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零售下的傳統書店:線下書店復蘇,催生城市體驗經濟

2017年圖書零售總規模803億元: 少兒圖書拉動線下書店增長顯著

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達到803.2億元, 同比增加14.55%。 網上書店管道依然是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實現了25.82%的增長, 其中協力廠商平臺業務是網上書店中規模較大部分。

2017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動銷品種數189.36萬, 比2016年增長了8.19%。

新書品種數為20.40萬, 從2012年到2016年維持在20-21萬種之間, 已連續6年保持穩定。 網上書店的快速增長和總動銷品種的增加,

使得整個圖書零售市場中的暢銷書貢獻加大。

2017年新書1%創造49.34%碼洋, 較2016年1%新書拉動46.75%碼洋提升了約2.6個百分點, 頭部1%新書拉動碼洋的趨強。 同時, 在全國上下大力發展實體書店促進全民閱讀的氛圍之下, 實體書店也實現正增長態勢。

少兒圖書在實體書店中發揮的作用加強,

2017年少兒童書占銷售25%以上的實體書店比例為26.4%, 較2016年的23.37%提升了3個百分點。 2017年開卷顯示少兒圖書占到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比重達到24.64%, 為第一大細分品類。

少兒市場的快速增長, 也使得該類成為市場增長貢獻較大的類別, 2017年圖書零售市場的增長有三分之一以上均來自於少兒類圖書。

線下書店有望成為商業綜合體的入口

線上電商通過知名作家以及口碑度高的作品吸引使用者流量, 由於線上與線上閱讀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 作為無甄選書本能力的少兒, 父母偏向線下進行體驗式消費, 催生了精神消費升級下的新體驗文化經濟。

管道端, 新知識經濟時代, 進化中的線下書店從傳統發行管道商轉變為“閱讀服務提供者”, 如在書店種類中分為民營系、獨立系、新華系、大型出版集團系、文創百貨跨界系等。

下載本文完整報告, 請在PC端訪問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1. 民營系書店如言幾又、方所等

以西西弗書店為例, 西西弗書店誕生於1993年, 是中國民營書店的先行者與代表品牌之一。

歷經二十多年發展旗下擁有Park書店(SisypheParkBooks)、向量咖啡(UPCoffee)、“不二生活”創意空間(BooartLife)、“七十二閱聽課”兒童閱讀體驗空間(七十二ReadingCall)、《唏噓》雜誌(Much)、推石文化(Twinstone)六個子品牌。

西西弗主打“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的價值理念, 以“引導推動大眾精品閱讀”的經營理念, 發展連鎖書店, 目前已發展為擁有過110家圖書零售店及意式咖啡館、過200萬活躍會員的連鎖文化企業。

2.大型出版集團系書店

以中信集團為例,從內容到平臺,直面讀者,通過集團強大實力,線下特點場所佈局加強品牌認同度。

3. 獨立書店系如Pageone(葉一堂)為例

PageOne書店創始於1983年的新加坡,是一家集書店、出版、發行於一體的企業。

除書店業務外,PageOne還涉足出版業,目前每年出版120多種藝術設計類圖書,尤其專注于亞洲文化藝術的出版,同時還代理其他知名出版社圖書在亞洲地區的發行業務。

4. 文創百貨型書店:以誠品書店為例,從閱讀到創意生活百貨,巨型的文化地標。

知識的虛實整合,線下閱讀體驗經濟閱讀的無限可能。對標臺灣誠品書店的文化地標,從賣書到賣文化,樹立生活品牌,進入商貿變現市場。3年後的南方傳媒有望成為廣州市文化地標,享線下實體行業文化市場規模。

5.新華系書店: 國營的全民書店,童書館入駐,文化與教育的奠基者,成為孵化與培養年輕世代的知識基地。

以新華文軒:文軒books為例,打造融合圖書、藝術、休閒、文創等多種原色的城市文化空間和社交平臺的新型書店。

2017年8月25日新華文軒全新子品牌書店“文軒BOOKS”正式落戶成都城南,打造城南文化新地標。

2017年4月全國首家楊紅櫻(中國新世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全民閱讀推廣大使。

曾獲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版權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童書館“小櫻桃的家”亮相新華文軒成都購書中心,建立楊紅櫻童書館的初衷,主要希望憑藉楊紅櫻自身的影響力與出版社、書店等機構進行聯動,保存及展示楊紅櫻童書,突顯其豐富內涵,實現線上線下互動。

圖書電商佈局線下書店,線下圖書企業積極線上化: 虛實整合下的共利經濟

2017年中國線上圖書銷售碼洋達到459億元,同比增加25.8%,略低於2016年30.4%的增速,線上銷售增速放緩;線下圖書銷售碼洋344.2億元,同比增加2.4%,較2016年的-2.3%的增速,已實現正向增長。

線上:電商+實體零售,當當、京東、天貓等

當當網:開設超市圖書賣場探索

線下,2017年當當繼續保持圖書電商領域地位,其中小說、童書增速超60%,社科增速更快,科技、教育品類整體發力。當當在堅持品質閱讀和大資料智慧推薦方面踐行“十八年如一日”。

2017年首個特色欄目“名家書齋”上線,並且發力打造書評社區,為讀者建立一個分享、探討好書的平臺。雙11期間當當電子書銷售額同比漲幅超200%,銷售冊數同比漲幅為850%。當當聽書測試3個月僅憑3萬小時(2000餘部聽書作品)吸引讀者80萬。

線下: 新華系實體書店優勢

新華書店具有內容品牌優勢、專業閱讀服務能力以及地理位置優勢的實體門店。

通過升級改造新華書店形成了“圖書+咖啡”“圖書+影城”“圖書+文創”“圖書+藝術”等多種文化消費場景。實體管道的體驗度提升利於反哺線上銷售。

從年齡滲透率來看,中青年群體使用者對實體書店的閱讀數比重較大,24-30歲的用戶群體,占比達3.2‰,31-40歲用戶滲透率達3.1‰。女性的實體書店滲透率略高於男性。

地域上北上廣深、成都等地的使用者實體書店閱讀滲透率高於其他城市,上榜的其他城市基本保持在0.2%左右的城市滲透率。

中國二線城市書店增速恢復正向增長達到4.61%

從地域上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使用者的實體書店閱讀滲透率高於其他城市,上榜的其他城市基本保持在0.2%左右的城市滲透率。如下圖所示,2017年中國二線城市書店增速恢復正向增長,達到4.61%。

據中國發行協會統計截止2017年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書店總量為1.44萬家,二線城市杭州、南京、重慶、成都等地合計書店總量為2.34萬家。二線城市的書店恢復正增長有望推動圖書新增市場

線下出版企業摸索內容變現新模式:線下與線上融合

中信出版:致力於從大眾出版二次成長為綜合的優質內容提供者和讀者會員服務商

據開卷資料顯示2017年中信出版在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市場佔有率為2.37%,整體綜合排名第二,較2016年的2.13%碼洋占比提升了0.24個百分點。

中信出版遞交的招股書中計畫將9.6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內容+”智慧財產權投資與運營平臺建設專案、智慧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專案、管理運營體系升級改造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以上項目的投資金額分別為6億元、3億元、4000萬元和2000萬元。

未來中信出版的發展規劃是轉型為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的綜合文化服務提供者,把握知識付費和文化消費兩大主線,向大眾提供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並在未來三年主要發展內容創意產業平臺、構建智慧生活服務連鎖網路以及打造產業生態鏈並開展資本運營容。

中信出版+閱文集團,全面轉型為基於內容創意和傳播的內容互聯網公司:

中信出版是大眾出版領域代表企業之一,已服務8200名作者,與國際上1500家出版機構合作,出版6000種書,發行近1.5億冊。

中信出版集團已與閱文集團(上海閱文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新興數位閱讀領域的領先者閱文集團將成為中信出版集團的戰略投資方,互聯網企業與出版企業強強聯合、互補協同的合作將有望促進中信出版的快速轉型。

線下閱讀體驗店堅守者:臺灣誠品書店樹立品牌效應帶動商業變現

1989臺北仁愛圓環第一家誠品書店成立,以專業人文藝術書店涵括誠品畫廊、藝文空間的經營模式,實踐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理念。誠品畫廊、誠品酒窖、誠品cafe同年成立。

2010年,誠品書店就將旗下42家賺錢的大型商場綜合店分拆出來,成立誠品生活,2010年誠品書店看書的人次超過1億次。

2013年,誠品書店營收是130億台幣(27.38億),會員98萬,書店營收占30%。

2013年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OTC上櫃(上櫃是指股票已公開發行但未上市,僅在臺灣場外交易市場OTC交易),臺灣誠品書店定位為生活產業與文創平臺,誠品遍及台網、香港以及中國的蘇州。

2015年11月29日,誠品在大陸的首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正式開幕。

以美學生活博物館為概念,打造出5.6萬平方米,含110個大陸或蘇州獨家、74個文創品牌、42個來自臺灣、127個源自大陸,從潮流生活、風格美學、創意設計到人文視野,全面關照各個生活面向。

誠品書店藏書約15萬種,逾50萬冊,來自全球2000多家出版機構,其中兒童繪本覆蓋全球五大洲出版社,並引進數百個海內外文具禮品品牌。

從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書店、先鋒書店、誠品書店、中信書店等線下實體書店不斷加碼擴建,未來3年書店競爭格局有望初定,換言之,目前時點的線下書店佈局可對標10年前院線建設。

未來3年城市書店有望成為城市重要文化消費場景。線下與線上閱讀是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線下圖書在精神消費升級中催生體驗經濟。未來書店的定位將自動篩選出目標消費者並建立2C互動連接。

通過供應目標使用者電子產品、飲食、音樂、影視等不同文化消費品,建立與讀者連接實現線下流量的二次變現,投資角度可從目前具備前端優質內容挖掘能力及運營公司同時佈局線下以及開始發力線下的文化實體經濟的公司。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2.大型出版集團系書店

以中信集團為例,從內容到平臺,直面讀者,通過集團強大實力,線下特點場所佈局加強品牌認同度。

3. 獨立書店系如Pageone(葉一堂)為例

PageOne書店創始於1983年的新加坡,是一家集書店、出版、發行於一體的企業。

除書店業務外,PageOne還涉足出版業,目前每年出版120多種藝術設計類圖書,尤其專注于亞洲文化藝術的出版,同時還代理其他知名出版社圖書在亞洲地區的發行業務。

4. 文創百貨型書店:以誠品書店為例,從閱讀到創意生活百貨,巨型的文化地標。

知識的虛實整合,線下閱讀體驗經濟閱讀的無限可能。對標臺灣誠品書店的文化地標,從賣書到賣文化,樹立生活品牌,進入商貿變現市場。3年後的南方傳媒有望成為廣州市文化地標,享線下實體行業文化市場規模。

5.新華系書店: 國營的全民書店,童書館入駐,文化與教育的奠基者,成為孵化與培養年輕世代的知識基地。

以新華文軒:文軒books為例,打造融合圖書、藝術、休閒、文創等多種原色的城市文化空間和社交平臺的新型書店。

2017年8月25日新華文軒全新子品牌書店“文軒BOOKS”正式落戶成都城南,打造城南文化新地標。

2017年4月全國首家楊紅櫻(中國新世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全民閱讀推廣大使。

曾獲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版權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童書館“小櫻桃的家”亮相新華文軒成都購書中心,建立楊紅櫻童書館的初衷,主要希望憑藉楊紅櫻自身的影響力與出版社、書店等機構進行聯動,保存及展示楊紅櫻童書,突顯其豐富內涵,實現線上線下互動。

圖書電商佈局線下書店,線下圖書企業積極線上化: 虛實整合下的共利經濟

2017年中國線上圖書銷售碼洋達到459億元,同比增加25.8%,略低於2016年30.4%的增速,線上銷售增速放緩;線下圖書銷售碼洋344.2億元,同比增加2.4%,較2016年的-2.3%的增速,已實現正向增長。

線上:電商+實體零售,當當、京東、天貓等

當當網:開設超市圖書賣場探索

線下,2017年當當繼續保持圖書電商領域地位,其中小說、童書增速超60%,社科增速更快,科技、教育品類整體發力。當當在堅持品質閱讀和大資料智慧推薦方面踐行“十八年如一日”。

2017年首個特色欄目“名家書齋”上線,並且發力打造書評社區,為讀者建立一個分享、探討好書的平臺。雙11期間當當電子書銷售額同比漲幅超200%,銷售冊數同比漲幅為850%。當當聽書測試3個月僅憑3萬小時(2000餘部聽書作品)吸引讀者80萬。

線下: 新華系實體書店優勢

新華書店具有內容品牌優勢、專業閱讀服務能力以及地理位置優勢的實體門店。

通過升級改造新華書店形成了“圖書+咖啡”“圖書+影城”“圖書+文創”“圖書+藝術”等多種文化消費場景。實體管道的體驗度提升利於反哺線上銷售。

從年齡滲透率來看,中青年群體使用者對實體書店的閱讀數比重較大,24-30歲的用戶群體,占比達3.2‰,31-40歲用戶滲透率達3.1‰。女性的實體書店滲透率略高於男性。

地域上北上廣深、成都等地的使用者實體書店閱讀滲透率高於其他城市,上榜的其他城市基本保持在0.2%左右的城市滲透率。

中國二線城市書店增速恢復正向增長達到4.61%

從地域上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使用者的實體書店閱讀滲透率高於其他城市,上榜的其他城市基本保持在0.2%左右的城市滲透率。如下圖所示,2017年中國二線城市書店增速恢復正向增長,達到4.61%。

據中國發行協會統計截止2017年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書店總量為1.44萬家,二線城市杭州、南京、重慶、成都等地合計書店總量為2.34萬家。二線城市的書店恢復正增長有望推動圖書新增市場

線下出版企業摸索內容變現新模式:線下與線上融合

中信出版:致力於從大眾出版二次成長為綜合的優質內容提供者和讀者會員服務商

據開卷資料顯示2017年中信出版在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市場佔有率為2.37%,整體綜合排名第二,較2016年的2.13%碼洋占比提升了0.24個百分點。

中信出版遞交的招股書中計畫將9.6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內容+”智慧財產權投資與運營平臺建設專案、智慧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專案、管理運營體系升級改造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以上項目的投資金額分別為6億元、3億元、4000萬元和2000萬元。

未來中信出版的發展規劃是轉型為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的綜合文化服務提供者,把握知識付費和文化消費兩大主線,向大眾提供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並在未來三年主要發展內容創意產業平臺、構建智慧生活服務連鎖網路以及打造產業生態鏈並開展資本運營容。

中信出版+閱文集團,全面轉型為基於內容創意和傳播的內容互聯網公司:

中信出版是大眾出版領域代表企業之一,已服務8200名作者,與國際上1500家出版機構合作,出版6000種書,發行近1.5億冊。

中信出版集團已與閱文集團(上海閱文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新興數位閱讀領域的領先者閱文集團將成為中信出版集團的戰略投資方,互聯網企業與出版企業強強聯合、互補協同的合作將有望促進中信出版的快速轉型。

線下閱讀體驗店堅守者:臺灣誠品書店樹立品牌效應帶動商業變現

1989臺北仁愛圓環第一家誠品書店成立,以專業人文藝術書店涵括誠品畫廊、藝文空間的經營模式,實踐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理念。誠品畫廊、誠品酒窖、誠品cafe同年成立。

2010年,誠品書店就將旗下42家賺錢的大型商場綜合店分拆出來,成立誠品生活,2010年誠品書店看書的人次超過1億次。

2013年,誠品書店營收是130億台幣(27.38億),會員98萬,書店營收占30%。

2013年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OTC上櫃(上櫃是指股票已公開發行但未上市,僅在臺灣場外交易市場OTC交易),臺灣誠品書店定位為生活產業與文創平臺,誠品遍及台網、香港以及中國的蘇州。

2015年11月29日,誠品在大陸的首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正式開幕。

以美學生活博物館為概念,打造出5.6萬平方米,含110個大陸或蘇州獨家、74個文創品牌、42個來自臺灣、127個源自大陸,從潮流生活、風格美學、創意設計到人文視野,全面關照各個生活面向。

誠品書店藏書約15萬種,逾50萬冊,來自全球2000多家出版機構,其中兒童繪本覆蓋全球五大洲出版社,並引進數百個海內外文具禮品品牌。

從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書店、先鋒書店、誠品書店、中信書店等線下實體書店不斷加碼擴建,未來3年書店競爭格局有望初定,換言之,目前時點的線下書店佈局可對標10年前院線建設。

未來3年城市書店有望成為城市重要文化消費場景。線下與線上閱讀是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線下圖書在精神消費升級中催生體驗經濟。未來書店的定位將自動篩選出目標消費者並建立2C互動連接。

通過供應目標使用者電子產品、飲食、音樂、影視等不同文化消費品,建立與讀者連接實現線下流量的二次變現,投資角度可從目前具備前端優質內容挖掘能力及運營公司同時佈局線下以及開始發力線下的文化實體經濟的公司。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