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養羊將進入黃金期

2017年是養羊業喜獲豐收的一年。 羊的市場行情在去年下半年止跌回升的基礎上, 進入今年繼續攀升, 到6月底, 基本達到了盈利線以上。 養羊從業者憑藉強烈的事業心、社會責任感和雄厚的經濟實力, 經歷了持續3年多虧損到保本直至盈利的過程, 終於走出了持續虧損陰影, 迎來了盈利的曙光。

一、當前活羊及其產品行情及2018年走勢

經市場調查與相關經紀人諮詢, 並與從業者、加工企業負責人座談和查閱資料, 12月份活羊及產品的市場行情如下。

活羊:綿羊公羔和母羔在15千克以下的均為34~36元/千克左右,

同比增長40%左右;育肥羊40千克左右在24元/千克左右, 同比增長大約50%;成年綿羊在20元/千克左右, 同比增長35%左右;山羊10千克以上的在30元/千克左右。 農業廳對全省30 個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縣資料統計, 12月肉羊平均價格為元23/千克, 同比上漲43.75%。

羊肉:胴體羊肉43元/千克左右, 農貿市場羊肉(剔骨)56元/千克左右。 據農業廳對全省30 個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縣資料統計, 12月羊肉平均價格為57元/千克, 同比上漲14%;農業部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50周全國羊肉價格為59.83元/千克, 同比增長8.8%。

附產品:羊絨在340元/千克, 同比增長20%, 羊毛12~16元/千克間, 同比增長30%~40%, 羊皮70元/張以上, 增長近50%。

總體講, 與去年同期相比, 活羊及產品價格不同程度上揚, 養羊進入高利潤區, 當前每育肥1只羊盈利300元左右,

每養1只繁殖母羊盈利在1000元左右。

經綜合分析, 2018年及今後羊價總體繼續保持在2017年市場行情水準, 起伏不大, 或略有提升, 養羊業進入黃金期。

二、原因分析:

按市場經濟規律分析, 羊價上漲, 是近一個階段羊的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引發, 即供給數量小於消費數量的結果, 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羊的養殖量減少

從2014年初羊價開始大跌, 持續長達3年多的時間, 令養羊戶持續虧損, 大部分養羊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逐步退出養羊業, 另辟新徑, 出現空欄;另有少部分養羊戶選擇了堅守, 及時調整結構, 增加科技含量, 但縮小了養殖規模。 養羊從業者的退出和壓縮規模, 導致養羊數量下降。 據行業統計, 我省第三季度羊存欄1947.7萬隻,

同比下降2.95%, 出欄1948萬隻, 同比增長近0.8%, 羊的飼養量呈下降趨勢, 市場供應量減少。 同時, 養羊業進入盈利階段後, 一是現有羊場將擴大養殖規模, 多留後備母羊。 二是新上馬者將引進繁殖母羊, 這二者將本應進入屠宰環節的部分母羊轉入擴大再生產。 儘管羊的出欄增加, 但減少了進入肉品市場羊的數量, 羊價必然提升。

2、環保風暴影響大

一是隨著環保門檻提高、禁養區劃定, 出現了養羊場退出多、進入難, 禁養多、轉移難的局面。 一些地方老的羊場不讓養, 新的養殖場不讓建, 養殖場減少, 養羊數量也減少。 二是現存的羊場, 對環保的要求高, 在糞汙處理上投資大, 降低了利潤, 影響了養羊積極性。 三是禁牧的實施, 飼養方式由放牧變為舍飼,

養殖成本的增加, 養羊利潤空間的減小, 養羊者量草留羊, 養殖量下降。 總之, 環保的持續影響, 養殖成本的增加, 利潤空間的縮小, 令從業人員積極性下降, 或退出養羊業, 或降低養殖量, 導致向市場提供的羊減少, 價格上漲。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對養羊的環保要求條件將會更高, 對養羊業產生長期影響。

3、政策扶持力度小

一是養羊業富民不富縣, 環保和防疫責任重, 地方政府發展養羊業的積極性下降。 二是國家取消了對養羊業的良種補貼、標準化示範場等扶持政策。 三是由於近年來養羊業不景氣, 許多原定的由養羊產業扶貧政策擱淺或沒有落實。 國家扶持力度減小, 也是造成羊的養殖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4、進口羊肉衝擊減小

進入2010年後, 羊肉價格以每年10元/千克的速度上升, 為保證市場羊肉的有效供給, 國家加大了進口力度, 同時, 進口羊肉以其價格優勢, 出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僅2014年我國羊肉進口量為28.29萬噸, 同比增長9.3%。 但是, 經調查發現, 進口羊肉的問題逐步暴露, 一是進口羊肉的品質不高, 多是淘汰的老弱殘羊的肉或是陳肉, 不適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 消費量減少。 二是我國羊肉進口國家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即是羊肉生產大國, 也是消費大國, 沒有過多的羊肉對我國出口, 其出口到我國的羊肉量占我國產量的份額小, 如進口量最多的2014年全年進口量僅占我國產量的6.6%。 同時, 如改為進口優質羊肉, 也不具備價格優勢,對我國的羊肉生產不會產生太大的競爭力。總之,羊肉進口減少,羊價仍會在高價位運行。

5、羊肉消費量逐年增大

一是羊肉是部分少數民族的必不可少的肉食品。同時,羊肉高蛋白、低脂肪、營養保健、綠色安全被消費者青睞,消費季節在延長,消費區域在擴大,消費量在增加。二是受羊的生產週期、生產能力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有大量的羊肉供給市場。因此,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羊肉的消費將逐年增加,其價格會繼續保持高價位。

三、今後養羊業應注意的問題

當前羊產業利潤大,市場看好,必然引發“再度養羊熱”,羊業再次將成為全社會投資的熱點,為避免投資的盲目性,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維護市場秩序,今後羊業生產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慎重上馬

羊產業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受市場、技術、品種和政策的影響極大。進入該行業,應認真分析影響該產業的諸多因素,廣泛徵求意見,反復研究,科學定位,再決定上馬。決不能在市場看好時一哄而上、市場蕭條時一齊下馬,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而應將養羊業當作事業來抓,持之以恆,分析掌握市場變化規律,及時調整結構,提檔升級,增加各環節的科技含量,保持在莫測變化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2、完善條件

養羊業屬於實體經濟之一,必須有足夠的場地和人、財、物。一是要有與養殖規模相配套的場地,場址選擇符合《畜牧法》相關規定,用地合法,佈局科學,流程合理,並有環評手續。二是要有與養殖品種及各生產階段相適應的養殖設施與設備,儘量一次性投資建設自動化水準較高的設備,減少日常飼養過程中的用人量和勞動力持續投入,降低養殖成本。三是備好飼料和水源等,在調入羊前,要精心準備,接通水源,保證隨時飲水的需要;貯備飼料,根據飼料來源,貯存一定時期的飼料,並嚴格注重飼料品質,不得發黴;同時,購置部分常用藥品,保障及時投入使用。四是備足流動資金,保證生產過程中的隨時需要。五是要保證與生產相協調的技術人員、飼養工和管理人員,保障技術力量和生產管理水準,促進養殖水準的不斷提高。

3、適度規模

羊的個體利潤低,要想在養羊中取得效益,必須規模養殖,但規模的過大和過小都會影響正常效益的發揮,必須達到適度規模養殖,才能體現規模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確定養殖規模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羊的養殖規模要與場地面積、資源稟賦、技術力量、經濟實力、管理水準、無害化處理能力等因素相協調,養殖效益與這些因素是正相關聯關係,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或薄弱,都會影響整體效益的發揮。所以,從業者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適度規模。決不能不顧一切一昧追求養殖規模在某區域“當老大”,更不能縮手縮腳浪費資源,喪失良機,使規模養殖效益不能體現。

4、科技優先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此,我們要在羊業發展中積極創新,加大科技推廣普及力度。在羊的品種選育、雜交改良、飼料開發、營養調控、疫病防控、產品開發、市場行銷等方面下功夫,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養羊業向優生、多產、少死、快長、低耗、清潔邁進,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綜合競爭力。

5、產業化經營

產業化經營是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一是主動與政策結合,當前要與正在實施的產業扶貧、糧改飼相結合,利用國家政策推動產業的發展。二是養殖企業間開展聯合,養殖企業要通過建立合作社等組織聯合起來,抱團取暖,取得話語權,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三是與加工企業合作,主動與加工企業合作,實行定單生產,保障養殖效益。四是與科研教學部門深度融合,與科研、教學部門互補短板,充分利用這些部門的科研成果,引領養羊業的發展。五是與電商配合,利用品牌建設和互聯網+,做到羊產品銷得出、價格高,走得遠。

以2014年初的羊價為拐點,羊市場經歷了持續3年多的低迷。一方面,羊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養羊業受到了重創。另一廣大面,羊產業經過重新洗牌,結構調整,提檔升級,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期。所以,從業者要理性認識當前羊產業的形勢,增強科技意識、市場風險意識和疫病防範意識,搶抓機遇,採取措施,主動出擊,推動養羊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提高羊業生產效率,增加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鄉村振興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對羊產品的需要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不具備價格優勢,對我國的羊肉生產不會產生太大的競爭力。總之,羊肉進口減少,羊價仍會在高價位運行。

5、羊肉消費量逐年增大

一是羊肉是部分少數民族的必不可少的肉食品。同時,羊肉高蛋白、低脂肪、營養保健、綠色安全被消費者青睞,消費季節在延長,消費區域在擴大,消費量在增加。二是受羊的生產週期、生產能力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有大量的羊肉供給市場。因此,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羊肉的消費將逐年增加,其價格會繼續保持高價位。

三、今後養羊業應注意的問題

當前羊產業利潤大,市場看好,必然引發“再度養羊熱”,羊業再次將成為全社會投資的熱點,為避免投資的盲目性,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維護市場秩序,今後羊業生產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慎重上馬

羊產業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受市場、技術、品種和政策的影響極大。進入該行業,應認真分析影響該產業的諸多因素,廣泛徵求意見,反復研究,科學定位,再決定上馬。決不能在市場看好時一哄而上、市場蕭條時一齊下馬,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而應將養羊業當作事業來抓,持之以恆,分析掌握市場變化規律,及時調整結構,提檔升級,增加各環節的科技含量,保持在莫測變化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2、完善條件

養羊業屬於實體經濟之一,必須有足夠的場地和人、財、物。一是要有與養殖規模相配套的場地,場址選擇符合《畜牧法》相關規定,用地合法,佈局科學,流程合理,並有環評手續。二是要有與養殖品種及各生產階段相適應的養殖設施與設備,儘量一次性投資建設自動化水準較高的設備,減少日常飼養過程中的用人量和勞動力持續投入,降低養殖成本。三是備好飼料和水源等,在調入羊前,要精心準備,接通水源,保證隨時飲水的需要;貯備飼料,根據飼料來源,貯存一定時期的飼料,並嚴格注重飼料品質,不得發黴;同時,購置部分常用藥品,保障及時投入使用。四是備足流動資金,保證生產過程中的隨時需要。五是要保證與生產相協調的技術人員、飼養工和管理人員,保障技術力量和生產管理水準,促進養殖水準的不斷提高。

3、適度規模

羊的個體利潤低,要想在養羊中取得效益,必須規模養殖,但規模的過大和過小都會影響正常效益的發揮,必須達到適度規模養殖,才能體現規模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確定養殖規模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羊的養殖規模要與場地面積、資源稟賦、技術力量、經濟實力、管理水準、無害化處理能力等因素相協調,養殖效益與這些因素是正相關聯關係,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或薄弱,都會影響整體效益的發揮。所以,從業者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適度規模。決不能不顧一切一昧追求養殖規模在某區域“當老大”,更不能縮手縮腳浪費資源,喪失良機,使規模養殖效益不能體現。

4、科技優先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此,我們要在羊業發展中積極創新,加大科技推廣普及力度。在羊的品種選育、雜交改良、飼料開發、營養調控、疫病防控、產品開發、市場行銷等方面下功夫,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養羊業向優生、多產、少死、快長、低耗、清潔邁進,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綜合競爭力。

5、產業化經營

產業化經營是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一是主動與政策結合,當前要與正在實施的產業扶貧、糧改飼相結合,利用國家政策推動產業的發展。二是養殖企業間開展聯合,養殖企業要通過建立合作社等組織聯合起來,抱團取暖,取得話語權,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三是與加工企業合作,主動與加工企業合作,實行定單生產,保障養殖效益。四是與科研教學部門深度融合,與科研、教學部門互補短板,充分利用這些部門的科研成果,引領養羊業的發展。五是與電商配合,利用品牌建設和互聯網+,做到羊產品銷得出、價格高,走得遠。

以2014年初的羊價為拐點,羊市場經歷了持續3年多的低迷。一方面,羊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養羊業受到了重創。另一廣大面,羊產業經過重新洗牌,結構調整,提檔升級,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期。所以,從業者要理性認識當前羊產業的形勢,增強科技意識、市場風險意識和疫病防範意識,搶抓機遇,採取措施,主動出擊,推動養羊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提高羊業生產效率,增加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鄉村振興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對羊產品的需要做出更大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