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小品喜劇」簡史

都說腐國男人有三寶, 果體女裝基佬好。

遠的不說, 就說最近剛更新的《9號秘事》S402, 我們“二冊”和“胖胖”就以此集為彼此寫了一封感人的情書。

劇裡, 兩人組成的喜劇團體“芝士和餅乾”30年後又重聚, 依然在講著抖包袱的段子;

©《9號秘事》S402, 喜劇團體

劇外, 兩人從在布勒頓霍爾學院時相識, 一起創作《紳士聯盟》、《瘋城記》到《9號秘事》, 從沒有分開過。

©“二冊”(裡斯·謝爾史密斯)和“胖胖”(史蒂夫·佩姆伯頓)

《9號秘事》一不小心就已經寫到了第四季;

而《紳士聯盟》, 從99年(97年開始廣播劇)在BBC播出開始, 轉眼間也已近20年。

兩人後來搞出的《瘋城記》和《9號秘事》, 雖然仍然走黑色喜劇風, 但形式上更偏正劇。

倒是《紳士聯盟》, 從一開始就散發著一種獨一無二的魔性氣質。

©《紳士聯盟》是這樣的畫風

17年底, BBC出了三集20周年紀念篇, 閱畢, 仍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熟悉的邪典加Sketch Show風格。

20年過去了, 天馬行空又暗黑怪異、惡趣味和想像力兼具的佳作, 至今無見出其右者。

小品喜劇

當初在布勒頓霍爾學院相識的, 除了“二冊”(裡斯·謝爾史密斯)和“胖胖”(史蒂夫·佩姆伯頓)——

其實, 還有“麥哥”(馬克·加蒂斯)和傑瑞米·德桑。

四人組成的喜劇團體就叫做“紳士聯盟”, 這也成為了四人合作的第一部作品的名字。

©“紳士聯盟”四人組

他們不僅自己寫劇本, 還自己出演。

在《紳士聯盟》裡, 幾乎所有重要角色, 不論男女老少, 都由除傑瑞米以外的三人承包了。

而劇情是這樣的。

這裡有個與世隔絕的村叫“羅伊斯屯”, 這個屯裡住著各種各樣奇葩怪異的蛇精病。

長著豬鼻的詭異夫妻, 擋在通向屯裡的入口, 將一個個外來者偷偷弄死;

可以永遠讓生病的小動物花樣方式死掉的無良獸醫;向人們兜售神秘食物的肉店老闆...

©《紳士聯盟》中, “二冊”一人分飾角色一覽

各種各樣怪異居民的平行生活, 構成了這部劇的大部分劇情。

這是一部真正的黑色喜劇, 笑點建立在對死亡、怪誕、惡趣味等誇張形式的戲謔上。

其實, 《紳士聯盟》兼具情景喜劇和小品喜劇的特點, “羅伊斯屯”框定了一個情境框架。

而村民的平行生活, 就構成了小品集合, 各個段子之間既相互獨立, 又在關鍵處有所聯結。

©《紳士聯盟》居民

具有這種特點的喜劇類型,就叫做Sketch Comedy,一般譯作“小品喜劇”。

小品喜劇,一般情況下是由1-10分鐘左右的、簡短喜劇場景或小片段組成。

和一般的喜劇相比,小品喜劇通常更偏於對日常生活的諷刺性,常常在平凡的日常裡窺見其幽微之處。

新世紀以來,最成功的小品喜劇系列要數03-05年在BBC播出的《小不列顛》了。

©《小不列顛》海報

英國明明叫“大不列顛”,而這部劇偏偏起名叫“小不列顛”,從片名就開始黑色幽默了!

和《紳士聯盟》一樣,本劇編劇兼主演的喜劇搭檔馬特·盧卡斯和大衛·威廉姆斯也是學院出身。

而且也是一手包攬了所有段子和所有重要角色。

©馬特·盧卡斯和大衛·威廉姆斯

總是gay gay的首相和助理、奇葩的老師和可憐的小孩、只想做村裡唯一同志的男人,離減肥成功絕對遙遠的減肥團體...

簡直是英國社會上下大觀,只不過,是變態版本!

©《小不列顛》兩人分飾的主要角色

實際上,《小不列顛》處處可見《紳士聯盟》的影響,誇張、怪誕、嘲弄現實又惡趣味,詼諧有趣又足夠無聊。

兩部劇都是,愛者拍案叫絕,恨者恨不能沖它吐口水,皆因它們本身的奇異特質。

巨蟒劇團

《紳士聯盟》一次live版後的採訪中,“胖胖”曾說:

“特別喜歡Drury Lane這個劇場,因為當年巨蟒劇團也在這裡表演過,特別希望能像巨蟒劇團那樣出色啊。”

巨蟒劇團(Monty Python)?

其實,無論是《小不列顛》,還是《紳士聯盟》,最終學的都還是巨蟒劇團。

©巨蟒劇團天團男神們

如果你自稱閱遍喜劇,卻沒聽過巨蟒劇團,可以去撞牆了吼!

CNN的追憶文章曾感慨“巨蟒改變了世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巨蟒團之於喜劇,相當於披頭士之於音樂。

而他們,是如今所說的“無厘頭”喜劇的鼻祖,也是電視小品喜劇的鼻祖。

巨蟒團的6個成員,除了美國人特瑞·吉列姆外,其他成員特瑞·鐘斯和麥克·帕林是牛津諷刺劇社成員。

而格雷厄姆·查普曼、約翰·克立斯和艾瑞克·愛都三人又是劍橋腳燈社的成員。

©作為諧星的高材生們

劍橋腳燈社,這個幾乎在20世紀對英國喜劇最重要的社團,正是現代小品喜劇的發源地。

小品喜劇這種形式,最初起源於歌舞雜耍。

在以前的歌舞雜耍演出中,有時會有即興發揮的短小、幽默的表演段子。

而最初正是由腳燈社的成員,將段子寫成合集,搬到了舞臺表演中。

這時候,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被稱為“現代諷刺之父”的,當時任腳燈社社長的彼得·庫克。

©彼得·庫克,巨蟒團6人的偶像

彼得·庫克是比巨蟒團六人稍微大上五、六歲的,更早那一波的喜劇天才。

他當時主筆創作的政治諷刺劇《Beyond the Fringe》在60年代初期巡演不斷,紅極一時。

©《Beyond the Fringe》,出自腳燈社的四人團體

以《Beyond the Fringe》為代表的那一波舞臺劇,成為最早的小品喜劇。

舞臺劇的成功之後,一些劇碼又被改寫成為廣播劇上演,然後到了60年代末,電視機剛剛普及,彩色剛剛時興。

巨蟒團那部插科打諢又包羅萬象的《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終於橫空出世。

©跨時代的《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

那是1969年,電視領域的小品喜劇誕生了。

6個人分飾各個角色,誰寫的段子誰出演,從主持人到員警、從主婦到超人、從醫生到神父,毫無章法又天才極致。

實際上,“果體女裝基佬好”的腐國三寶,也可以追溯到巨蟒團吧。

©請欣賞大佬艾瑞克·愛都的女裝

反正,他們在其中大玩文字遊戲,比如那個著名的、被收錄進維琪的“死鸚鵡”的段子;

還有各種腦洞大開的段子。

比如有人寫出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看後必然笑死,無人生還,於是軍隊拿去對付德國人。

諧音等文字遊戲、穿越、戲仿、獨白、動畫、即興演奏、超現實...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後巨蟒時代

巨蟒團是電視小品喜劇的開始,基本上也是最高峰。

但並不是說小品喜劇後來就沒有發展哦,其實正相反——

巨蟒團之後,小品喜劇就沒有停下過腳步,而且幾乎每個年代都有經典至極的代表作出現。

比如,1979年的《惡搞整九新聞》,“憨豆先生” 羅溫·艾金森的出道之作;

©《惡搞整九新聞》,鮮肉的“憨豆”

1989年,仍然腳燈社出品的《一點雙人秀》,除了整體段子的高水準、高品質外,還常常打破第四堵牆;

©《一點雙人秀》,大愛這兩位喲

1998年的《笑料一火車》、1999年的《紳士聯盟》,再到新世紀以來的《小不列顛》。

而巨蟒團6人後來的電影,諸如[巨蟒與聖杯]、[人生七部曲]又將小品喜劇的方式帶入到電影中。

©[巨蟒與聖杯],有了主線的小品喜劇

也催生了美國大衛·紮克兄弟的三人喜劇組合的[大銀幕小電影],和致敬作[月亮中的亞馬遜女人]這樣的有趣佳作。

而美國早期的小品喜劇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也處處可見巨蟒團的影子。

而“二冊”、“胖胖”四人搞出的《紳士聯盟》,無疑是對小品喜劇的一種豐富和延展;

他們將黑色電影和恐怖電影的元素和小品喜劇、情景喜劇煮成了一鍋大雜燴。

而且是口味怪癖又重口的那種,非常獨特又好玩。

©《紳士聯盟》,走恐怖風的喜劇

不過,即使如此,它也並沒有脫離小品喜劇諷刺性的本質核心。

可以說,小品喜劇從一開始就脫胎於60年代轟轟烈烈的諷刺文學和反正統(anti-establishment)喜劇潮流。

即使後來發展多樣化,它的諷刺性和對現實的嘲弄與戲謔意味,也從來不曾丟過。

從這個意義上,嚴格點看,我們是沒有小品喜劇這種喜劇形式的。

©《Beyond The Fringe》演出現場

想起舞臺劇《Beyond The Fringe》在倫敦演出時,當時的首相也去看了,結果彼得·庫克在模仿首相時即興發揮,加了一句:

“我有時間的時候,喜歡去劇場看四個浮誇的年輕人演出,臉上掛著愚蠢的微笑,裝作聽懂了他們的笑話。”

所以,我最喜歡的這種喜劇類型,你知道,它不僅僅是用來哈哈哈哈哈哈哈的。

又在關鍵處有所聯結。

©《紳士聯盟》居民

具有這種特點的喜劇類型,就叫做Sketch Comedy,一般譯作“小品喜劇”。

小品喜劇,一般情況下是由1-10分鐘左右的、簡短喜劇場景或小片段組成。

和一般的喜劇相比,小品喜劇通常更偏於對日常生活的諷刺性,常常在平凡的日常裡窺見其幽微之處。

新世紀以來,最成功的小品喜劇系列要數03-05年在BBC播出的《小不列顛》了。

©《小不列顛》海報

英國明明叫“大不列顛”,而這部劇偏偏起名叫“小不列顛”,從片名就開始黑色幽默了!

和《紳士聯盟》一樣,本劇編劇兼主演的喜劇搭檔馬特·盧卡斯和大衛·威廉姆斯也是學院出身。

而且也是一手包攬了所有段子和所有重要角色。

©馬特·盧卡斯和大衛·威廉姆斯

總是gay gay的首相和助理、奇葩的老師和可憐的小孩、只想做村裡唯一同志的男人,離減肥成功絕對遙遠的減肥團體...

簡直是英國社會上下大觀,只不過,是變態版本!

©《小不列顛》兩人分飾的主要角色

實際上,《小不列顛》處處可見《紳士聯盟》的影響,誇張、怪誕、嘲弄現實又惡趣味,詼諧有趣又足夠無聊。

兩部劇都是,愛者拍案叫絕,恨者恨不能沖它吐口水,皆因它們本身的奇異特質。

巨蟒劇團

《紳士聯盟》一次live版後的採訪中,“胖胖”曾說:

“特別喜歡Drury Lane這個劇場,因為當年巨蟒劇團也在這裡表演過,特別希望能像巨蟒劇團那樣出色啊。”

巨蟒劇團(Monty Python)?

其實,無論是《小不列顛》,還是《紳士聯盟》,最終學的都還是巨蟒劇團。

©巨蟒劇團天團男神們

如果你自稱閱遍喜劇,卻沒聽過巨蟒劇團,可以去撞牆了吼!

CNN的追憶文章曾感慨“巨蟒改變了世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巨蟒團之於喜劇,相當於披頭士之於音樂。

而他們,是如今所說的“無厘頭”喜劇的鼻祖,也是電視小品喜劇的鼻祖。

巨蟒團的6個成員,除了美國人特瑞·吉列姆外,其他成員特瑞·鐘斯和麥克·帕林是牛津諷刺劇社成員。

而格雷厄姆·查普曼、約翰·克立斯和艾瑞克·愛都三人又是劍橋腳燈社的成員。

©作為諧星的高材生們

劍橋腳燈社,這個幾乎在20世紀對英國喜劇最重要的社團,正是現代小品喜劇的發源地。

小品喜劇這種形式,最初起源於歌舞雜耍。

在以前的歌舞雜耍演出中,有時會有即興發揮的短小、幽默的表演段子。

而最初正是由腳燈社的成員,將段子寫成合集,搬到了舞臺表演中。

這時候,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被稱為“現代諷刺之父”的,當時任腳燈社社長的彼得·庫克。

©彼得·庫克,巨蟒團6人的偶像

彼得·庫克是比巨蟒團六人稍微大上五、六歲的,更早那一波的喜劇天才。

他當時主筆創作的政治諷刺劇《Beyond the Fringe》在60年代初期巡演不斷,紅極一時。

©《Beyond the Fringe》,出自腳燈社的四人團體

以《Beyond the Fringe》為代表的那一波舞臺劇,成為最早的小品喜劇。

舞臺劇的成功之後,一些劇碼又被改寫成為廣播劇上演,然後到了60年代末,電視機剛剛普及,彩色剛剛時興。

巨蟒團那部插科打諢又包羅萬象的《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終於橫空出世。

©跨時代的《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

那是1969年,電視領域的小品喜劇誕生了。

6個人分飾各個角色,誰寫的段子誰出演,從主持人到員警、從主婦到超人、從醫生到神父,毫無章法又天才極致。

實際上,“果體女裝基佬好”的腐國三寶,也可以追溯到巨蟒團吧。

©請欣賞大佬艾瑞克·愛都的女裝

反正,他們在其中大玩文字遊戲,比如那個著名的、被收錄進維琪的“死鸚鵡”的段子;

還有各種腦洞大開的段子。

比如有人寫出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看後必然笑死,無人生還,於是軍隊拿去對付德國人。

諧音等文字遊戲、穿越、戲仿、獨白、動畫、即興演奏、超現實...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後巨蟒時代

巨蟒團是電視小品喜劇的開始,基本上也是最高峰。

但並不是說小品喜劇後來就沒有發展哦,其實正相反——

巨蟒團之後,小品喜劇就沒有停下過腳步,而且幾乎每個年代都有經典至極的代表作出現。

比如,1979年的《惡搞整九新聞》,“憨豆先生” 羅溫·艾金森的出道之作;

©《惡搞整九新聞》,鮮肉的“憨豆”

1989年,仍然腳燈社出品的《一點雙人秀》,除了整體段子的高水準、高品質外,還常常打破第四堵牆;

©《一點雙人秀》,大愛這兩位喲

1998年的《笑料一火車》、1999年的《紳士聯盟》,再到新世紀以來的《小不列顛》。

而巨蟒團6人後來的電影,諸如[巨蟒與聖杯]、[人生七部曲]又將小品喜劇的方式帶入到電影中。

©[巨蟒與聖杯],有了主線的小品喜劇

也催生了美國大衛·紮克兄弟的三人喜劇組合的[大銀幕小電影],和致敬作[月亮中的亞馬遜女人]這樣的有趣佳作。

而美國早期的小品喜劇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也處處可見巨蟒團的影子。

而“二冊”、“胖胖”四人搞出的《紳士聯盟》,無疑是對小品喜劇的一種豐富和延展;

他們將黑色電影和恐怖電影的元素和小品喜劇、情景喜劇煮成了一鍋大雜燴。

而且是口味怪癖又重口的那種,非常獨特又好玩。

©《紳士聯盟》,走恐怖風的喜劇

不過,即使如此,它也並沒有脫離小品喜劇諷刺性的本質核心。

可以說,小品喜劇從一開始就脫胎於60年代轟轟烈烈的諷刺文學和反正統(anti-establishment)喜劇潮流。

即使後來發展多樣化,它的諷刺性和對現實的嘲弄與戲謔意味,也從來不曾丟過。

從這個意義上,嚴格點看,我們是沒有小品喜劇這種喜劇形式的。

©《Beyond The Fringe》演出現場

想起舞臺劇《Beyond The Fringe》在倫敦演出時,當時的首相也去看了,結果彼得·庫克在模仿首相時即興發揮,加了一句:

“我有時間的時候,喜歡去劇場看四個浮誇的年輕人演出,臉上掛著愚蠢的微笑,裝作聽懂了他們的笑話。”

所以,我最喜歡的這種喜劇類型,你知道,它不僅僅是用來哈哈哈哈哈哈哈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