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亞洲最大私募股權並購落定!普洛斯宣佈退市,豪擲790億的中國財團入主

這一筆亞洲歷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權並購案終於塵埃落定了。

投資界1月22日消息, 全球物流巨頭普洛斯(GLP)今日宣佈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退市, 標誌著其私有化進程全面完成。 去年7月, 由厚朴投資、高瓴資本、萬科、SMG、中銀投資等組成的中國財團進行每股3.38新加坡元的收購交易, 估值約為160億新元, 折合約790億元人民幣。

當時公告顯示, 交易完成後, 普洛斯將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 短短半年, 普洛斯成功易主, 正式完成了從“流淌著三分之一中國血液”到中資控股的歷史轉變。

萬科組團790億收購物流巨頭

自2016年底普洛斯大股東有意脫手的消息傳出後,

普洛斯股價從2016年12月一路飆升。

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SGX:MC0)是全球物流地產的領軍企業。 公司的業務遍及中國、日本、美國和巴西的117 個主要城市, 擁有並管理約5492 萬平方米的物流基礎設施, 形成了一個服務于4000余家客戶的高效物流網路, 對應的資產價值約410億美元。

2014年2月19日, 普洛斯宣佈公司獲得了包括中國人壽、中銀集團投資和厚樸基金等中國投資者財團最高達25億美元(約152億人民幣)的投資, 並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交易完成後, 普洛斯中國增發的新股將占增資後總股本的比例最高達至34%。 這也意味著, 普洛斯中國身上將流淌著三分之一的“中國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 普洛斯的公告顯示, 厚朴投資主席方風雷將出任普洛斯上市公司董事及普洛斯中國公司董事。

厚朴投資是中國最知名的本土投資公司之一, 其靈魂便是方風雷, 中國著名的投資人。

2017年7月15日, 萬科A發佈公告, 根據公告公佈的持股比例, 萬科集團占股21.4%、厚樸投資占股21.3%、高瓴資本占股21.2%、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占股15%、普洛斯管理層占股21.2%。 按此股權比例計算出資份額, 萬科集團出資達169億元人民幣。

普洛斯中國成立於2003年, 在中國物流倉儲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截至目前, 在中國38個主要市場擁有並管理257個綜合性物流園區及工業基礎設施, 總建築面積達2,960萬平方米, 基本形成了覆蓋中國主要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加工基地和消費城市的物流配送網路。 同時,

普洛斯在日本、巴西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在美國排名第二。 除了物流地產的開發及運營, 普洛斯的業務還涉及物流地產基金管理。

據悉, 1999-2009年, 普洛斯旗下基金每年都從開發部門和物業管理部門收購數十處物業, 2007年高峰時, 一年就收購了300多處物業, 收購資產規模從最初的2.3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50多億美元, 過去5年平均每年收購20多億美元資產, 已累積回籠100多億美元資金。

據普洛斯2016年年報資料顯示, 其主要收入來自租金和基金管理費。 2016年8月, 普洛斯投資設立普洛斯金融控投(重慶)有限公司, 普洛斯中國獲得金融牌照, 正式進軍物流金融。 目前, 普洛斯管理著約4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 還擁有一支專業的“物流投行”團隊。

普洛斯還成立了2只中國物流基金,

一期規模50億美元, 二期70億美元。 普洛斯作為資產管理者, 均持有基金56%的份額, 兩檔基金都旨在開發中國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

此外, 普洛斯在中國也有一系列投資, 主要以物流為主, 其中壹米滴答連投3輪。 投資界根據私募通及網路公開資料整理如下:

一個物流帝國的誕生

業界曾有人稱, “得普洛斯者, 得物流天下。 ”這家號稱地產物流界“巨無霸”到底有啥來頭?

上世紀90年代初, 普洛斯的前身Security Capital Industrial Trust(安全資本實業信託公司)成立。 當時, 這家信託公司的投資領域比較多元化, 既包括工業地產, 也有購物中心、寫字樓等。 1998年7月, 公司改名為普洛斯信託公司並專注於當時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下需求量很大的物流地產。

在成立不久後, 普洛斯還趕上了好光景, 借著當時美國席捲全國的REITs熱潮迅速發展, 並在1994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此後, 普洛斯一飛沖天, 一方面通過各類兼併收購壯大自己, 比如1991年並購了Meridian Industrial Trust等, 另一方面則借著美國跨國企業客戶在全球擴張的機會, 也把自己的足跡踏向全世界。

亞洲當然是一塊不容忽視的市場。 2001年7月, 普洛斯首次進入亞洲, 第一站選在日本。 這一年, 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 越來越多的歐美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生產、貿易所產生的需求呈幾何式增長, 但中國卻幾乎沒有符合需求的現代化物流倉儲設施。

這一切, 都被普洛斯看在眼中。 2003年4月, 普洛斯正式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地區總部, 正式邁開中國擴張之路。 坦白說,這個時間點選得並不好。彼時,中國正籠罩在“SARS”陰霾中,再加上國內剛剛經歷一輪物流園的泡沫,國土部下了嚴控土地的禁令,普洛斯顯然出師不利。

蟄伏一年後,普洛斯終於迎來了“翻身”的機會。《物流地產——決勝黃金年代》一書中寫到,2004年4月,普洛斯在上海桃浦成立了合作公司,收購了樂購得配送設施及取得了上海西北物流園物流設施獨家開發權。與此同時,普洛斯又和蘇州工業園的蘇州物流中心簽署合資經營協議,巨額投資開發蘇州物流園區,其中普洛斯是真金白銀的投入美金,而蘇州物流中心則以倉庫和土地入股。

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兩筆交易難度可想而知,普洛斯從此“一戰成名”。普洛斯為中國帶來了“物流地產”的概念,這在當時的中國還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短短幾年,一個物流帝國已經悄然建立。普洛斯如火箭般的速度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所向披靡地擴張;2007年又將戰火從沿海蔓延到了中國腹地。從2003年3月起,短短5年時間,普洛斯便在中國19個城市建立了50多個物流中心(園區),織出一張連部分國內物流企業都難以匹敵的倉儲網路。

從“被出售”到IPO的商業奇跡

然而,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將一切都打亂了。

普洛斯總部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當時普洛斯新落成物業的招租不利,新地產基金的募集也遭遇困境,資產置入通道面臨瓶頸,數十億美元的資產無法完成周轉,只能由物業管理部門代持。此外普洛斯的負債率也接連攀升,投資者的信心普遍不足,普洛斯股價持續下跌,最低時跌至只剩其每股淨資產的10%。

為了還債,普洛斯總部不得不“斷臂求生”,被迫出售中國資產。2008年12月24日,普洛斯將全部中國資產出售給了新加坡政府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GIC”)。後者又與原普洛斯中國管理團隊合資成立了SMG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這些資產未來的運營。這一筆總售價為13億美元的收購案成為2008年全球房地產業內最大的交易。

此次交易完成後,所有普洛斯中日兩國的品牌、人員不變,原來的普洛斯三年內不得進入中日兩國市場從事相關聯業務,三年後進入兩國市場也不能再以普洛斯的品牌進行營運操作。

易主之後,以梅志明為首的普洛斯中方職業經理人算是擺脫了美國總部的牽制,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2009年,普洛斯不僅繼續開疆拓土,也非常著意去和本土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從這時起,普洛斯更像是一個中國本土公司。

與此同時,普洛斯也開始著手在新加坡資本市場的IPO籌備。2010年10月,普洛斯展開全球招股,其基石投資者中不乏中資大鱷的身影,包括中投公司、阿裡巴巴集團、香港的周大福集團、香港南豐集團等。同年10月19日,普洛斯在新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籌資35億新元,當時市值高達88億新元,創下全球房地產業IPO規模最大的案例。

結語:

萬科、高瓴資本、中銀等巨頭組團背後,折射出中國物流領域近年來的巨大變化。隨著中通、申通、德邦物流、順豐、圓通、韻達等物流快遞公司在美股、A股上市,但國內並未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外來者”萬科通過收購普洛斯能夠很快拓展物流倉儲業務,地產商、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都在物流領域開始了激烈競爭,而國內的物流地產也會出現新一輪洗牌。

有消息稱,普洛斯稱私有化之後,或將謀求在港所上市,目前來看也並不排除在A股上市的可能。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Jerry Charlotte,原文:http://pe.pedaily.cn/201801/426495.shtml

本文源自投資界 Jerry Charlotte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坦白說,這個時間點選得並不好。彼時,中國正籠罩在“SARS”陰霾中,再加上國內剛剛經歷一輪物流園的泡沫,國土部下了嚴控土地的禁令,普洛斯顯然出師不利。

蟄伏一年後,普洛斯終於迎來了“翻身”的機會。《物流地產——決勝黃金年代》一書中寫到,2004年4月,普洛斯在上海桃浦成立了合作公司,收購了樂購得配送設施及取得了上海西北物流園物流設施獨家開發權。與此同時,普洛斯又和蘇州工業園的蘇州物流中心簽署合資經營協議,巨額投資開發蘇州物流園區,其中普洛斯是真金白銀的投入美金,而蘇州物流中心則以倉庫和土地入股。

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兩筆交易難度可想而知,普洛斯從此“一戰成名”。普洛斯為中國帶來了“物流地產”的概念,這在當時的中國還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短短幾年,一個物流帝國已經悄然建立。普洛斯如火箭般的速度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所向披靡地擴張;2007年又將戰火從沿海蔓延到了中國腹地。從2003年3月起,短短5年時間,普洛斯便在中國19個城市建立了50多個物流中心(園區),織出一張連部分國內物流企業都難以匹敵的倉儲網路。

從“被出售”到IPO的商業奇跡

然而,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將一切都打亂了。

普洛斯總部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當時普洛斯新落成物業的招租不利,新地產基金的募集也遭遇困境,資產置入通道面臨瓶頸,數十億美元的資產無法完成周轉,只能由物業管理部門代持。此外普洛斯的負債率也接連攀升,投資者的信心普遍不足,普洛斯股價持續下跌,最低時跌至只剩其每股淨資產的10%。

為了還債,普洛斯總部不得不“斷臂求生”,被迫出售中國資產。2008年12月24日,普洛斯將全部中國資產出售給了新加坡政府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GIC”)。後者又與原普洛斯中國管理團隊合資成立了SMG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這些資產未來的運營。這一筆總售價為13億美元的收購案成為2008年全球房地產業內最大的交易。

此次交易完成後,所有普洛斯中日兩國的品牌、人員不變,原來的普洛斯三年內不得進入中日兩國市場從事相關聯業務,三年後進入兩國市場也不能再以普洛斯的品牌進行營運操作。

易主之後,以梅志明為首的普洛斯中方職業經理人算是擺脫了美國總部的牽制,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2009年,普洛斯不僅繼續開疆拓土,也非常著意去和本土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從這時起,普洛斯更像是一個中國本土公司。

與此同時,普洛斯也開始著手在新加坡資本市場的IPO籌備。2010年10月,普洛斯展開全球招股,其基石投資者中不乏中資大鱷的身影,包括中投公司、阿裡巴巴集團、香港的周大福集團、香港南豐集團等。同年10月19日,普洛斯在新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籌資35億新元,當時市值高達88億新元,創下全球房地產業IPO規模最大的案例。

結語:

萬科、高瓴資本、中銀等巨頭組團背後,折射出中國物流領域近年來的巨大變化。隨著中通、申通、德邦物流、順豐、圓通、韻達等物流快遞公司在美股、A股上市,但國內並未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外來者”萬科通過收購普洛斯能夠很快拓展物流倉儲業務,地產商、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都在物流領域開始了激烈競爭,而國內的物流地產也會出現新一輪洗牌。

有消息稱,普洛斯稱私有化之後,或將謀求在港所上市,目前來看也並不排除在A股上市的可能。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Jerry Charlotte,原文:http://pe.pedaily.cn/201801/426495.shtml

本文源自投資界 Jerry Charlotte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