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回望群星璀璨的時代

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有它的基因, 詩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傳基因。 我在講詩詞時並不僅僅局限于唐詩宋詞, 而是上下搜羅,

古今貫通。 寫這樣一本《唐詩簡史》, 自然首先是由於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自西元618年大唐王朝建立而觀之。

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的偉大時代, 那是直到今時今日還依然活在我們心中的盛世大唐。 唐詩, 生動而全面地展現了彼時身份複雜的詩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終極思考, 蘊藉著大唐神韻, 盡顯中國文學與藝術的巔峰氣象, 濃縮了華夏文明發展史上所積累的文化精華, 堪稱世界文學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

經典最大的作用是什麼?我覺得所謂經典, 就是可以把它融進血脈裡、骨子裡, 隨著人生的成長, 就像造血幹細胞, 可以在漫長的一生中不停地為我們提供滋養。 事實上, 不論得意還是失意, 站在詩人曾經站過的地方,

回眸詩人的身影, 眼前有景, 心中有情, 我們的靈魂會瞬間被啟動, 和歷史、自然、社會、文化以及我們這個族群中的所有人達成一種和諧共振。

這本書有一個副題, 叫做“一個人, 一首詩, 一種人生, 一部大唐”。 書中我選了52位唐代詩人, 每個人選一首詩, 連李白、杜甫也只選一首詩。 這些詩人和他們的詩以及他們的生命軌跡和人生感悟, 穿越了千年, 讓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歷, 聽到來自大唐各個角落的聲音, 接續上那曾經被淡忘的文化血脈, 回望那一段盛世年華, 觸摸到華夏文明的精髓所在。

在中國的各種文學形式中, 詩歌在民間的傳播應該是最廣泛的, 而其中唐詩尤甚。 我以為, 這不僅緣於唐詩藝術上的偉大成就,

更在於唐詩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博大胸懷, 萬千氣象。 當我們誦讀“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的時候, 當我們誦讀“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時候, 當我們誦讀“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的時候, 我們胸中升騰起的該是一種怎樣磅礴的氣象。 當我們誦讀“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的時候, 當我們誦讀“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時候, 我們又感受到了怎樣的生命張力, 體悟到與自我、與他人、與天地自然的大和諧。 而當我們誦讀“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時候, 當我們誦讀“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的時候, 當我們誦讀“玲瓏骰子安紅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時候, 撲面而來的則是唐人那生動的喜樂與悲歡。

人生就是在路上。 只要我們內心有堅定的信仰, 又能在紅塵的喧囂中隨時清空自我, 去快樂地感受自然與人生, 這就說明我們悟到了詩詞的真諦, 也找到了自己的那顆心。

(《唐詩簡史》酈波 著 學林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