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解讀福爾曼密碼:繳了“皇軍”的槍

有意思的是, 仔細看看, 會發現每件武器上都帶有一個白色標籤, 可以看到上面帶有“第X連”等標識, 這可以算是八路軍的一個特色。 在抗戰中國共兩軍都會展示繳獲的兵器, 但似乎方式略有差異。 國民黨軍常常在打了勝仗以後開“現場會”, 開過會之後還要發發新聞, 至於戰利品估計就要入庫了, 因為要把它們裝備部隊, 作為正規軍無論和其他裝備的配合還是備件都很成問題。 也不乏少數風雅的將領弄幾件送禮或者裝飾自己的宅子。 八路軍不一樣, 通常是在開大會時拿來展示, 以便增強宣傳鼓動的說服力。

這張照片(見題圖)從參觀者的著裝來看, 很可能是招收的新兵或者民兵來開眼界。 不過, 土八路比較窮, 繳獲日軍的裝備都是好東西, 要分配到各個部隊使用的, 反正八路軍打的是遊擊戰, 作戰單位小, 困擾國民黨軍的問題在這邊影響不大。 正因為如此, 這些武器要展覽都屬於“借用”, 不標上部隊番號還錯了就麻煩了。

這一點, 日軍與八路的思路倒是比較接近, 他們在作戰中經常使用繳獲的裝備。 很多日本老兵回憶, 中國軍隊使用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性能優良, 他們繳獲後常會作為准制式裝備使用。 1944年許昌會戰打到最後關頭, 守將呂公良的指揮所被發現, 日軍指揮官下令持捷克式輕機槍的射手對其開火, 使呂公良將軍中彈殉國, 這裡日軍使用的捷克式輕機槍便是此前繳獲的。

在這批美國記者拍攝的照片中, 還可以看到其他從日軍手中獲得的戰利品。 隨著時間的流逝, 今天要想看到這些戰利品的機會已經不多, 特別是一些武器, 由於有一定的殺傷性,

戰後曾被大量銷毀, 如今只有在軍事博物館可以一見。 但仍有一種戰利品至今可以在市面見到, 而且不時出現在拍賣場上。 這就是日軍的軍刀。

盟軍官兵常以在戰場上繳獲一口日本刀為自豪。 日本是有刀文化的國家, 故其軍刀製作精美, 甚至帶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敵後戰場日軍被八路軍繳去的軍刀不少, 例如開國少將蔡長元將軍家至今保留著6口當年繳獲的軍刀。 在美國記者們拍攝的照片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八路軍手持日本軍刀的形象。 儘管它們大部分並非日本高級軍官或貴族收存的所謂“寶刀”, 基本是日軍戰鬥部隊和一線軍官所用, 但都是在戰鬥中奪來, 從歷史的角度似乎更有價值。

不過, 八路軍的因陋就簡,

在這些老照片中也能得到體現, 有些甚至讓人啼笑皆非。 有一批照片拍攝於1944年6月, 正是諾曼地登陸的前後。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一員, 延安方面對於這一戰役的勝利也深感鼓舞, 因此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特別是演藝人員還專門編排了反映諾曼地登陸的活報劇, 場面恢宏, 設計精巧, 令人耳目一新, 不知道艾森豪將軍看到此情此景, 有何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 日軍在戰敗後奉命繳出了其所有的軍刀。 按照盟軍的規定, 除年份超過150年的軍刀被視為文物而允許保留外, 其餘均按照《刀銃法》將刀身截斷後發還。 所以今天能夠收集到的完整的日本軍刀並不多。 至於市場上為何可以輕易找到東條英機或者岡村寧次留下的軍刀, 那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