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貓“吃貨”大資料披露!來看食品行業的變遷

1月24日, 在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等6機構發佈的“慧選營養, 健康過節”——2018春節食品消費建議活動上, 天貓公佈了其近年來年貨節的食品消費大資料, 這些資料不僅反映了公眾的食物消費習慣, 其實也能透露出食品行業的一些變遷。

作者丨洪廣玉

全文共1623字丨閱讀需要5分‍鐘

一、生活水準提高帶動食品消費增長

2015年——2017年的年貨節中, 天貓食品消費占總體消費支出的比重都在20%以下, 如果套用“恩格爾係數”這套理論——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越低, 說明大家生活越來越好了, 或者說生活好的更多來網購了。

另一方面, 同比來看, 食品消費占比還是在上升的, 食談君認為, 這有可能是近年來天貓生鮮業務發展所拉動的。

二、消費升級與行銷發力促進零食堅果銷量

雖然不排除“買零食堅果的人更喜歡去天貓買”這個因素, 但零食堅果類在年貨中占比最大是可以理解的, 過年的主色調就是“祥和、休閒”, 待客自用需要糖果花生開心果之類。

堅果類的銷售旺盛, 一方面是消費升級的體現, 同時也和眾多堅果牌子持續發力行銷分不開。

三、冷鏈物流完善, 上網買肉也划算

生鮮銷售資料的變化, 更能反映這個生鮮電商這個行業的進步。 比如生肉/肉製品從2015年占比16.1%升至2017年的19.6%, 實際上並不是說這兩年來老百姓更喜歡吃肉了, 更可能是這兩年來, 在天貓生鮮上買肉“更划算了”或者“更願意了”,

四、健康意識提升帶動海鮮與水果消費

不管是海鮮還是水果的消費, 都是經濟發達程度的體現, 畢竟到了冬天, 最便宜的香焦都要4塊錢一斤了, 還死重。

另外, 新鮮水果消費占比大, 還反映了公眾營養健康意識的上升。

五、口感重視促進主食新型品牌湧現

消費者更多為米麵的品牌、產地買單,一方面確實是對主食口感更在意了,另一方面也是主食行業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的米麵糧油行業產值巨大,未來其品牌還會進一步集中,而且還會湧現出主食品牌,這既有利於“三農”,也利於保障食品安全。

六、各省對酒喜好不同,但白酒仍為主流

從全國酒類總體消費來看,白酒仍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不管是平時還是過年,但葡萄酒、洋酒的消費增長也很快。

東北地區愛喝啤酒符合大家的一慣印象,但江西、湖北等省偏好洋酒令人匪夷所思,很可能是統計偏差。實際上,華南地區偏好洋酒更合理一點。

七、“口味地圖”與公眾印象有偏差

甜鹹酸辣的分佈,大體上符合大家的印象,但也不符合大家認知的地方,比如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總體來說並不偏好吃甜,而公認喜愛吃辣的兩個省江西、湖南卻沒有上榜,不知道是統計偏差,還是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已經在悄悄改變。

八、土特產“受寵”,但品牌有待升級

農村淘寶熱銷的食品確實夠“土”,不過那些原本只能“自產自銷”的土特產能走出家門銷往全國,正是食品行業全面發展的有力證據,它們也很好地助力了飲食多樣化。

不過,“土特產”行業仍然需要解決“低小散”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形成更多品牌,也這是食品行業的機遇。

九、消費觀念更新催生“短保”食品

“短保”食品的熱銷,可能不僅體現線上上,也會體現線上下,很多人相信短保食品的口感更好,也更健康——雖然從食品科學上來說,並不絕對是這樣。

無論如何,消費者更關注短保食品,是營養健康知識不斷滲透的結果,也是時代消費觀念的更新。

食談君認為,電商平臺上的食品消費大資料,如果從統計學上進行更多維度,定量的分析,完全可以被專業機構所採納,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消費建議。

正如本次“慧選年貨 健康過節”活動所宣導的那樣,通過對公眾營養與健康消費習慣的重塑,最終反推食品工業的創新、轉型,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編輯:leon

消費者更多為米麵的品牌、產地買單,一方面確實是對主食口感更在意了,另一方面也是主食行業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的米麵糧油行業產值巨大,未來其品牌還會進一步集中,而且還會湧現出主食品牌,這既有利於“三農”,也利於保障食品安全。

六、各省對酒喜好不同,但白酒仍為主流

從全國酒類總體消費來看,白酒仍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不管是平時還是過年,但葡萄酒、洋酒的消費增長也很快。

東北地區愛喝啤酒符合大家的一慣印象,但江西、湖北等省偏好洋酒令人匪夷所思,很可能是統計偏差。實際上,華南地區偏好洋酒更合理一點。

七、“口味地圖”與公眾印象有偏差

甜鹹酸辣的分佈,大體上符合大家的印象,但也不符合大家認知的地方,比如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總體來說並不偏好吃甜,而公認喜愛吃辣的兩個省江西、湖南卻沒有上榜,不知道是統計偏差,還是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已經在悄悄改變。

八、土特產“受寵”,但品牌有待升級

農村淘寶熱銷的食品確實夠“土”,不過那些原本只能“自產自銷”的土特產能走出家門銷往全國,正是食品行業全面發展的有力證據,它們也很好地助力了飲食多樣化。

不過,“土特產”行業仍然需要解決“低小散”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形成更多品牌,也這是食品行業的機遇。

九、消費觀念更新催生“短保”食品

“短保”食品的熱銷,可能不僅體現線上上,也會體現線上下,很多人相信短保食品的口感更好,也更健康——雖然從食品科學上來說,並不絕對是這樣。

無論如何,消費者更關注短保食品,是營養健康知識不斷滲透的結果,也是時代消費觀念的更新。

食談君認為,電商平臺上的食品消費大資料,如果從統計學上進行更多維度,定量的分析,完全可以被專業機構所採納,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消費建議。

正如本次“慧選年貨 健康過節”活動所宣導的那樣,通過對公眾營養與健康消費習慣的重塑,最終反推食品工業的創新、轉型,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編輯:leo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