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光華人物」楊德龍:從熱血青年到首席經濟學家

轉載自:【北大光華金融碩士】公眾號

發文時間:2016-06-08

本文作者:任青青 李偉

楊德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06級金融碩士校友, 現任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 曾在南方基金公司有著10年從業經歷。 在網上輸入“楊德龍”這個名字, 可以看到他發表在央視、新浪、鳳凰等各大媒體平臺上不計其數的市場觀點。

他說, 人生總是充滿戲劇性。 從清華機械工程系到北大光華金融碩士, 從研究員到國內知名策略分析師, 從央視評論員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楊德龍在投資界馳騁十年。 從當初懷揣金融夢的熱血青年成長為前海開源基金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

他在波瀾壯闊的資本市場躑躅前行, 一步步實現當初的金融夢。

光華, 夢從這裡出發

楊德龍本科就讀的是清華機械工程系, 高考時對專業並沒有充分瞭解的他誤打誤撞學了機械。

但進入大學後, 他發現自己對工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憑藉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準確判斷和勤奮刻苦的精神, 沒有受到任何人直接啟發, 沒有任何金融專業基礎的他, 做出了轉專業攻讀金融碩士的決定。 平日裡關注時事, 喜歡獨立思考的楊德龍大三時便敏銳地觀察到中國工業化已經接近尾聲, 工程類人才接近飽和, 並依據自己對美國經濟發展歷程的分析得出中國金融業很有發展前景的結論, 看到了未來市場對金融、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 而至於為何選擇報考光華管理學院的金融碩士項目, 楊德龍坦承自己當時並不清楚哪個學校的金融碩士項目更好, 只是因為向人打聽到光華金融最難考, “我相信市場的選擇,
既然最難考應該就是最好的。 ”

自此, 他決定自學半年, 從零開始惡補全部金融本科課程。 那時候正是大四, 課程仍舊繁多。 他和十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組成“考研團”, 起早貪黑, “啃”下9本專業書籍。 楊德龍非常有效地分配時間, 在短短半年的自學時間裡將所有的專業書籍看了三遍, 還做了大量的習題。 而楊德龍面臨的競爭也十分激烈, 當年有大約800人報考, 僅錄取50人, 其中最難的是專業課, 大概只有30人能夠上90分及格線。 功夫不負有心人, 零基礎全憑自學的楊德龍最終以總分第12名的成績考取了光華的金融碩士。

回憶起這段轉專業考研的經歷, 他感慨其中付出的艱辛旁人難以想像, “不過好在方向對了, 努力都有了回報。

”因為堅信學到的知識決定了未來的發展, 考入光華後, 楊德龍非常珍惜上課的機會, 沒有讓考托、實習耽誤自己學習的時間。 畢業時, 楊德龍的學習成績排到第三, 還被評上了北大優秀畢業生。 這也為他之後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德龍說, 在光華讀書的兩年, 是他心情最快樂、思想最自由的時光。 光華頂尖的師資隊伍和美國引進的教材使得他可以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專業知識, 並且和實踐緊密結合。 兩年的學習使得楊德龍獲得了扎實的知識儲備。 光華常常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做演講, 楊德龍表示這種國際化視野使他受益終身, 使他在做經濟研究、分析股市時有更深刻的認識。 “我喜歡和同樣熱愛金融的同學們一起聽課,

一起討論, 共同編織美麗的金融夢, 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他說, 光華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在這裡能夠認識很多同行, 畢業之後在工作領域保持與老師同學的密切交流, 得到了很多幫助。

課餘時間, 楊德龍喜歡到北大圖書館自習, 整個人沉浸在各種門類的書香裡, 歷史的, 文學的, 經濟的, 哲學的, 都讓他愛不釋手, 欲罷不能。 他喜歡晚飯後, 沐浴著黃昏的餘暉, 沿著未名湖畔走上一圈, 幻想著十年以後, 能像老師們那樣滿腹經綸, 治國安邦。

南方基金,十年磨一劍

忙碌的學業讓時光流逝的很快,轉眼就到了畢業的季節。由於畢業成績在金融系前五,可以保送繼續讀金融系博士。但是考慮到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時不我待,楊德龍決定放棄繼續讀博,早日畢業進入到金融行業。2006年金融碩士畢業後,他應聘到南方基金研究部工作。僅僅3年後,成為央視的特約評論員,也很快成為國內知名的策略分析師。

基金公司的職業路徑很明確,先做行業研究員,然後做基金經理助理進而晉升為基金經理。楊德龍卻在這裡打拼出了一條與眾不同,並為之後基金界證券界爭相模仿的道路。因為本科是機械專業,他剛進入公司時做汽車領域的行業研究。2009年,招他進入南方基金現在已經成為前海開源基金董事長的王宏遠先生建議他做策略研究,不局限於某一個行業,而是更多地做宏觀研究,“這成為我職業道路上重要的轉型,直到今天我還是在做策略分析。”

一開始,像大多數的研究員一樣,楊德龍主要從事內部研究,並給基金經理講市場,提出相關建議。後來,他觀察到“行業內主要是證券公司在對外發聲,作為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公司卻幾乎從不對外發表自己的觀點”。覺得這種現象不甚合理後,他成了對外講基金公司市場策略的“第一人”。楊德龍笑稱最開始在央視這樣的平臺上講策略是“高開高打”,隨著講的次數越來越多,知名度也隨之越來越高,逐漸與央視形成了良性互動,互相都十分認可。

判斷準確性高,有研究功底,口才好,講話有邏輯,同時反應快、適應直播的要求,或許是楊德龍央視評論員之路走得如此成功的原因。自此之後,楊德龍的“足跡”覆蓋各大媒體平臺。除了每週去央視、每個月去鳳凰衛視講,他每週都會在三大證券報上發表評論文章,並在新浪財經、鳳凰網等網路媒體上發表觀點。楊德龍笑稱自己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做到了“海陸空全覆蓋”。

每天看各類研究報告,關注最新的財經新聞,寫一篇2000字左右的分析報告,管理四檔基金;每週定期去央視、第一財經、鳳凰衛視做節目;每個週末到各地參加投資者交流會,給銀行經理講市場。一年52周當中40多周都在外面奔波,中午和晚上都是應酬,基本沒有個人時間。楊德龍的工作量在一般人看來大到難以承受,而他卻憑藉極高的工作效率和對時間的統籌安排能力應對自如。他表示這些高強度的鍛煉練就了他現在寫一篇2000字報告只需一個小時的功力,由於寫作功底好,平時積累的材料多,“寫作就像把想法從腦海中倒出來一樣順暢”。事實上,真正的功夫不在於寫作的那一個小時,而在於平時不斷的積累,關注並消化最新的消息。楊德龍也非常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例如寫報告的同時接個電話接受採訪,在飛機上看書學習等等。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楊德龍幾乎一直是基金行業的唯一對外發言人。直到這兩年,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基金和證券公司開始意識到對外講策略的重要性,基金公司開始設置首席策略分析師這一專門的職位。楊德龍評論道,“以前的研究員總是閉門造車,現在大家的服務意識越來越強。更重要的是,沒有知名度,研究無法轉化為生產力。只有讓市場知道你的觀點,才不至於讓研究埋到舊紙堆裡。”

半創業,再出發

“十年磨一劍”。在南方基金工作的十年中,楊德龍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到策略分析師,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投研和風控體系,得到了業內同行和廣大投資者的大力支持和認可,取得了很高的成績。

楊德龍卻並沒有停滯不前,“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夢想,2016年伊始,我選擇了再出發”。來到前海基金這一才建立三年的基金公司,楊德龍表示這類新型基金公司與傳統基金公司差別很大。由於股權激勵機制的存在,他從原本的打工者晉升為“主人公”,心態與之前發生了很大改變。新公司的事業部制相當於在這個平臺上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扣除成本後可以獲得分成,獨立性和自由度很強,更易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楊德龍剛到公司兩個多月,滿三個月後便可以創建自己的事業部,正式由“打工”進階為“半創業”。相比之前,現在的工作量更大,管理事業部的同時要做投資,原來的策略分析還要繼續。事業部招人、設計產品、管理等各方面都要親自參與。在楊德龍看來,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雖然剛剛成立三年,但成長非常迅速,將是公募基金經理創業的一個新方向。原來,想要創業只能“奔私”,但是私募基金公司抗風險能力差,成功率低,如果遇到熊市很難存活。而在公募平臺做事業部,有了“公募”這一堅實的靠山,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公司平臺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援,而創辦管理事業部又相對獨立,可以更大程度實現個人價值。將自己的事業部做大做強,同時又能和公司一同成長。

現在楊德龍正在為自己的事業部“廣納人才”。他表示事業部正在起步階段,算是“半個創業”,因此主要招收物件是已經有一定工作經驗,馬上可以投入工作的人。等到事業部做大了,便開始招收畢業生,培養新的人才。之所以說是“半個創業”,是因為事業部前兩年的成本由公司負擔。不僅如此,公司對事業部提供研究、財務、行政等各方面的支援——公司的研究平臺對事業部開放,募集資金由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事業部只需要做好產品設計、策略分析和投資管理的工作即可。因此在事業部風險和工作量都會比完全自己創業小很多。

在楊德龍自己看來,取得如今的成績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金融知識學的比較扎實,“地基打牢了才能蓋高樓”;第二是對金融行業有熱情,“如果缺乏對金融工作的熱情,幾乎不可能堅持下來”;第三是要勤奮努力,“感興趣的事情要付出汗水才能做好”;第四是有市場敏感性,懂得引領市場的重要性。

對於光華的學弟學妹,楊德龍再次表達了對金融行業前景的看好,認為金融業仍然會繼續佔據金字塔塔尖的位置。金融行業分為基金、證券、保險、信託等幾個領域,楊德龍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行業,“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適合的工作。”而對於那些在上學、找工作期間仍不明確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的同學,他表示:“大可不必擔心,每個行業都投一份簡歷,哪個公司聘用了你,你就適合哪個行業。金融業的HR眼光都很毒,他們準確的判斷便可以替你做出選擇。”楊德龍回憶說,自己找工作時便是被南方基金的王總一眼識中,當時沒有太多實習經歷卻仍然被錄用,事後證明王總的眼光非常犀利和準確,發現他適合做基金。他笑稱“我和我的幾個同學的經歷都證明,光華的同學可塑性是很強的”。時光荏苒,一晃已經畢業十年!從零基礎轉專業考研,到成為“公募基金”第一名人,再到如今開始“半個創業”,楊德龍從未停止改變和探索的腳步。離開就職十年之久的南方基金時,楊德龍寫道,“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夢想,在2016年伊始選擇了再出發。”離開光華十年,他說:“感謝光華,給了我夢想的翅膀;感謝北大,給了我榮耀的人生!”十年磨一劍,讓我們期待楊德龍在投資界的下一個十年輝煌!

時光荏苒,一晃已經畢業十年!從零基礎轉專業考研,到成為“公募基金”第一名人,再到如今開始“半個創業”,楊德龍從未停止改變和探索的腳步。離開就職十年之久的南方基金時,楊德龍寫道,“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夢想,在2016年伊始選擇了再出發。”離開光華十年,他說:“感謝光華,給了我夢想的翅膀;感謝北大,給了我榮耀的人生!”十年磨一劍,讓我們期待楊德龍在投資界的下一個十年輝煌!

南方基金,十年磨一劍

忙碌的學業讓時光流逝的很快,轉眼就到了畢業的季節。由於畢業成績在金融系前五,可以保送繼續讀金融系博士。但是考慮到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時不我待,楊德龍決定放棄繼續讀博,早日畢業進入到金融行業。2006年金融碩士畢業後,他應聘到南方基金研究部工作。僅僅3年後,成為央視的特約評論員,也很快成為國內知名的策略分析師。

基金公司的職業路徑很明確,先做行業研究員,然後做基金經理助理進而晉升為基金經理。楊德龍卻在這裡打拼出了一條與眾不同,並為之後基金界證券界爭相模仿的道路。因為本科是機械專業,他剛進入公司時做汽車領域的行業研究。2009年,招他進入南方基金現在已經成為前海開源基金董事長的王宏遠先生建議他做策略研究,不局限於某一個行業,而是更多地做宏觀研究,“這成為我職業道路上重要的轉型,直到今天我還是在做策略分析。”

一開始,像大多數的研究員一樣,楊德龍主要從事內部研究,並給基金經理講市場,提出相關建議。後來,他觀察到“行業內主要是證券公司在對外發聲,作為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公司卻幾乎從不對外發表自己的觀點”。覺得這種現象不甚合理後,他成了對外講基金公司市場策略的“第一人”。楊德龍笑稱最開始在央視這樣的平臺上講策略是“高開高打”,隨著講的次數越來越多,知名度也隨之越來越高,逐漸與央視形成了良性互動,互相都十分認可。

判斷準確性高,有研究功底,口才好,講話有邏輯,同時反應快、適應直播的要求,或許是楊德龍央視評論員之路走得如此成功的原因。自此之後,楊德龍的“足跡”覆蓋各大媒體平臺。除了每週去央視、每個月去鳳凰衛視講,他每週都會在三大證券報上發表評論文章,並在新浪財經、鳳凰網等網路媒體上發表觀點。楊德龍笑稱自己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做到了“海陸空全覆蓋”。

每天看各類研究報告,關注最新的財經新聞,寫一篇2000字左右的分析報告,管理四檔基金;每週定期去央視、第一財經、鳳凰衛視做節目;每個週末到各地參加投資者交流會,給銀行經理講市場。一年52周當中40多周都在外面奔波,中午和晚上都是應酬,基本沒有個人時間。楊德龍的工作量在一般人看來大到難以承受,而他卻憑藉極高的工作效率和對時間的統籌安排能力應對自如。他表示這些高強度的鍛煉練就了他現在寫一篇2000字報告只需一個小時的功力,由於寫作功底好,平時積累的材料多,“寫作就像把想法從腦海中倒出來一樣順暢”。事實上,真正的功夫不在於寫作的那一個小時,而在於平時不斷的積累,關注並消化最新的消息。楊德龍也非常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例如寫報告的同時接個電話接受採訪,在飛機上看書學習等等。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楊德龍幾乎一直是基金行業的唯一對外發言人。直到這兩年,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基金和證券公司開始意識到對外講策略的重要性,基金公司開始設置首席策略分析師這一專門的職位。楊德龍評論道,“以前的研究員總是閉門造車,現在大家的服務意識越來越強。更重要的是,沒有知名度,研究無法轉化為生產力。只有讓市場知道你的觀點,才不至於讓研究埋到舊紙堆裡。”

半創業,再出發

“十年磨一劍”。在南方基金工作的十年中,楊德龍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到策略分析師,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投研和風控體系,得到了業內同行和廣大投資者的大力支持和認可,取得了很高的成績。

楊德龍卻並沒有停滯不前,“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夢想,2016年伊始,我選擇了再出發”。來到前海基金這一才建立三年的基金公司,楊德龍表示這類新型基金公司與傳統基金公司差別很大。由於股權激勵機制的存在,他從原本的打工者晉升為“主人公”,心態與之前發生了很大改變。新公司的事業部制相當於在這個平臺上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扣除成本後可以獲得分成,獨立性和自由度很強,更易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楊德龍剛到公司兩個多月,滿三個月後便可以創建自己的事業部,正式由“打工”進階為“半創業”。相比之前,現在的工作量更大,管理事業部的同時要做投資,原來的策略分析還要繼續。事業部招人、設計產品、管理等各方面都要親自參與。在楊德龍看來,前海開源基金公司雖然剛剛成立三年,但成長非常迅速,將是公募基金經理創業的一個新方向。原來,想要創業只能“奔私”,但是私募基金公司抗風險能力差,成功率低,如果遇到熊市很難存活。而在公募平臺做事業部,有了“公募”這一堅實的靠山,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公司平臺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援,而創辦管理事業部又相對獨立,可以更大程度實現個人價值。將自己的事業部做大做強,同時又能和公司一同成長。

現在楊德龍正在為自己的事業部“廣納人才”。他表示事業部正在起步階段,算是“半個創業”,因此主要招收物件是已經有一定工作經驗,馬上可以投入工作的人。等到事業部做大了,便開始招收畢業生,培養新的人才。之所以說是“半個創業”,是因為事業部前兩年的成本由公司負擔。不僅如此,公司對事業部提供研究、財務、行政等各方面的支援——公司的研究平臺對事業部開放,募集資金由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事業部只需要做好產品設計、策略分析和投資管理的工作即可。因此在事業部風險和工作量都會比完全自己創業小很多。

在楊德龍自己看來,取得如今的成績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金融知識學的比較扎實,“地基打牢了才能蓋高樓”;第二是對金融行業有熱情,“如果缺乏對金融工作的熱情,幾乎不可能堅持下來”;第三是要勤奮努力,“感興趣的事情要付出汗水才能做好”;第四是有市場敏感性,懂得引領市場的重要性。

對於光華的學弟學妹,楊德龍再次表達了對金融行業前景的看好,認為金融業仍然會繼續佔據金字塔塔尖的位置。金融行業分為基金、證券、保險、信託等幾個領域,楊德龍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行業,“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適合的工作。”而對於那些在上學、找工作期間仍不明確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的同學,他表示:“大可不必擔心,每個行業都投一份簡歷,哪個公司聘用了你,你就適合哪個行業。金融業的HR眼光都很毒,他們準確的判斷便可以替你做出選擇。”楊德龍回憶說,自己找工作時便是被南方基金的王總一眼識中,當時沒有太多實習經歷卻仍然被錄用,事後證明王總的眼光非常犀利和準確,發現他適合做基金。他笑稱“我和我的幾個同學的經歷都證明,光華的同學可塑性是很強的”。時光荏苒,一晃已經畢業十年!從零基礎轉專業考研,到成為“公募基金”第一名人,再到如今開始“半個創業”,楊德龍從未停止改變和探索的腳步。離開就職十年之久的南方基金時,楊德龍寫道,“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夢想,在2016年伊始選擇了再出發。”離開光華十年,他說:“感謝光華,給了我夢想的翅膀;感謝北大,給了我榮耀的人生!”十年磨一劍,讓我們期待楊德龍在投資界的下一個十年輝煌!

時光荏苒,一晃已經畢業十年!從零基礎轉專業考研,到成為“公募基金”第一名人,再到如今開始“半個創業”,楊德龍從未停止改變和探索的腳步。離開就職十年之久的南方基金時,楊德龍寫道,“為了追逐心中的金融夢想,在2016年伊始選擇了再出發。”離開光華十年,他說:“感謝光華,給了我夢想的翅膀;感謝北大,給了我榮耀的人生!”十年磨一劍,讓我們期待楊德龍在投資界的下一個十年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