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都是“十五”惹的禍

作者 落筆升蝶

秦可卿說賈府赫赫揚揚已近百載, 已經達到了繁華的頂點, 接下來肯定逃不脫“登高必跌重”, 其實這是作者看到了事物發展的本質。

《紅樓夢》的作者巧妙地運用“十五”的特殊性, 穿插在全書中, 來體現“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的盛衰輪回, 來感歎人生短暫, 世事難料。 因此, 這一主題也成為《紅樓夢》中非常重要的主題之一。

古人根據天上有無月亮和月亮的圓缺來記月, 稱為晦、朔、弦、望。 晦是農曆每月月終, 朔是初一, 望就是十五。 弦, 分上下弦, 上弦即每月的初七、初八, 下弦為每月二十四、二十五。 彎月如鉤, 旬日則圓, 皓月如盤, 轉眼即虧, 周而復始, 亙古既定。 古人又據此來測定是否可以出門辦事, 如“黃道吉日”、“黑道凶日”等, 因此, 擇吉習俗成為我國一項特有的傳統文化。 因為民間傳說, 閻王殿從初一開門, 十五這天鬼怪最多, 所以, 老人常言,

“初一、十五”都是“硬日子”, 久而久之, 就有了“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初一十五不出門”的說法。 因此也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民間習俗, 每逢初一十五, 上至達官貴人, 下至普通百姓, 都應祭祀上香, 吃齋放生, 忌出遠門, 免沾穢氣。 這種趨吉避凶的擇日文化源遠流長, 深入人心, 在民間具有深而廣的影響, 並伴隨著許多傳說形成一些特定的民俗民風, 所以除了確定的節日之外, 每月的初一、十五日也一直被視為特殊的日子。

《紅樓夢》中“十五”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包含著潮起潮落的此起彼伏, 包含著禍福消長的人世變幻, 也包含著作者對月圓月缺之間盛衰輪回的深刻理解。 世間萬物, 高山流水, 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有盛時, 就會有衰時。

盛與衰乃世間常情, 人亦不例外, 家族, 社稷, 朝代, 皆不過如此。 而這種對萬物盛衰交替的理解, 世間又有幾人能真正參透?《紅樓夢》的作者恰恰是其中一位, 而且能夠以小說的形式自如地揭示。 十五月圓, 滿則必虧, 周而復始, 天道輪回。 所以, 書中也遵循了這一規律, 對“十五”的描寫成為重中之重, 如甄士隱一家的福禍遭際, 就是圍繞著三個“十五”來呈現。 再者, 賈府的很多重要情節也被穿插在以“十五”為基礎的重要節日中。

一、入話之小枯榮

話本小說是中國文學史上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 也是小說的最早形式, 其在篇章結構上可分為“題目”、“篇目”、“入話”、“頭回”、“正話”、“結尾”等部分, 其中的入話以引子的形式, 用於每篇之首, 起到了候客﹑墊場或點明本事的作用,

與結構中最為重要的主題“正話”, 有著極其密切的作用, 可以小見大, 也是從簡至繁, 兩者相輔相成, 相映成趣。

《紅樓夢》中的甄士隱一家的“小枯榮”與賈府的“大枯榮”, 正是入話與正話的關係。 全書開篇的“真假”主題即在以“八月十五”為主要描寫場景正式出現, 而賈雨村與甄士隱的對比描寫, 正是盛衰的兩個極端, 此時的甄士隱一家過著衣食無憂的安逸生活, 賈雨村則處於根基已盡的家族末世。 一個是稟性恬淡, 不以功名為念;另一個則是急於進京求取功名, 再整基業。 兩兩相對,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甄士隱贈銀贈行裝, 賈雨村則是揮灑自如坦然受之, 而此一別之後, 兩人的命運卻發生了戲劇般的轉變。

獲恩的一位大比得意, 會進士, 選外班, 升任知府, 納妾得子, 事事順暢;施恩的一位卻面臨著失女兒, 焚家宅, 流落田莊, 繼而棲人籬下, 一切的安穩恬淡都化作灰飛。 這就是盛與衰之間的迅速轉變, 讓人猝不及防, 也難以掌控。

正月十五元宵節, 萬家團圓的日子, 也是萬人空巷觀燈賞燈的日子, 卻成了甄士隱一家的災禍連生的日子。 因霍啟而“禍起”, 後又“火起”, 家人霍啟的命名實在蘊含了太深含義。 這一切皆因帶領英蓮看社火花燈而起, 是一時不慎, 也是運勢該逢此災, 不幸將英蓮遺失, 正應了癩頭和尚的“好防佳節元宵後”。 那士隱夫婦, 年過半百只此一女, 且長得粉妝玉琢, 性格又乖覺可喜, 一旦失落, 能不痛思, 真個是晝夜啼哭, 幾乎不曾尋死。本來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的幸福生活,轉瞬間變為思女構疾,日日診療。

關鍵這還不是最終的了局。緊接著“三月十五”,葫蘆廟炸供,引起火災,使這本是姑蘇望族的大宅院,燒成了一片瓦礫場。農曆三月十五,民間流傳的說法有三,一是創世女神女媧娘娘的壽誕,二是道教碧霞元君的壽辰,三是財神爺趙公明的生日。所以在這一天,民間無論寺廟還是道觀,多會舉行隆重的上香祈福活動,至今還有多地沿襲此習。葫蘆廟之火,也是因廟中和尚用油炸供神所用祭品不慎而起。但“也因劫數”,所以“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葫蘆廟隔壁的甄家受害最深。更令人可歎的是恰逢“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且這些匪盜之間互相“搶田奪地,鼠竊狗偷”,雖有官兵剿捕,田莊上也難容甄士隱夫婦安身,只得又將田莊都折變投他岳丈家去。

這才是福不重來,禍不單行。偏這岳丈封肅是個世俗中最常見的勢力小人,以“世俗之風”看人,更以“世俗之風”待人,看甄士隱如此狼狽,不以實心幫扶也罷,反而欺他田產,賺他夾帳,甚至諷言譏語,處處給這可憐之人臉色。到此時,士隱方知投人不著,未免悔恨,縱然急忿怨痛,於事無補,落得個貧病交攻,苟活人世。他的悔恨,是因為投錯了門,還是對自我的愧疚,不得而知,但也許正是這一系列的遭際,使他真正認清,人生就是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不論途中經歷了什麼,一切都會終了。所以他醒悟了,選擇棄世而去,這是他跳出凡塵,也是他跳出了自我。

二、正話之大枯榮

《紅樓夢》中甄士隱一家的入話故事,正是以“十五”為線而展開的,八月十五的助人乃是旺盛之期,正月十五的禍起則是轉向衰敗,三月十五的炸供則徹底走向消亡。這三個“十五”串聯在一起,成為甄士隱一家由盛至衰的一條暗線,卻又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段小榮枯,充分說明了人生無常,家族榮衰,是無法料定,也難以扭轉的。如脂批所言,“士隱家一段小枯榮”正是暗伏後文賈府“一段大枯榮”,而甄士隱一家圍繞三個“十五”所展開的故事情節,勢必也會在正話賈府故事中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演繹的場地會更加廣闊,演繹的敗落更加淒然,演繹的人物結局也更加悲涼。因此,甄士隱家的“小枯榮”,是甯榮二府“大枯榮”的引子,也是全書中最大的一處伏脈。

甄士隱家與甯榮二府的對比之寫,正可謂觀前而知後。甄士隱一家灰飛煙滅,入話終結;賈雨村帶著讀者步入神京賈府,由此入題正話。有關賈府的各種描寫也在層層鋪墊中暈染而開,其中最為重要的幾次關於“十五”的描寫,更是重中之重,“十五”的深刻寓意,也會被運用地更為淋漓盡致。

首次“十五”,是元宵佳節,也是元妃省親之日。清二知道人在《紅樓夢說夢》中評“省親一事,備極奢華,如樹之秀而繁蔭蔥蘢可悅,夢之夏也”,正是說此時的賈府,脫賴祖蔭,歷經五世,於將衰之時,得此新盛,更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張子梁的《評訂紅樓夢》中也有“省親正文,即夢呂極盛景也”,但畢竟此時的賈府已趨末世,本就處於“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的狀態。所以,這場看似風光無限的繁華,實是令岌岌可危的賈府雪上加霜,反而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如修建省親別院,接待來往恭賀賓客,成倍的增加奴僕使役等,正應了賈府老嫗趙嬤嬤之言“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這盛筵必散的趨勢也在賈府不知儉省,恣意奢費的日常支出中愈演愈烈。

第二次“十五”,也是元宵佳節,此時的賈府,經歷了省親的豪奢之後,表面看來依然處於極繁華,極熱鬧的狀態,祭祖之隆重,夜宴之富麗,無不是一種內裡空虛的假像。緊接著,整個家族的內外矛盾都不斷顯露出來,探春的“興利除弊”和寶釵的“小惠求全”,不過都是亡羊補牢之舉,且僅限於大觀園內實施,大觀園的支出相對于整個甯榮二府的支出,實在微不足道。此後,茉莉粉,薔薇硝,玫瑰露,茯苓霜,成為一個個導火索,各種矛盾層層疊疊付出水面。及至因繡春囊而抄撿大觀園之時,更是聚賭奸邪日盛,已經凸顯內憂外患的危如累卵之態。第一回癩僧吟誦香菱讖詩“好防佳節元宵後”時,有條脂批曰“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非常值得注意。或者這首詩明寫香菱的命運,其實也是寫甄士隱家的命運,遠之也可以說是寫賈府的命運,“前後”當指“甄賈”,“雲前”即“雲後”,當是指引讀者要把甄士隱的家族遭際與賈府遭際兩相對看。如果這樣理解,那麼元宵節後的賈府,也勢必與甄士隱家一樣,走上了迅速衰敗之途。而對於賈雨村這個引子人物,甄士隱是他的恩人,更何況賈府哉,這個人物使兩家連接在一起,也代表了作者由此及彼的一種暗示。

八十回之前,第三次描寫“十五”,則是中秋節,也是書中的大關節處。有關這次中秋節的描寫,竟然從榮國府可著人頭做米飯寫起,至甯國府鬥葉擲骰、開局夜賭,又至“異兆發悲音”、“品笛感淒清”,再至“聯詩悲寂寞”,最終卻已各處覓參配藥收住,另外還有一起子外祟勒索不止,抵押東西急救開支更是不斷,這些細節描寫無不透露出賈府財政已經捉襟見肘的內情,其實也是凸顯家事消亡,萬事皆衰的淒涼蕭疏之意。

第七十五回的“新詞得佳讖”,更是著重一筆,但終因“中秋詩”缺失,而不可得知會對後事有何讖意。但第一回中脂批,所謂“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與秋日,所歎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正於此處契合。此後的賈府具體如何被抄,因正文止於八十回而不可知,只是這賈府的興衰走勢,確實與甄家的興衰走勢是極其相似的,都是以“十五”為大關節,大轉折。除上述外,文中還要多處細微補寫,如第七回周瑞家的問智能兒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銀子可曾得了沒有”,並引出餘信一人,以此人專管賈府各廟月例銀子的來著意渲染賈府對“十五”祈福的珍重。此類情節,在第六十八回和七十七回都有涉及,不再贅述。

與兩家息息相關的賈雨村,何嘗不是另一位立足局外的冷眼人?“眼見他起高樓,又眼見他高樓塌”,可以說賈雨村是親眼目睹兩家由盛至衰的見證者,而他在書中的作用,除了為“祿蠹”的代表之外,還應是個照應前後,貫穿始終的人物。從賈雨村的視角看甄家盛衰,也從賈雨村的視角觀賈府盛衰,是為照應《紅樓夢》中盛衰輪回的一個主旋律:盛衰榮辱的更迭,否極泰來的往復,周而復始,皆非人力可保常,無論怎樣的興旺之家,最終總會走向“樹倒猢猻散”的結局。

由甄士隱而起,至賈寶玉,再至《紅樓夢》中其他所有人,無論身份,無論性別,都是在經歷著各自人生中的世情冷暖,人事變遷,這些經歷挪至書外,也都是現實中的一部分。書中由這樣無數個普通的人,組成一個特有的《紅樓夢》社會,跳出書外,更多的普通人,組成一個更廣闊的現實社會。書裡書外,都是人生,都是現實的壁壘,無論怎樣演繹,都是在興亡之間遊走,只是眾生渾噩,不解其理。

三、榮枯盛衰寓意何在?

書中除了甄士隱家與賈府的大小榮枯,還描寫了很多類似的家族,如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家,江南甄家,秦業一家,尤氏一家,王狗兒一家等等,這些家族,無論大小,都是由盛至衰,從榮變枯,雖然經歷的世事各自不同,但所遵循的輪回規律確是類似的。因此,榮與枯、盛與衰、好與了,都是《紅樓夢》的主題之一。事實上,關於“好了歌”的深刻意涵,正在於這“好”“了”之間的解悟,也正是榮枯盛衰在《紅樓夢》中的深刻寓意。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執迷與了悟之間徘徊,這何嘗不是《紅樓夢》的主旨之一,何嘗不是曹雪芹的泣血之歎?

人生在世猶如歷經苦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都是各自生命中有意無意的業障或磨難。從一個“十五”到另一個“十五”,再到生命中更多的“十五”,在《紅樓夢》中成為一個個節點組成的一條從繁華至衰敗的曲線圖。或許在最初只有經歷了盛衰交替的甄士隱,能夠理解這福禍相連的命運無常,功名、錢財、妻子、兒孫,都是世人紛紛擾擾爭奪和謀求的,而最終的結局,不過是一場空。是經歷錘煉了他,也是《好了歌》警醒了他,他把一切都已看透,所以他遺忘了女兒,捨棄了妻子,縱身拋卻一切,灑脫的絕塵而去。但後文中,同樣經歷了繁華與幻滅而“懸崖撒手”的賈寶玉,何嘗不是另一醒世者!何嘗不是一條波動幅度更大的曲線圖呢?

甄士隱臨去之前,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靈感悟成就了一篇《好了歌注》。“好”與“了”之間,讓他敢於對自身了悟有所肯定,也敢於用此震聾發聵之聲來對世人進行勸誡。曾經歌舞場,今為衰草地;曾經粉正香,今已鬢成霜;曾經帳紅鴛鴦臥,今時黃土白骨隴;曾經金銀堆滿箱,今日街頭為乞丐,烏紗帽、紫蟒袍,都是雲煙,破襖枷鎖才是真相。所有這些,都是世人世相的最基本形態,只是各自在各自的執念中迷誤,難以自拔,更難以自醒。所以,“好”是始,是榮,是盛,是興;“了”是終,是枯,是衰,是亡。而從“好”至“了”的過程,才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

從甄士隱到賈寶玉,再到現實泥淖中的曹雪芹,哪一個不是經歷了一番千錘百煉從執迷到了悟的醒世者?因為經歷,所以醒悟;也因為醒悟,所以悼痛。但也正是這些磨難煆煉了他們,而更可歎的是,“煆煉過尚與人踮腳”,試想他們,包括曹雪芹自己,何嘗不都是以自身的經歷,甘為世人踮腳之石,從而達到勸世警世的目的?有道是世上一切事,月圓月缺,悲歡離合,都只是一齣戲,只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已。

曹雪芹也罷,《紅樓夢》也好,也都僅僅是這滾滾紅塵中,一場場不斷更替上演的戲曲中的一部而已。

只是曹雪芹靈心慧悟,已經超然物外,化身為一個巨人,站立在《紅樓夢》之上,也站立在整個塵世之巔,俯瞰著人世,俯瞰著一個個螻蟻般的生命,只是這俯瞰中包含著絕世的悲憫。因為悲憫,所以清醒。他明白,縱然看破世事,看穿乾坤,自己不過也是那一眾螻蟻般生命中的一員,歷經繁華,必將體悟衰亡,這才是他最深最難以訴說的悲哀。所以,他問,“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問的是自己,問的是世人,問的也是朗朗乾坤,茫茫宇宙。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幾乎不曾尋死。本來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的幸福生活,轉瞬間變為思女構疾,日日診療。

關鍵這還不是最終的了局。緊接著“三月十五”,葫蘆廟炸供,引起火災,使這本是姑蘇望族的大宅院,燒成了一片瓦礫場。農曆三月十五,民間流傳的說法有三,一是創世女神女媧娘娘的壽誕,二是道教碧霞元君的壽辰,三是財神爺趙公明的生日。所以在這一天,民間無論寺廟還是道觀,多會舉行隆重的上香祈福活動,至今還有多地沿襲此習。葫蘆廟之火,也是因廟中和尚用油炸供神所用祭品不慎而起。但“也因劫數”,所以“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葫蘆廟隔壁的甄家受害最深。更令人可歎的是恰逢“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且這些匪盜之間互相“搶田奪地,鼠竊狗偷”,雖有官兵剿捕,田莊上也難容甄士隱夫婦安身,只得又將田莊都折變投他岳丈家去。

這才是福不重來,禍不單行。偏這岳丈封肅是個世俗中最常見的勢力小人,以“世俗之風”看人,更以“世俗之風”待人,看甄士隱如此狼狽,不以實心幫扶也罷,反而欺他田產,賺他夾帳,甚至諷言譏語,處處給這可憐之人臉色。到此時,士隱方知投人不著,未免悔恨,縱然急忿怨痛,於事無補,落得個貧病交攻,苟活人世。他的悔恨,是因為投錯了門,還是對自我的愧疚,不得而知,但也許正是這一系列的遭際,使他真正認清,人生就是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不論途中經歷了什麼,一切都會終了。所以他醒悟了,選擇棄世而去,這是他跳出凡塵,也是他跳出了自我。

二、正話之大枯榮

《紅樓夢》中甄士隱一家的入話故事,正是以“十五”為線而展開的,八月十五的助人乃是旺盛之期,正月十五的禍起則是轉向衰敗,三月十五的炸供則徹底走向消亡。這三個“十五”串聯在一起,成為甄士隱一家由盛至衰的一條暗線,卻又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段小榮枯,充分說明了人生無常,家族榮衰,是無法料定,也難以扭轉的。如脂批所言,“士隱家一段小枯榮”正是暗伏後文賈府“一段大枯榮”,而甄士隱一家圍繞三個“十五”所展開的故事情節,勢必也會在正話賈府故事中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演繹的場地會更加廣闊,演繹的敗落更加淒然,演繹的人物結局也更加悲涼。因此,甄士隱家的“小枯榮”,是甯榮二府“大枯榮”的引子,也是全書中最大的一處伏脈。

甄士隱家與甯榮二府的對比之寫,正可謂觀前而知後。甄士隱一家灰飛煙滅,入話終結;賈雨村帶著讀者步入神京賈府,由此入題正話。有關賈府的各種描寫也在層層鋪墊中暈染而開,其中最為重要的幾次關於“十五”的描寫,更是重中之重,“十五”的深刻寓意,也會被運用地更為淋漓盡致。

首次“十五”,是元宵佳節,也是元妃省親之日。清二知道人在《紅樓夢說夢》中評“省親一事,備極奢華,如樹之秀而繁蔭蔥蘢可悅,夢之夏也”,正是說此時的賈府,脫賴祖蔭,歷經五世,於將衰之時,得此新盛,更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張子梁的《評訂紅樓夢》中也有“省親正文,即夢呂極盛景也”,但畢竟此時的賈府已趨末世,本就處於“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的狀態。所以,這場看似風光無限的繁華,實是令岌岌可危的賈府雪上加霜,反而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如修建省親別院,接待來往恭賀賓客,成倍的增加奴僕使役等,正應了賈府老嫗趙嬤嬤之言“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這盛筵必散的趨勢也在賈府不知儉省,恣意奢費的日常支出中愈演愈烈。

第二次“十五”,也是元宵佳節,此時的賈府,經歷了省親的豪奢之後,表面看來依然處於極繁華,極熱鬧的狀態,祭祖之隆重,夜宴之富麗,無不是一種內裡空虛的假像。緊接著,整個家族的內外矛盾都不斷顯露出來,探春的“興利除弊”和寶釵的“小惠求全”,不過都是亡羊補牢之舉,且僅限於大觀園內實施,大觀園的支出相對于整個甯榮二府的支出,實在微不足道。此後,茉莉粉,薔薇硝,玫瑰露,茯苓霜,成為一個個導火索,各種矛盾層層疊疊付出水面。及至因繡春囊而抄撿大觀園之時,更是聚賭奸邪日盛,已經凸顯內憂外患的危如累卵之態。第一回癩僧吟誦香菱讖詩“好防佳節元宵後”時,有條脂批曰“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非常值得注意。或者這首詩明寫香菱的命運,其實也是寫甄士隱家的命運,遠之也可以說是寫賈府的命運,“前後”當指“甄賈”,“雲前”即“雲後”,當是指引讀者要把甄士隱的家族遭際與賈府遭際兩相對看。如果這樣理解,那麼元宵節後的賈府,也勢必與甄士隱家一樣,走上了迅速衰敗之途。而對於賈雨村這個引子人物,甄士隱是他的恩人,更何況賈府哉,這個人物使兩家連接在一起,也代表了作者由此及彼的一種暗示。

八十回之前,第三次描寫“十五”,則是中秋節,也是書中的大關節處。有關這次中秋節的描寫,竟然從榮國府可著人頭做米飯寫起,至甯國府鬥葉擲骰、開局夜賭,又至“異兆發悲音”、“品笛感淒清”,再至“聯詩悲寂寞”,最終卻已各處覓參配藥收住,另外還有一起子外祟勒索不止,抵押東西急救開支更是不斷,這些細節描寫無不透露出賈府財政已經捉襟見肘的內情,其實也是凸顯家事消亡,萬事皆衰的淒涼蕭疏之意。

第七十五回的“新詞得佳讖”,更是著重一筆,但終因“中秋詩”缺失,而不可得知會對後事有何讖意。但第一回中脂批,所謂“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與秋日,所歎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正於此處契合。此後的賈府具體如何被抄,因正文止於八十回而不可知,只是這賈府的興衰走勢,確實與甄家的興衰走勢是極其相似的,都是以“十五”為大關節,大轉折。除上述外,文中還要多處細微補寫,如第七回周瑞家的問智能兒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銀子可曾得了沒有”,並引出餘信一人,以此人專管賈府各廟月例銀子的來著意渲染賈府對“十五”祈福的珍重。此類情節,在第六十八回和七十七回都有涉及,不再贅述。

與兩家息息相關的賈雨村,何嘗不是另一位立足局外的冷眼人?“眼見他起高樓,又眼見他高樓塌”,可以說賈雨村是親眼目睹兩家由盛至衰的見證者,而他在書中的作用,除了為“祿蠹”的代表之外,還應是個照應前後,貫穿始終的人物。從賈雨村的視角看甄家盛衰,也從賈雨村的視角觀賈府盛衰,是為照應《紅樓夢》中盛衰輪回的一個主旋律:盛衰榮辱的更迭,否極泰來的往復,周而復始,皆非人力可保常,無論怎樣的興旺之家,最終總會走向“樹倒猢猻散”的結局。

由甄士隱而起,至賈寶玉,再至《紅樓夢》中其他所有人,無論身份,無論性別,都是在經歷著各自人生中的世情冷暖,人事變遷,這些經歷挪至書外,也都是現實中的一部分。書中由這樣無數個普通的人,組成一個特有的《紅樓夢》社會,跳出書外,更多的普通人,組成一個更廣闊的現實社會。書裡書外,都是人生,都是現實的壁壘,無論怎樣演繹,都是在興亡之間遊走,只是眾生渾噩,不解其理。

三、榮枯盛衰寓意何在?

書中除了甄士隱家與賈府的大小榮枯,還描寫了很多類似的家族,如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家,江南甄家,秦業一家,尤氏一家,王狗兒一家等等,這些家族,無論大小,都是由盛至衰,從榮變枯,雖然經歷的世事各自不同,但所遵循的輪回規律確是類似的。因此,榮與枯、盛與衰、好與了,都是《紅樓夢》的主題之一。事實上,關於“好了歌”的深刻意涵,正在於這“好”“了”之間的解悟,也正是榮枯盛衰在《紅樓夢》中的深刻寓意。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執迷與了悟之間徘徊,這何嘗不是《紅樓夢》的主旨之一,何嘗不是曹雪芹的泣血之歎?

人生在世猶如歷經苦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都是各自生命中有意無意的業障或磨難。從一個“十五”到另一個“十五”,再到生命中更多的“十五”,在《紅樓夢》中成為一個個節點組成的一條從繁華至衰敗的曲線圖。或許在最初只有經歷了盛衰交替的甄士隱,能夠理解這福禍相連的命運無常,功名、錢財、妻子、兒孫,都是世人紛紛擾擾爭奪和謀求的,而最終的結局,不過是一場空。是經歷錘煉了他,也是《好了歌》警醒了他,他把一切都已看透,所以他遺忘了女兒,捨棄了妻子,縱身拋卻一切,灑脫的絕塵而去。但後文中,同樣經歷了繁華與幻滅而“懸崖撒手”的賈寶玉,何嘗不是另一醒世者!何嘗不是一條波動幅度更大的曲線圖呢?

甄士隱臨去之前,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靈感悟成就了一篇《好了歌注》。“好”與“了”之間,讓他敢於對自身了悟有所肯定,也敢於用此震聾發聵之聲來對世人進行勸誡。曾經歌舞場,今為衰草地;曾經粉正香,今已鬢成霜;曾經帳紅鴛鴦臥,今時黃土白骨隴;曾經金銀堆滿箱,今日街頭為乞丐,烏紗帽、紫蟒袍,都是雲煙,破襖枷鎖才是真相。所有這些,都是世人世相的最基本形態,只是各自在各自的執念中迷誤,難以自拔,更難以自醒。所以,“好”是始,是榮,是盛,是興;“了”是終,是枯,是衰,是亡。而從“好”至“了”的過程,才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

從甄士隱到賈寶玉,再到現實泥淖中的曹雪芹,哪一個不是經歷了一番千錘百煉從執迷到了悟的醒世者?因為經歷,所以醒悟;也因為醒悟,所以悼痛。但也正是這些磨難煆煉了他們,而更可歎的是,“煆煉過尚與人踮腳”,試想他們,包括曹雪芹自己,何嘗不都是以自身的經歷,甘為世人踮腳之石,從而達到勸世警世的目的?有道是世上一切事,月圓月缺,悲歡離合,都只是一齣戲,只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已。

曹雪芹也罷,《紅樓夢》也好,也都僅僅是這滾滾紅塵中,一場場不斷更替上演的戲曲中的一部而已。

只是曹雪芹靈心慧悟,已經超然物外,化身為一個巨人,站立在《紅樓夢》之上,也站立在整個塵世之巔,俯瞰著人世,俯瞰著一個個螻蟻般的生命,只是這俯瞰中包含著絕世的悲憫。因為悲憫,所以清醒。他明白,縱然看破世事,看穿乾坤,自己不過也是那一眾螻蟻般生命中的一員,歷經繁華,必將體悟衰亡,這才是他最深最難以訴說的悲哀。所以,他問,“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問的是自己,問的是世人,問的也是朗朗乾坤,茫茫宇宙。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