這些系統中任何一項失去平衡, 大自然就會以其驚人的力量吸收、緩衝、消弱人類賴以生存的因素, 給地球造成巨大的打擊。

大自然就像一個生命, 它由各個子系統和器官, 如海洋、森林、大氣、冰蓋等組成, 通過這些系統和器官的相互配合, 自然才能正常運行。

不過, 大自然並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她無法告訴我們她的感受, 這就需要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感受, 將大自然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準。

科學家羅克斯特倫、史蒂芬以及他們的團隊試圖對大自然做一些有根據的估測。

他們確定了地球的九大關鍵邊界, 人類必須確保其不被破壞。 破壞這些邊界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 使地球進入一個糟糕的狀態, 我們的現代文明將萬劫不復。

有些事物失去可以重建, 有些失去便不會再來。

我們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歐洲, 在世貿中心原址重建大樓, 在經濟危機後重建世界經濟, 但是我們無法復原格陵蘭島的冰蓋, 亞馬遜流域的雨林, 也無法讓大堡礁恢復原貌, 犀牛等珍稀動物也不會死而復生。

一旦跨越大自然所確定的地球邊界,有些東西就永遠無法再現。

著名的海洋學家席爾瓦·厄文精闢地說過:“我們現在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將決定未來。不僅是對我們而言,對地球上的全部生命都是如此。”

人類離不開大自然,它賦予我們的一切,陽光、雨露、空氣、水源……都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一旦跨越大自然所確定的地球邊界,有些東西就永遠無法再現。

著名的海洋學家席爾瓦·厄文精闢地說過:“我們現在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將決定未來。不僅是對我們而言,對地球上的全部生命都是如此。”

人類離不開大自然,它賦予我們的一切,陽光、雨露、空氣、水源……都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