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外交情系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王俊生(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周邊與全球戰略研究室主任)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國綜合實力迅速提升的五年, 也是中國國際地位迅速上升的五年。 著名民調機構皮尤中心2016年的調查資料表明, 75%的中國人認為中國國際地位遠較10年前更為重要, 而認為美國國際地位更加重要的美國人比例和認為歐洲更加重要的歐洲人比例分別只占到21%和23%。 過去五年,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精彩紛呈, 首腦外交、主場外交、多邊外交等交相呼應。 深刻理解與把握這五年來的外交對於理解中國外交的未來走向也意義重大。

理解過去五年中國外交, 必須要深刻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精髓。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並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黨章。

人類命運共同體彙聚廣泛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幾乎貫穿於過去五年習近平主席參與的每一場重大外交活動中。 2012年12月, 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時就表示, 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此後, 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等場合多次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得到國際社會廣泛回應。 2017年2月10日,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會議上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 此後, 這一理念又寫入聯合國安理會、人權理事會和聯大第一委員會的多項決議。 可以說, 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一面旗幟。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是什麼?2017年1月, 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 習近平主席給出了清晰的回答。 國際社會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堅持對話協商, 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用, 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 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 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

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在中國的語言體系中, “共同體”往往強調一種情感紐帶, 在“共同體”前加上“命運”則帶有一種血緣色彩, 體現了中國人重感情的傳統。

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 首先要從利益共同體來看待, 這包括經濟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等。 在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現有國際秩序中, 沒有利益的共同體就難以有命運的共同體。 2014年3月,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當今世界, 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 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指出了各國利益的相互依存性。

其次,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新的價值理念。

今天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 同時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也前所未有。 如何在各國利益日益緊密聯繫的同時發展出一種共同的、為各國所普遍接受的價值觀, 進而推動各國的共同福祉, 就成為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 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是一個超越了不同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和文明的理念, 強調的是合作而非鬥爭、融合而非分歧、寬容而非狹隘。 正是出於對這一理念的認同, 儘管意識形態不盡相同、政策主張也不一致, 但是來自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及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去年12月齊聚北京, 求同存異, 共商人類發展大計。

最後, 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包含“責任”意識。 過去五年, 中國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首期提供20億美元, 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還宣佈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的投資, 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中國還宣佈開展“6個100”務實項目, 在減貧、衛生、農業等領域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實際困難等。 這就不難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 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一帶一路”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抓手

中國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向世界表達願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和共同發展的誠意, 這尤其體現在“一帶一路”倡議上。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明確指出:“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抓手。四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不斷釋放合作共贏的紅利,為推動全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持久動力。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29位外國國家元首和首腦、130多個國家的高級代表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踴躍參會,達成270多項合作成果,形成各國合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球共識。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已經同80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定,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任何好的外交政策和倡議必然是從本國利益出發,又符合相關國家的利益,“一帶一路”倡議即是如此。截至2015年,全世界經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有44個,其中亞洲就占到9個,僅次於非洲的31個,這些國家又主要集中於中國周邊。如果以人均GDP低於2000美元計算,亞洲國家中則有近12個屬於最不發達國家,占到亞洲國家總數的26%。如果說“一帶一路”的長遠目標是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話,那麼對周邊而言就要實現和周邊國家的共同復興。

從歷史上看,任何大國都不可能崛起於一個貧窮的地區。英國崛起時,歐洲是引領當時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美國在20世紀初崛起時,北美洲的經濟發展也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如果不幫助亞洲國家解決貧窮落後局面,不和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崛起,中國就很難實現本國真正的崛起。

“一帶一路”作為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不僅局限於中國周邊。以中美合作為例,美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上萬億美元的缺口需要投入,而且中美兩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存在許多共同利益,共同規劃與推進“一帶一路”符合雙方利益。由於“一帶一路”側重於經濟合作,這也有利於中美兩國首先合作起來,然後帶動在安全等議題上的合作,有利於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隨著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一批戰略性、示範性大項目將逐步生根開花結果。中國不僅能進一步實現發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必將因此邁向新臺階,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相關國家政治安全關係的改善,屆時中國所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定會逐步變成現實。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3日 12版)返回光明網首頁

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抓手。四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不斷釋放合作共贏的紅利,為推動全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持久動力。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29位外國國家元首和首腦、130多個國家的高級代表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踴躍參會,達成270多項合作成果,形成各國合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球共識。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已經同80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定,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任何好的外交政策和倡議必然是從本國利益出發,又符合相關國家的利益,“一帶一路”倡議即是如此。截至2015年,全世界經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有44個,其中亞洲就占到9個,僅次於非洲的31個,這些國家又主要集中於中國周邊。如果以人均GDP低於2000美元計算,亞洲國家中則有近12個屬於最不發達國家,占到亞洲國家總數的26%。如果說“一帶一路”的長遠目標是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話,那麼對周邊而言就要實現和周邊國家的共同復興。

從歷史上看,任何大國都不可能崛起於一個貧窮的地區。英國崛起時,歐洲是引領當時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美國在20世紀初崛起時,北美洲的經濟發展也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如果不幫助亞洲國家解決貧窮落後局面,不和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崛起,中國就很難實現本國真正的崛起。

“一帶一路”作為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不僅局限於中國周邊。以中美合作為例,美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上萬億美元的缺口需要投入,而且中美兩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存在許多共同利益,共同規劃與推進“一帶一路”符合雙方利益。由於“一帶一路”側重於經濟合作,這也有利於中美兩國首先合作起來,然後帶動在安全等議題上的合作,有利於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隨著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一批戰略性、示範性大項目將逐步生根開花結果。中國不僅能進一步實現發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必將因此邁向新臺階,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相關國家政治安全關係的改善,屆時中國所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定會逐步變成現實。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3日 12版)返回光明網首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