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同是山東城市,青島和濟南的交通為何走向兩個極端?

在不同的智慧交通企業服務的城市看路況預報, 就像在不同頻寬的房間看球一樣, 網速快的球迷已經歡呼“進球了”, 網速慢的司機還在看15分鐘前的路況畫面。

2017年, 山東的兩座中心城市濟南與青島的眾多車主們, 就像在兩個不同頻寬房間的“球迷”。

從這個角度看, 高德地圖2018年剛剛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不只是城市交通服務滿意度的晴雨錶, 同時也是一份智慧交通運營商市場的成績單。

同為治堵, 為什麼濟南蟬聯“中國首堵”, 而青島則進步第一?

只能說, 智慧交通佈局第一輪, 有些大佬露出了真功底,

有些則露了怯。

“努力”出花樣的濟南, 與程維的“反思”

是不是全國其他城市的治堵“療效”太好了, 才讓濟南這個2017中國“首堵”落了單?

一定有這個因素。

高德地圖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 濟南以全年擁堵2078小時, 日均擁堵5.7小時蟬聯中國“首堵之城”。

報告還顯示, 2017年主要城市擁堵情況卻整體回落到2015年, 同比2016年78個城市擁堵持平或下降, 全國城市擁堵趨勢下降。

事實上, 2017年跌出堵城前十的城市已經越來越多, 成都21名, 石家莊33名, 深圳37名, 武漢47名, 杭州48名, 這說明2017年以來各地治理擁堵效果開始顯現差異。

那是濟南還不夠努力咯?

答案更不是。 這兩年, 濟南增加軌道交通建設, 更多快速路與隧道通車, 交警強力治理亂停車, 並引入摩拜、OFO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數量。

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向前“首堵”北京貢獻的治堵妙招中, 軌道交通、完善路網、公共交通升級, 濟南幾乎全用上了。 媒體總結, 你所不知道的濟南治堵“花樣”, 其實還有不少。 這其中最大的就是引入滴滴這個車聯網巨頭、智慧交通“流量小花”。

2017年, 濟南在市區部分主幹道路安裝了幾十塊基於滴滴大腦提供的智慧交通誘導屏, 在旅遊路設置轉換潮汐車道的“馬路拉鍊車”、以及在20個路口安裝可以自動轉換信號燈時長的智慧信號。

可以說, 每一個滴滴智慧交通方案,

都是路口級的試驗田, 這足以引發媒體與資本兩個埠流量的沸騰。

在相關會議上, 滴滴出行資深交通工程專家孫偉力表示, 滴滴出行將軌跡資料用於複雜路網下的區域協調控制專案取得突破, 已在濟南一個社區部署實施。 2017年, 這樣的滴滴路燈已經在全國優化500個, 減輕了20%的擁堵, 由此“覆蓋”了數以百萬計的出行人群。

可立刻有人指出來質疑, 認為被網約車政策打壓, 又受到55億美元融資壓力的滴滴, 能立刻轉型為智慧交通運營商麼? 用計程車(包括現在的嘀嘀、快的車輛)的GPS資訊來搞預測, 這能准麼?智慧交通可是個複雜的體系, 滴滴目前所做只是網約租車服務, 僅是公路交通的很小一部分, 想要讓滴滴解決交通擁堵,

為時尚早。

對此, 程維曾公開回應質疑說, 滴滴大腦為濟南智慧交通誘導屏能提供每個地點15分鐘的即時路況。

而高德表示, 它們路況預測資料2分鐘更新一次。

於是, 在濟南與青島看路況預報開車, 就真有了像在不同頻寬的房間看球的感覺了, 青島的司機已經歡呼“進球了”, 而濟南的司機還在看15分鐘前的道路擁堵畫面。

這種城市數位化轉型中, 運營商的“遲鈍”表現帶來的現實情況就是, 努力的“孩子”濟南, 成績卻不一定好。

對此, 程維反思了沒?

在去年底結束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 拿出20個城市的個別路口做完智慧交通試驗與樣板市場推廣的程維, 提出了一個5年前就在智慧交通管理界公認的基本結論:

“智慧交通,不僅車要聯網,道路和紅綠燈也要聯網。”

不知全國此前那500個信號燈,對要覆蓋全球千萬人口出行的滴滴,夠不夠。

青島的勝出,與阿裡、百度的夥伴

中國有句俗話,叫人比人,氣死人。

滴滴在全國20個城市,500個信號燈上做智慧城市的試驗,而青島在2016年一次性就給全市城區900個路口紅綠燈“量身定做”了配時方案,對48條易堵道路進行了協調控制,對527個交通信號進行了優化控制,對交通需求量大的8個主要商圈進行了區域需求控制。

我這裡還可以講一個對比,滴滴幫助治理的濟南經十路在早高峰平均延誤時間2017年下降10.73%,晚高峰平均延誤時間下降10.94%。

而青島的治堵資料是,市區整體路網平均通行時間縮短25%。

那麼,青島在高德此次評比中的勝出,真的只是簡單把信號燈都換了麼?

很抱歉,不是那麼簡單的。

青島找了本土知名的圖像和顯示技術處理企業海信,來建設城市級的智慧交通系統。

海信這家傳統意義上的家電企業,這些年來在智慧交通領域也一直穩居老大地位。海信交通信號系統不僅是繼泰科SCATS、西門子SCOOT後廣泛應用的國際第三大信號控制系統,而且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2014年青島世園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等幾乎所有大型活動的承辦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統,都由海信旗下的網路科技公司參與搭建。

2016年,海信與高德組成“大資料+信號控制”將高德地圖的浮動車資料與海信智慧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相結合,率先在武漢投入應用。2017年,雙方又配合青島交警進行了大量交通組織優化、信號優化等工作,並在青島部分區域進行試點,將大資料分析結果運用到信號控制中,提高信號自我調整比例,智慧調配信號燈,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率。

而去年已經將無人汽車開上北三環的百度,其百度地圖智慧交通團隊想要搭建在北京的百度地圖智慧交通方案,也找到了海信。

IDC在2017年城市數位化轉型白皮書中指出,城市通過數位化轉型來應對“城市病”的挑戰,必須使用雲計算技術、智慧出行系統和大資料分析此類新興科技來為城市長期面對的諸多挑戰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因此,從智慧交通的科技層看,青島的科技治堵,不僅在一開始就選對了方向,也找對了行家。

從城市運營商的量級看,高德地圖表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與國內150個城市達成戰略合作共建設智慧交通。近半年來,合作城市數量大幅增長約50%。而海信除了青島之外,其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全國100多個城市。全國39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中,其中28個城市都在應用海信解決方案,占比達71%。

有如此重磅的“空中部隊”與“地面部隊”配合,青島“勝出”便已經是順理成章了。

智慧城市入口,與技術底盤的“吸力”

有人打了個比方,路口的信號配時就像一個蛋糕,每個方向的交通參與者就像是要分這個蛋糕的人,如果一個人多吃了,那麼其他人就得少吃。

於是,掌管信號燈的公共服務提供者,必須找對合適的“智慧城市”運營商。

可今天,智慧城市的入口五花八門,政務雲、通訊網路、消費終端、交通終端都是入口。

從“玩法”上看,大資料+終端在業內十分流行,IBM+神思電子、浪潮+海康威視、阿裡系的高德+海信網路,以及目前跟騰訊一起玩的滴滴,都是這個組合。

而IDC城市數字經濟轉型年度報告指出,在眾多智慧城市入口中,城市物聯網(IoT)中40%的價值是通過交通系統互通性實現的。

隨著像汽車這樣的實物資產變得“智慧”和數位化,這些汽車將會連接到網路,成為其他智慧系統的一部分,這些系統可以共用、交流和協作。資訊和通信技術將是這個系統的奠基石,智慧交通運營商的角色與地位將更為重要。

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科技部部長萬鋼明確了提出,2018年,我國將會推動自動駕駛上路,逐步投入市場應用。

我國《“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也提出,開展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建設試點,推動路網管理、車路協同和出行資訊服務的智慧化。

從這一趨勢看,科技大佬進入萬億智慧城市,想要佈局智慧交通,信號燈無疑是切入點。

在這方面,海信十分自信。海信網路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維強表示,“技術底盤越大,越難被顛覆。海信智慧交通的底盤足夠沉,互聯網公司想要撬動有一定難度。雙方共同合作才是促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好辦法。”

這便是後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紛紛找上了海信,使其成為智慧城市入口的合作夥伴的緣由。不僅如此,我們發現,技術“底盤”的吸力反向整合了智慧“大腦”資源,終端廠商成為智慧城市的資料平臺,構建起來不同大資料之間的應用生態。

目前,海信正在部署城市智慧心臟2.0的研發。該版本在1.0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並將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與智慧交通的業務場景進行全過程的深度關聯,顛覆傳統模式,完全接管城市交通信號,實現無人控制,通行效率最大化,並計畫近期推出市場。

這對於在2017年沒拿到好成績,2018年準備大範圍改造智慧信號燈的濟南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其實,智慧交通所做的,無非是提前知道哪條道路、哪個商圈、哪個區域,什麼時候擁堵?擁堵原因是什麼?隨之再針對性的調配信號燈配時,緩解交通擁堵。

可就是這個簡單的“演算法”,最終讓無數互聯網大佬折腰,也讓同時進入智慧交通時代的中國城市群,拿到了不同的治堵成績單。

在這方面,入口很重要,“底盤”更關鍵。

(財經之窗)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智慧交通,不僅車要聯網,道路和紅綠燈也要聯網。”

不知全國此前那500個信號燈,對要覆蓋全球千萬人口出行的滴滴,夠不夠。

青島的勝出,與阿裡、百度的夥伴

中國有句俗話,叫人比人,氣死人。

滴滴在全國20個城市,500個信號燈上做智慧城市的試驗,而青島在2016年一次性就給全市城區900個路口紅綠燈“量身定做”了配時方案,對48條易堵道路進行了協調控制,對527個交通信號進行了優化控制,對交通需求量大的8個主要商圈進行了區域需求控制。

我這裡還可以講一個對比,滴滴幫助治理的濟南經十路在早高峰平均延誤時間2017年下降10.73%,晚高峰平均延誤時間下降10.94%。

而青島的治堵資料是,市區整體路網平均通行時間縮短25%。

那麼,青島在高德此次評比中的勝出,真的只是簡單把信號燈都換了麼?

很抱歉,不是那麼簡單的。

青島找了本土知名的圖像和顯示技術處理企業海信,來建設城市級的智慧交通系統。

海信這家傳統意義上的家電企業,這些年來在智慧交通領域也一直穩居老大地位。海信交通信號系統不僅是繼泰科SCATS、西門子SCOOT後廣泛應用的國際第三大信號控制系統,而且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2014年青島世園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等幾乎所有大型活動的承辦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統,都由海信旗下的網路科技公司參與搭建。

2016年,海信與高德組成“大資料+信號控制”將高德地圖的浮動車資料與海信智慧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相結合,率先在武漢投入應用。2017年,雙方又配合青島交警進行了大量交通組織優化、信號優化等工作,並在青島部分區域進行試點,將大資料分析結果運用到信號控制中,提高信號自我調整比例,智慧調配信號燈,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率。

而去年已經將無人汽車開上北三環的百度,其百度地圖智慧交通團隊想要搭建在北京的百度地圖智慧交通方案,也找到了海信。

IDC在2017年城市數位化轉型白皮書中指出,城市通過數位化轉型來應對“城市病”的挑戰,必須使用雲計算技術、智慧出行系統和大資料分析此類新興科技來為城市長期面對的諸多挑戰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因此,從智慧交通的科技層看,青島的科技治堵,不僅在一開始就選對了方向,也找對了行家。

從城市運營商的量級看,高德地圖表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與國內150個城市達成戰略合作共建設智慧交通。近半年來,合作城市數量大幅增長約50%。而海信除了青島之外,其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全國100多個城市。全國39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中,其中28個城市都在應用海信解決方案,占比達71%。

有如此重磅的“空中部隊”與“地面部隊”配合,青島“勝出”便已經是順理成章了。

智慧城市入口,與技術底盤的“吸力”

有人打了個比方,路口的信號配時就像一個蛋糕,每個方向的交通參與者就像是要分這個蛋糕的人,如果一個人多吃了,那麼其他人就得少吃。

於是,掌管信號燈的公共服務提供者,必須找對合適的“智慧城市”運營商。

可今天,智慧城市的入口五花八門,政務雲、通訊網路、消費終端、交通終端都是入口。

從“玩法”上看,大資料+終端在業內十分流行,IBM+神思電子、浪潮+海康威視、阿裡系的高德+海信網路,以及目前跟騰訊一起玩的滴滴,都是這個組合。

而IDC城市數字經濟轉型年度報告指出,在眾多智慧城市入口中,城市物聯網(IoT)中40%的價值是通過交通系統互通性實現的。

隨著像汽車這樣的實物資產變得“智慧”和數位化,這些汽車將會連接到網路,成為其他智慧系統的一部分,這些系統可以共用、交流和協作。資訊和通信技術將是這個系統的奠基石,智慧交通運營商的角色與地位將更為重要。

在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科技部部長萬鋼明確了提出,2018年,我國將會推動自動駕駛上路,逐步投入市場應用。

我國《“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也提出,開展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建設試點,推動路網管理、車路協同和出行資訊服務的智慧化。

從這一趨勢看,科技大佬進入萬億智慧城市,想要佈局智慧交通,信號燈無疑是切入點。

在這方面,海信十分自信。海信網路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維強表示,“技術底盤越大,越難被顛覆。海信智慧交通的底盤足夠沉,互聯網公司想要撬動有一定難度。雙方共同合作才是促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好辦法。”

這便是後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紛紛找上了海信,使其成為智慧城市入口的合作夥伴的緣由。不僅如此,我們發現,技術“底盤”的吸力反向整合了智慧“大腦”資源,終端廠商成為智慧城市的資料平臺,構建起來不同大資料之間的應用生態。

目前,海信正在部署城市智慧心臟2.0的研發。該版本在1.0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並將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與智慧交通的業務場景進行全過程的深度關聯,顛覆傳統模式,完全接管城市交通信號,實現無人控制,通行效率最大化,並計畫近期推出市場。

這對於在2017年沒拿到好成績,2018年準備大範圍改造智慧信號燈的濟南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其實,智慧交通所做的,無非是提前知道哪條道路、哪個商圈、哪個區域,什麼時候擁堵?擁堵原因是什麼?隨之再針對性的調配信號燈配時,緩解交通擁堵。

可就是這個簡單的“演算法”,最終讓無數互聯網大佬折腰,也讓同時進入智慧交通時代的中國城市群,拿到了不同的治堵成績單。

在這方面,入口很重要,“底盤”更關鍵。

(財經之窗)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