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以“肖像”觀當代中國精神:中央美院百年校慶重要篇章“時代肖像”於太廟藝術館開幕

由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市總工會聯合打造的大型展覽“時代肖像”在太廟藝術館開幕, 展出中央美院老教授、在校教師、歷屆校友的中國畫、素描、油畫、版畫、水彩、雕塑、攝影等藝術作品300多件, 以宏大篇章講述中國的當代故事, 描繪中國的當代精神。 同時, 展覽也是“文明的迴響”系列展覽第三部, 在此展覽縱覽“人物肖像”這一古老藝術題材如何在當代社會、文化現實中煥發活力生機, 構成一種古今文明的迴響。

展出地點, 太廟 2018新年伊始, 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市總工會聯合打造“文明的迴響”系列展覽第三部:“時代肖像”, 以主題鮮明、類型豐富、形式多樣的肖像藝術優秀作品, 展現中國當代肖像藝術創作傳承中外傳統、反映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精神的發展與創造。

在每個民族悠久漫長的藝術發展歷程中, 肖像畫作為藝術創作中的重要門類, 不僅是捕捉人物形神、塑造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精神風貌的視覺表達, 更成為個體生命歷程與社會生活相交融的視覺傳記。 早在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 就有關於肖像畫的論述。 從孔子觀乎明堂, 睹諸君之象而提出“此周之所以盛”的論述, 到東漢王充在《論衡·須頌篇》中提到 “宣帝之時,畫圖漢烈士,或不在畫上者,子孫恥之”的記載,

再到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所說的“以忠以孝, 盡在於雲台;有烈有勳, 皆登於麟閣”, 以及將肖像畫譽為“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紀綱”的記述, 都可見中國古代肖像藝術一向發揮著記錄歷史、表彰功名的社會作用, 也形成了藝術造型的獨特方式。 現代以來, 隨著中西藝術的交流, 中國肖像藝術創作的形式語言得以拓展;變革發展、蓬勃活躍的社會現實更使得肖像藝術創作擁有深厚的土壤, 體現了藝術家的社會意識、人文關懷和敏銳感知。 本次展覽的300多件作品包含中國畫、素描、油畫、版畫、水彩、雕塑、攝影等藝術門類。 作品塑造了名垂青史的中華英傑、胸懷文心的高風名士、擁有夢想的平凡百姓,
他們的經歷、作為、業績、貢獻串起了一部鮮活的歷史, 這些形象與國家、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 樹立了新的文化理想和藝術價值。 幾代藝術家共同描畫當代中國人的形象, 講述當代中國人的故事, 反映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在肖像藝術上體現了文明的迴響。

肖像藝術作為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科的一個重要長項, 積累了許多重要的作品和名家名師的創作經驗。 本次展覽濃縮了央美的優秀傳統和在今天的進一步發展。 面對歷史和現實中的人物, 藝術家們察其想, 繪其型, 塑其魂, 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這批形神兼備、製作精良的肖像作品體現中央美術學院在造型研究上的學術深度,

彰顯出了幾代藝術家把握歷史、觀照時代的人文主義精神, 展覽被列為百年校慶學術活動的重點專案之一。

立足於今天的新時代, 肖像藝術的本質不僅是寫形、寫貌、寫影, 更是寫真、寫心、寫神, 不僅是社會歷史印記與民族記憶的形象敘事, 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的文化意義。 我們願借此展覽傳承探索, 引領時代, 為中國肖像藝術踵事增華, 增光添彩。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太廟藝術館名譽館長

范迪安

2018年1月

展覽詳情

展覽現場

“時代肖像”展覽涵蓋“中華英傑”“高風文心”“平凡人生”三大主題,展現出藝術對於不同歷史、現實維度人物的觀照。“中華英傑”部分主要描繪對中華歷史有著極大推動力的名垂青史偉人,這是人物肖像創作最為古老的主題和傳統,比如古代的“歷代帝王圖”、“淩煙閣功臣像”,從某個角度而言,肖像創作有著表彰功名、樹立價值規範的功能,同時這也是一份記錄歷史的圖像文本,為我們認識歷史提供另一個更加直觀鮮明的角度。當然,過往歷史如何認識解讀,當下歷史又如何記載,這是“中華英傑”創作時不可回避的課題,在這部分展覽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歷史現場與藝術現場的彙集。

展覽現場

“高風文心”部分關注那些胸懷文心的知識份子,在此看到當代藝術家如何表現齊白石、蔣兆和、郭沫若、吳作人、彥涵、羅工柳、韋啟美等文化藝術大家。這也是中國肖像創作的傳統,“文人題材”一直就是傳統的藝術母題,比如任伯年描繪吳昌碩的《酸寒尉像》就是一個經典的樣本。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對於文人文心的描繪也成為一種文化理想的構建模式。置於藝術史的語境,這也體現為藝術文化創作對於前輩先賢的敬仰與傳承。

“平凡人生”部分關注的是一種社會群像,他們是歷史真正的無名英雄,畫面描繪的都市街頭、鄉村田野、礦工現場等都是我們當下社會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或者某些圖像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一個精神符號。畫面描繪物件也都活躍、工作在社會各個行業領域,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責任,但他們都擁有夢想,他們的精神面貌也最直接構成了這個時代的精神。這一部分作品也反映出一代代中央美院創作者始終將創作與生活密切集合,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和靈感,體現出一種觀照時代的人文主義藝術精神。

展覽現場

人物肖像繪畫從誕生起就在社會道德秩序、文化禮儀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從“孔子觀周”從一典故就看出它與國家的興衰相關聯,也有著勸善懲惡, 教化人倫的功能,有著構建價值理想的功能,因此所描繪的物件多為在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或具有倫理、品格等優益價值的人物。當然,當代的人物畫創作某一層面也擔當著構建社會價值秩序的作用,但更多層面是描摹當下人的一種存在狀態,是藝術表現現實、表現生活的一種內在需求,是以藝術的形式講述當下發生的故事,表現當代的中國精神。因此,肖像藝術也成為某種有著共性的社會學類型形象,成為當代人生存、精神境遇的一個解讀樣本。

同時,“時代肖像”展覽也展示了各種人物肖像創作技法語言的多元化面貌,從創作本體語言方面也體現出一種“時代性”。中國繪畫關於“肖像”的描繪自成一套體系,並發展成重要的“人物畫”畫科,有著“以形寫神”、“傳神寫照”的美學要求,也有著“十八描”等具體的技法要求。西學東漸以來,西方藝術關於人物肖像的描繪影響中國肖像藝術面貌,一方面,學習西方油畫、雕塑關於人物肖像的表現技法,另一方面,結合西方藝術技法拓展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表現維度,比如濃郁寫實主義特色的“徐蔣體系”、當代水墨人物等。中央美術學院誕生于20世紀初那個中西交融的時代背景下,一方面傳襲傳統的人物畫表現傳統,同時也積極探索油畫、雕塑、版畫等造型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模式,時過百年,中央美術學院在這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此次“時代肖像”展覽就是百年美院在人物肖像創作領域的成就縮影。

展覽現場

人是立於時代的鮮活存在,其肖像也是時代精神的面孔,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展覽前言中說道:立足於今天的新時代,肖像藝術的本質不僅是寫形、寫貌、寫影,更是寫真、寫心、寫神,不僅是社會歷史印記與民族記憶的形象敘事,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的文化意義。這也是中央美院為迎接百年慶典舉辦此次展覽的意義所在。展覽將在太廟藝術館享殿、寢殿、東西配殿展廳展出至3月11日。 文丨張文志

圖丨胡思辰

本文由 清秋授權發表,並經中國記錄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連結。

展覽現場

“時代肖像”展覽涵蓋“中華英傑”“高風文心”“平凡人生”三大主題,展現出藝術對於不同歷史、現實維度人物的觀照。“中華英傑”部分主要描繪對中華歷史有著極大推動力的名垂青史偉人,這是人物肖像創作最為古老的主題和傳統,比如古代的“歷代帝王圖”、“淩煙閣功臣像”,從某個角度而言,肖像創作有著表彰功名、樹立價值規範的功能,同時這也是一份記錄歷史的圖像文本,為我們認識歷史提供另一個更加直觀鮮明的角度。當然,過往歷史如何認識解讀,當下歷史又如何記載,這是“中華英傑”創作時不可回避的課題,在這部分展覽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歷史現場與藝術現場的彙集。

展覽現場

“高風文心”部分關注那些胸懷文心的知識份子,在此看到當代藝術家如何表現齊白石、蔣兆和、郭沫若、吳作人、彥涵、羅工柳、韋啟美等文化藝術大家。這也是中國肖像創作的傳統,“文人題材”一直就是傳統的藝術母題,比如任伯年描繪吳昌碩的《酸寒尉像》就是一個經典的樣本。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對於文人文心的描繪也成為一種文化理想的構建模式。置於藝術史的語境,這也體現為藝術文化創作對於前輩先賢的敬仰與傳承。

“平凡人生”部分關注的是一種社會群像,他們是歷史真正的無名英雄,畫面描繪的都市街頭、鄉村田野、礦工現場等都是我們當下社會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或者某些圖像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一個精神符號。畫面描繪物件也都活躍、工作在社會各個行業領域,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責任,但他們都擁有夢想,他們的精神面貌也最直接構成了這個時代的精神。這一部分作品也反映出一代代中央美院創作者始終將創作與生活密切集合,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和靈感,體現出一種觀照時代的人文主義藝術精神。

展覽現場

人物肖像繪畫從誕生起就在社會道德秩序、文化禮儀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從“孔子觀周”從一典故就看出它與國家的興衰相關聯,也有著勸善懲惡, 教化人倫的功能,有著構建價值理想的功能,因此所描繪的物件多為在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或具有倫理、品格等優益價值的人物。當然,當代的人物畫創作某一層面也擔當著構建社會價值秩序的作用,但更多層面是描摹當下人的一種存在狀態,是藝術表現現實、表現生活的一種內在需求,是以藝術的形式講述當下發生的故事,表現當代的中國精神。因此,肖像藝術也成為某種有著共性的社會學類型形象,成為當代人生存、精神境遇的一個解讀樣本。

同時,“時代肖像”展覽也展示了各種人物肖像創作技法語言的多元化面貌,從創作本體語言方面也體現出一種“時代性”。中國繪畫關於“肖像”的描繪自成一套體系,並發展成重要的“人物畫”畫科,有著“以形寫神”、“傳神寫照”的美學要求,也有著“十八描”等具體的技法要求。西學東漸以來,西方藝術關於人物肖像的描繪影響中國肖像藝術面貌,一方面,學習西方油畫、雕塑關於人物肖像的表現技法,另一方面,結合西方藝術技法拓展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表現維度,比如濃郁寫實主義特色的“徐蔣體系”、當代水墨人物等。中央美術學院誕生于20世紀初那個中西交融的時代背景下,一方面傳襲傳統的人物畫表現傳統,同時也積極探索油畫、雕塑、版畫等造型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模式,時過百年,中央美術學院在這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此次“時代肖像”展覽就是百年美院在人物肖像創作領域的成就縮影。

展覽現場

人是立於時代的鮮活存在,其肖像也是時代精神的面孔,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展覽前言中說道:立足於今天的新時代,肖像藝術的本質不僅是寫形、寫貌、寫影,更是寫真、寫心、寫神,不僅是社會歷史印記與民族記憶的形象敘事,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的文化意義。這也是中央美院為迎接百年慶典舉辦此次展覽的意義所在。展覽將在太廟藝術館享殿、寢殿、東西配殿展廳展出至3月11日。 文丨張文志

圖丨胡思辰

本文由 清秋授權發表,並經中國記錄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