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館 不到兩米大五臟俱全

文/胡文莉

英國約克郡電話亭博物館“世上最迷你軟體動物博物館”紐約“Mmuseumm”博物館

如果你造訪過那些名聲在外、賓客盈門的大型博物館, 印象最深刻的或許並非目不暇接的藏品, 而是在迷宮般的展廳中走到腿腳抽筋, 或是在《蒙娜麗莎》前排十幾分鐘隊, 只為“在人群中看你一眼”。 如今, “救星”來了。 有識之士希望通過小巧玲瓏的“微型博物館”, 突破傳統博物館在時空上的局限, 把大千世界帶到每個人身邊。 時空和財富不再是阻礙

博物館可以袖珍到什麼程度?在美國, 一所“世上最迷你軟體動物博物館”給出了答案。

這個“博物館”的承載空間並非建築, 而是一個不到兩米高的廢舊集裝箱。 它“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裡頭陳列有用3D技術列印的章魚大腦(據說它是智商最高的無脊椎動物)、1升蝸牛黏液(蝸牛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散步”需要分泌的潤滑物),

更不用說全息圖、視頻、電子書和自動解說等吸引觀眾互動的多媒體手段。

這麼多前衛而有趣的設計, 起源于創始人查理斯·菲力浦和艾曼達·肖切特之間的一場誤會。 兩年前的一天, 菲力浦對肖切特說:“我帶你去最小的博物館看看, 怎麼樣?”他指的是紐約“Mmuseumm”博物館, 肖切特卻聽成了“軟體動物博物館”。

“她對軟體動物非常著迷, 高興得不得了。 我索性改變了主意, 準備帶她去看軟體動物。 搜遍互聯網後才發現, 根本沒有什麼專門的軟體動物博物館。 ”於是, 這對年輕的藝術家決定自行建立一家“哪兒都能去”的軟體動物博物館。

“博物館”建成後, 他們把展示地址選在布魯克林公立圖書館。 這裡人流量巨大, 每年的讀者高達130萬人次, 周圍幾處居民區集中了各種階層、文化和族裔背景的人, 附近還有個公園。 從各種方面來說, 布魯克林圖書館都是這個項目的最佳試驗地點。 事實證明, 選址非常成功, 一個月內就吸引了大約25000名觀眾。

“傳統的方式是你到博物館去, 而我們是把博物館帶到大家身邊。 ”菲力浦信心十足地表示, 微型博物館的門檻比傳統博物館低得多, 行色匆匆的路人也願意停下來看幾眼, 它們就是順應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而誕生的。 方寸之地承載著無窮內涵 菲力浦和肖切特並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 早在2012年, 首家微型博物館“Mmuseumm”就已開張。

這個博物館佇立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翠貝卡區, 由廢棄的貨梯井改造而成, 占地不到3.5平方米, 同時容納最多5名觀眾。 第二個“Mmuseumm”更小, 只有1.8平方米。

“Mmuseumm”每年都會推出不同的展覽系列, 每個系列包含10到20件物品, 通常是“稀奇古怪的, 不起眼的, 被丟棄的”。 在其網站上可以看到, 展覽主題有“‘伊斯蘭國’貨幣”“伊朗速食品牌”“為盲人設計的物品”“偷渡者的私人物品”等, 新增的“唐納德·特朗普”也很受歡迎。 “特朗普”系列展品包括現任美國總統用過的名為“勝利”的古龍水, 一瓶金色的“特朗普伏特加”, 還有名為“特朗普城堡”的遊戲軟碟。

“Mmuseumm”創始人阿曆克斯·卡爾曼是位企業家, 他的辦公室就位於博物館樓上, 展品大多來自他和朋友的收藏。

微型博物館收藏的不限於個人物品。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羅薩縣中學有個名為“愛德格密室”的博物館,占地不到兩平方米的空間裡,陳列了上千件與19世紀美國作家愛德格·愛倫·坡有關的物品。和這位哥特式作家一樣,“密室”也頗具暗黑風格:一進門,展臺上一顆碩大的頭顱赫然映入眼簾,稀疏而雜亂的黑髮下是大大的腦門,一雙陰鬱的眼睛緊盯著你,表情略帶驚恐。其他展品包括愛倫·坡的素描、塑像、著作及歷史資料等。那些“腦洞大開”的微型博物館 近年來,形形色色的微型博物館成為各國街頭巷尾的風景,其中很多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也許是由於競爭激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博物館摘得這一殊榮。

在英國,紅色電話亭比比皆是。據統計,全英國有6萬多個電話亭,但還在運行的不到10%,大多已成“老古董”。2016年,約克郡沃利鎮居民把一個廢棄電話亭改造為博物館,用以展出“當地歷史的見證物”。該“電話亭博物館”每次只能容納1名觀眾,展品卻十分豐富,有老照片、蝕刻玻璃、舊時裝和珠寶等。博物館負責人埃蓮娜·貝利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展品每3個月更換一次,“我們得到的反應極為熱烈,人們感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他們計畫把更多的鄉村電話亭改造為微型博物館。

歐洲小國馬其頓的Dzepciste村有家“人類博物館”,同樣只能容納1名觀眾。這個曾經征服過古希臘的國度歷史悠久,館內展品數量可觀,有些甚至可追溯到8000年前。不過,它們的主人似乎不在意這些文物的價值,所有展品“肩並肩”地擠在簡陋的木架上。由於村裡人煙稀少,位置偏僻,館長Simeon Zlatev-Mone“整天望眼欲穿地盼著訪客光臨”。參觀博物館的遊客將得到Zlatev-Mone一家老小的熱情款待,還能喝到女主人親手奉上的花草茶。

縱觀各色微型博物館,“腦洞”最大的可能要數“流浪的藝術博物館”了。這個博物館由一個飲料攤和兩把椅子組成,與其說是展覽,不如說更像出沒無常的行為藝術。自詡為“傳奇收藏家”的“館長”菲力浦·諾特丹總是西裝革履,正襟危坐,銳利的目光透過黑框眼鏡審視每個走近的人,旁邊蹲著威風凜凜的“門衛”——一隻名叫“佛羅里達”的草原狼標本。他不厭其煩地回答參觀者的問題,也把問題拋給他們,比如:“你認為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藝術?”“你為什麼寫作?”交談結尾,諾特丹會送給參觀者一張票作為紀念;一段時間過後,他就會隨這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出現在另一個地方。

(原標題:博物館可以小到什麼程度)

微型博物館收藏的不限於個人物品。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羅薩縣中學有個名為“愛德格密室”的博物館,占地不到兩平方米的空間裡,陳列了上千件與19世紀美國作家愛德格·愛倫·坡有關的物品。和這位哥特式作家一樣,“密室”也頗具暗黑風格:一進門,展臺上一顆碩大的頭顱赫然映入眼簾,稀疏而雜亂的黑髮下是大大的腦門,一雙陰鬱的眼睛緊盯著你,表情略帶驚恐。其他展品包括愛倫·坡的素描、塑像、著作及歷史資料等。那些“腦洞大開”的微型博物館 近年來,形形色色的微型博物館成為各國街頭巷尾的風景,其中很多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也許是由於競爭激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博物館摘得這一殊榮。

在英國,紅色電話亭比比皆是。據統計,全英國有6萬多個電話亭,但還在運行的不到10%,大多已成“老古董”。2016年,約克郡沃利鎮居民把一個廢棄電話亭改造為博物館,用以展出“當地歷史的見證物”。該“電話亭博物館”每次只能容納1名觀眾,展品卻十分豐富,有老照片、蝕刻玻璃、舊時裝和珠寶等。博物館負責人埃蓮娜·貝利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展品每3個月更換一次,“我們得到的反應極為熱烈,人們感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他們計畫把更多的鄉村電話亭改造為微型博物館。

歐洲小國馬其頓的Dzepciste村有家“人類博物館”,同樣只能容納1名觀眾。這個曾經征服過古希臘的國度歷史悠久,館內展品數量可觀,有些甚至可追溯到8000年前。不過,它們的主人似乎不在意這些文物的價值,所有展品“肩並肩”地擠在簡陋的木架上。由於村裡人煙稀少,位置偏僻,館長Simeon Zlatev-Mone“整天望眼欲穿地盼著訪客光臨”。參觀博物館的遊客將得到Zlatev-Mone一家老小的熱情款待,還能喝到女主人親手奉上的花草茶。

縱觀各色微型博物館,“腦洞”最大的可能要數“流浪的藝術博物館”了。這個博物館由一個飲料攤和兩把椅子組成,與其說是展覽,不如說更像出沒無常的行為藝術。自詡為“傳奇收藏家”的“館長”菲力浦·諾特丹總是西裝革履,正襟危坐,銳利的目光透過黑框眼鏡審視每個走近的人,旁邊蹲著威風凜凜的“門衛”——一隻名叫“佛羅里達”的草原狼標本。他不厭其煩地回答參觀者的問題,也把問題拋給他們,比如:“你認為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藝術?”“你為什麼寫作?”交談結尾,諾特丹會送給參觀者一張票作為紀念;一段時間過後,他就會隨這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出現在另一個地方。

(原標題:博物館可以小到什麼程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