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券商股迎估值修復行情,關注6只低位品種,或有爆發機會

1月17日, 滬指在金融股拉動之下盤中一度站上3460點, 創出2年新高。 券商板塊全面走強, 格外引人注目。 國信證券漲停, 浙商證券漲逾9%, 包括廣發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等在內超過30只券商個股收漲。

金融股三駕馬車中, 保險股和銀行股在2017年漲勢良好, 而券商板塊則大幅落後。 國信證券認為, 目前券商板塊整體PB估值為1.81倍, 處於中樞偏下水準, 同時廣發證券估計大型券商今年PB估值1.28—1.49倍, 估值明顯偏低。

此外, 申萬宏源策略比較小組對目前券商板塊的PB估值為1.65倍, 處於歷史5%分位以下, 這是目前所有行業中估值歷史百分位最低的一個子行業。 他們對市值在1000億元的8家券商進行分析, 發現估值分佈在1.32至1.95倍之間, 均值為1.6, 低於整個市場均值。

華創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低估值躁動是此次券商股大範圍走強的主要原因。

估值偏低,

但券商基本面改善預期存在。 截至目前, 廣發證券、長江證券和國元證券3家上市券商已經披露年報預告, 而其他上市券商也基本已完成12月月報和主要財務資料全年累計數額的披露。

根據未審計月報資料加總預估全年淨利潤, 7家券商2017年的淨利同比實現增長:東方證券同比增長58%, 華泰證券同比增長30.47%, 興業證券同比增長17.3%, 華安證券同比增長15.28%, 中信證券同比增長8.48%, 廣發證券同比增長8.23%, 招商證券同比增長2%。 另外, 十幾家券商則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 其中下降幅度較大的是太平洋證券同比下滑78.59%、東北證券下滑56.05%。

近期券商監管政策頻頻利好, IPO審批提速和券商跨境業務推進將給券商IPO承銷保薦傳統業務和跨境交易創新業務創造新的機遇。

今年1月, 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試點開展跨境業務獲證監會批准。 獲批跨境業務包括兩方面:一是以自有資金參與境外交易場所金融產品交易;二是與境內外交易對手簽訂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協定及其補充協定, 參與場外金融產品交易。

同時, 監管於1月啟動券商創新業務評估調查, 下發給各家證券公司一份關於券商創新業務的規則評估調查問卷, 對場外股權質押回購、收益憑證、場外衍生品、櫃檯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代銷金融產品業務、非現場開戶業務、內部管理組織機構及激勵方式、互聯網證券業務這九大方面進行問卷調查。 有分析認為, 這表明監管政策穩中求進, 政策面上, 券商估值壓力邊際將得到改善。

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認為, 經過兩年嚴監管, 近期監管層對於鼓勵大券商業務開展仍持開放態度, 未來券商龍頭將持續受益政策紅利, 在戰略發展將迎來諸多機遇。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 在金融業開放的過渡階段, 行業中有競爭力的大券商有望獲得監管的重點支持, 大券商先行先試、控制創新風險有望成為主流。

同時, 從目前跟蹤的政策方向來看, 證券行業的創新模式未來有望有從自上而下的“標準化創新”過度到自下而上的“自主創新”。

關注: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第一創業、中國銀河、東興證券、浙商證券等。

如果您想瞭解新鮮的股票資訊、獲得專業的診股幫助、學習精准的選股方法, 可添加小編微信,

帶您加入學習群。 微信號:emoneycj

*股市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