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代人100多年,每天15000次鍛打,只為一把傳世寶刀

繁華落盡的千年鐵府, 坐落在時代記憶之中。 最後的鐵匠, 一錘一錘, 敲醒古老沉靜的小鎮。 叮噹叮噹的打鐵聲, 顫動著歲月的跡痕。

有時候, 一個人的死去, 就連帶著一門技藝的消亡。 如果那一段歷史, 不能被我們遺忘, 又該如何被我們記憶?

他今年48歲, 13歲開始跟父親打鐵, 當他成為一名鐵匠後, 每天早上5點到晚上9點, 整整16個小時, 一人一錘 , 一錘一鐵, 直到今天。

他堅持傳統技藝打鐵35年, 至今已經打了10萬餘把菜刀。 打鐵就像吃飯睡覺一樣, 是他一輩子的工作和生活。

如今, 手藝人在夾縫中苟延殘喘, 不實用, 意味著被淘汰, 實用, 意味著被機械取代。 他們在這個時代, 面臨著最尷尬的處境。

但是一個民族, 必須要有工匠精神, 這不僅意義著我們對產品的極致追求, 更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態度。

而這些正在消失的工匠, 他們保護了祖輩一代一代留下的技藝, 他們堅守著對產品極致完美的追求, 作為市場上最大消費群體的我們, 只有我們, 才能保護他們。

最後的鐵匠

昔日日進鬥金,

如今被遺棄的千年鐵城。

我們行走在山西, 一個還未被開發的古村落, 這裡被譽為“千年鐵府”。 而這裡的打鐵技藝, 距今已有2200多年。

據《左傳》所記, 秦趙“長平之戰”時雙方士兵, 使用的鐵劍就是當地所制。

至漢朝, 這裡已設有鐵官, 駐有鐵商。 到明代洪武年間, 官府在又在這裡設立了全國鐵業所。

隨著鐵器在人們日常生活和戰爭中廣泛應用, 在經歷了長達十幾個世紀的發展後, 這裡的冶鐵製造與鐵貨交易, 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成為北方帝君冶鐵業的中心。

那時家家有鐵爐, 戶戶會打鐵, 在當地開設的鐵器商鋪數不勝數。 每條街鋪叮叮噹當的打鐵聲,一片繁華鼎盛。而這一切景象,早已只留在當地老人們的記憶中。

每條街鋪叮叮噹當的打鐵聲,一片繁華鼎盛。而這一切景象,早已只留在當地老人們的記憶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