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行銷遇到“新瓶頸”,如今賣車這麼難?

多年以前, 曾讀到這麼一個觀點。 行銷應該拆開來講, 營+銷。 營是蓄力的狀態, 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營是前戲, 只要前戲做足了, 還怕沒有“銷”的高潮嗎?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汽車行銷遇到了“新瓶頸”?

進入2018年, 我們曾經做出預測, 中國車市將會過渡到“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那麼, 在這種大環境下, 品牌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 新一輪淘汰賽也將重啟。 寡頭者, 繼續擴大“寡頭優勢”, 被甩幹機拋出去的淘汰者, 只能進入絞肉機的屠戮中冷血廝殺。

這個時候, 行銷需求量也會“水漲船高”, 但難度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 汽車消費人群正在變遷之中, 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迭。 這就要講到2017年的一個熱詞“消費升級”, 尤其當新生代用戶開始崛起時, 消費訴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新生代用戶更加年輕, 他們浸染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 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產品功能,

更為強調情感共鳴和場景需求。 在他們心中, 冰冷的剛性指標並不及溫暖的軟性情感更能打動人心, 尋尋覓覓, 他們更願意選擇“三觀相合”的品牌。 畢竟, 僅就產品對決, 在很多品牌之間, 已經拉不開明顯的差距了。

檯子搭好了, 戲班子也請來了, 劇本合不合消費者的胃口, 就要看這一台台大戲演出的“精彩程度”。 2018年剛剛拉開帷幕, 我們往前回溯, 在過去的一年, 是否有一些經典的行銷案例值得細細回味呢?

▎高德出行預測報告, 砸出了多大的水花?

最近一段時間, 各大APP紛紛推出了年度資料盤點。 這是往年的一個慣例, 就好比一面鏡子, 很多使用者驚呼, 這樣的資料盤點“比自己還要懂自己”, 於是主動傳播, 順勢掀起了一波“盤點潮”。

盤點或者預測, 原本就是大資料的獨門優勢。 在2017年十一黃金周來臨前, 長安馬自達曾與高德攜手發佈了一份《十一全民出行大資料預測報告》。 那段時間, “十一出行”剛好是一個熱點話題, 高德擁有龐大的資料庫, 資訊預測的準確度比較高, 而且用戶基盤很大, 發佈之後傳播力度也比較廣。

我們可以理解為, 這是一次跨界行銷。 畢竟, 汽車品牌本身很難創造行銷熱點, 這就需要與一些熱點話題“掛靠”。 在這份預測報告中, 長安馬自達並不是生硬地粘貼品牌logo, 而是比較巧妙地見縫插針, 植入了一些車型特點。

比如, 提到擁堵時間, 順勢切換到了“馬自達CX-5配備擁有CarPlay和CarLife的悅聯系統”的傳播點, 可以為無聊的堵車時間提供娛樂體驗;提到長距離駕駛, 則過渡到了馬自達CX-5人馬合一的駕駛樂趣。

無論是出於好奇, 還是確有所用, 妙趣橫生的資料盤點總能吸引到使用者關注並轉發。 不怕你吐槽,就怕你不看。對於高德和馬自達而言,這是彼此雙贏的傳播效果。

▎生活π的共鳴,長安馬自達是如何做到的?

也有觀點認為,長安馬自達植入高德出行報告,行銷初衷更像是搭上了一趟順風車,借助“十一出行”的熱度,將產品特點以一種“讓人舒服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這仍然只處於把龐大的基群用戶吸引過來的階段,長安馬自達一直以來所要做的,還要把已經轉化來的用戶徹底“留下來”。這就是長安馬自達心心念念的“粉絲行銷+體驗行銷”,而“生活π專區”正是集兩者之大成的經典行銷案例。

行銷界有這麼幾條定律:負分行銷惹一身騷,初級行銷僅為告知,高級行銷讓人接受,但超級行銷卻能控制大眾情緒,不僅能讓使用者認同產品和品牌,而且產生忠誠度。最後一條所說的,其實就是情感共鳴。賣出一輛車,不如賣出一種生活方式。

既然潛在用戶有追求精緻生活的消費訴求,長安馬自達也就順勢提出了“生活π”的理念,設立了“生活π專區”。首先,長安馬自達聯合了7位明星生活家,他們分屬多個生活領域的KOL,代表著不同的生活理念,但共同點都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哲學。

通過呈現明星大咖的精彩擁車生活,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情感訴求,提供三觀相合的傳播內容,而且可以創造持續性的話題點,為長安馬自達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馬自達並不是隔著手機螢幕,高高在上地宣講著KOL的某種生活理念,而是直接打通了素人用戶和明星生活家之間的壁壘。所以,長安馬自達發起了“生活π體驗官”的招募活動,通過評選,邀請用戶直接參與到一場涵蓋美食、時尚、樂居、旅行的感官覺醒之旅中來。

體驗活動一經發佈,粉絲的參與熱度空前高漲,各大論壇湧現出了許多高品質的報名帖,而這些不同領域的KOL,本身自帶流量屬性,吸引了一大批“路轉粉”的潛在用戶。

“生活π”的可貴之處在於,真正地從“用戶+”的角度為用戶著想。其實,邀請KOL為品牌月臺的行銷案例數不勝數,但往往像看板一樣高高在上,難以真正觸及人心。長安馬自達要做的,是幫助粉絲與心中的KOL直接互動,為用戶“圓夢”。品牌、用戶和KOL“玩在一起”、“聊在一起”,這種體驗式行銷,才真正道出了“用戶+”思維的真諦。

行銷,有時候就像談戀愛,是感情的“一對一”交換。這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是相愛雙方彼此融合的結果。就好比兩個人最終走在了一起,三觀要相合,生活理念要趨於統一。既然用戶有追求精緻生活的願景,長安馬自達可以通過行銷強化相應的品牌形象。

有一天,當長安馬自達在用戶心中,不再只是冰冷的出行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種溫存的生活方式,那麼,在這場“粉絲+體驗”的行銷戀愛中,也就修成正果了。

▎寫在最後

雖然,我們暫時找不到準確的資料,以驗證“馬自達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是否最高”,但是,在與身邊一些活躍的長安馬自達粉絲聊天的時候,我們能夠切身地感受到他們對於馬自達品牌的由衷喜愛,甚至於,2017年長安馬自達創造了哪些成就,他們聊起來也頭頭是道。

諸如,去年情人節那天,昂克賽拉正式上市,下半年,CX-5和CX-3紛紛降臨;4月,長安馬自達會員俱樂部會員數突破10萬名,6月,粉絲沙龍在南京如約舉行,“馭馬自由行”也在之後揚帆起航;9月,“我是生活家”正式啟動,“生活π專區”隨後上線。像這樣如數家珍,“真粉絲”鑒定無疑。

其實,當中國車市由賣方市場徹底倒向買方市場的時候,“用戶+”的思維勢必會佔據主流。畢竟,無論產品,還是品牌,唯有得到用戶的認可,才能有立足之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用戶的需求也在變化之中,行銷的前戲如何才能做足?或許,關鍵的鑰匙得有一把,要在情感上與用戶取得共鳴。

不怕你吐槽,就怕你不看。對於高德和馬自達而言,這是彼此雙贏的傳播效果。

▎生活π的共鳴,長安馬自達是如何做到的?

也有觀點認為,長安馬自達植入高德出行報告,行銷初衷更像是搭上了一趟順風車,借助“十一出行”的熱度,將產品特點以一種“讓人舒服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這仍然只處於把龐大的基群用戶吸引過來的階段,長安馬自達一直以來所要做的,還要把已經轉化來的用戶徹底“留下來”。這就是長安馬自達心心念念的“粉絲行銷+體驗行銷”,而“生活π專區”正是集兩者之大成的經典行銷案例。

行銷界有這麼幾條定律:負分行銷惹一身騷,初級行銷僅為告知,高級行銷讓人接受,但超級行銷卻能控制大眾情緒,不僅能讓使用者認同產品和品牌,而且產生忠誠度。最後一條所說的,其實就是情感共鳴。賣出一輛車,不如賣出一種生活方式。

既然潛在用戶有追求精緻生活的消費訴求,長安馬自達也就順勢提出了“生活π”的理念,設立了“生活π專區”。首先,長安馬自達聯合了7位明星生活家,他們分屬多個生活領域的KOL,代表著不同的生活理念,但共同點都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哲學。

通過呈現明星大咖的精彩擁車生活,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情感訴求,提供三觀相合的傳播內容,而且可以創造持續性的話題點,為長安馬自達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馬自達並不是隔著手機螢幕,高高在上地宣講著KOL的某種生活理念,而是直接打通了素人用戶和明星生活家之間的壁壘。所以,長安馬自達發起了“生活π體驗官”的招募活動,通過評選,邀請用戶直接參與到一場涵蓋美食、時尚、樂居、旅行的感官覺醒之旅中來。

體驗活動一經發佈,粉絲的參與熱度空前高漲,各大論壇湧現出了許多高品質的報名帖,而這些不同領域的KOL,本身自帶流量屬性,吸引了一大批“路轉粉”的潛在用戶。

“生活π”的可貴之處在於,真正地從“用戶+”的角度為用戶著想。其實,邀請KOL為品牌月臺的行銷案例數不勝數,但往往像看板一樣高高在上,難以真正觸及人心。長安馬自達要做的,是幫助粉絲與心中的KOL直接互動,為用戶“圓夢”。品牌、用戶和KOL“玩在一起”、“聊在一起”,這種體驗式行銷,才真正道出了“用戶+”思維的真諦。

行銷,有時候就像談戀愛,是感情的“一對一”交換。這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是相愛雙方彼此融合的結果。就好比兩個人最終走在了一起,三觀要相合,生活理念要趨於統一。既然用戶有追求精緻生活的願景,長安馬自達可以通過行銷強化相應的品牌形象。

有一天,當長安馬自達在用戶心中,不再只是冰冷的出行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種溫存的生活方式,那麼,在這場“粉絲+體驗”的行銷戀愛中,也就修成正果了。

▎寫在最後

雖然,我們暫時找不到準確的資料,以驗證“馬自達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是否最高”,但是,在與身邊一些活躍的長安馬自達粉絲聊天的時候,我們能夠切身地感受到他們對於馬自達品牌的由衷喜愛,甚至於,2017年長安馬自達創造了哪些成就,他們聊起來也頭頭是道。

諸如,去年情人節那天,昂克賽拉正式上市,下半年,CX-5和CX-3紛紛降臨;4月,長安馬自達會員俱樂部會員數突破10萬名,6月,粉絲沙龍在南京如約舉行,“馭馬自由行”也在之後揚帆起航;9月,“我是生活家”正式啟動,“生活π專區”隨後上線。像這樣如數家珍,“真粉絲”鑒定無疑。

其實,當中國車市由賣方市場徹底倒向買方市場的時候,“用戶+”的思維勢必會佔據主流。畢竟,無論產品,還是品牌,唯有得到用戶的認可,才能有立足之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用戶的需求也在變化之中,行銷的前戲如何才能做足?或許,關鍵的鑰匙得有一把,要在情感上與用戶取得共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