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央行或嚴禁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服務 監管再升級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 央行或嚴禁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服務 監管再升級

http://www.bjjrj.gov.cn/gzdt/c12-a2147.html

日前, 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佈《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 要求轄內各法人支付機構自檔發佈之日起在本單位及分支機搆開展自查整改工作, 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 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

此前,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曾發佈關於防範變相代幣發行融資(ICO)活動的風險提示, 提示稱, 自去年10月份以來, 一種“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開始出現,

發行的“虛擬數字資產”包括鏈克、流量幣、BFC積分等, 存在風險隱患, 值得警惕。

有專家認為, 近期種種整頓措施的加碼, 或許意味著我國相關部門對虛擬貨幣發行、交易的清理整頓將再升級。

為打擊非法集資、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維護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穩定, 我國政府一直堅持對虛擬貨幣市場保持嚴監管態勢。 早在去年9月份,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就明確指出, 代幣發行融資(ICO)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發售代幣票券等違法犯罪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立即停止從事ICO。

在嚴監管之下, 國內絕大部分比特幣集中交易平臺均宣告關閉,

有關比特幣的大規模二級市場逐漸淡出市場視線, 大部分ICO專案完成清退工作。 不過, 有部分異化的ICO專案開始面向大眾發行代幣。

在變相代幣發行融資興起的同時, 部分比特幣交易平臺通過合作、海外設立等關聯方式在海外“死灰復燃”, 以掛摘牌、點對點等方式繼續提供比特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場外交易”。 這類“場外交易”目前不受監管, 無法保障資金安全, 部分平臺可能涉嫌虛構資金名目, 面臨法律風險。

此外, 近期比特幣價格也遭遇劇烈波動。 據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報價顯示, 1月17日, 比特幣價格一度跌破10000美元關口, 日內重挫近30%。 和去年12月中旬一度逼近2萬美元大關時相比, 比特幣已距離紀錄最高點跌去逾40%,

市值蒸發逾千億美元, 一些投資者損失慘重。

基於以上諸多因素, 市場人士分析, 未來針對ICO、虛擬貨幣或將有更清晰完善的整頓措施落地。 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應認清虛擬貨幣市場的本質, 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理性投資, 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