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代韋應物一首羈旅思鄉詩,淒涼惆悵!內含千古名句

如果一個人常年漂泊在外, 很容易產生思鄉的情緒, 韋應物也不例外。 唐建中三年的夏天, 詩人自京城赴滁州的途中曾經夜宿江山盱眙, 作了這首詩以抒發鄉愁。

《夕次盱眙縣》

唐代: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 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 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 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 聽鐘未眠客。

落帆逗淮鎮, 停舫臨孤驛。 開頭兩句交代了詩人行程的時間地點和事件。 時間是落帆之時, 黃昏已近。 地點是淮鎮, 也就是盱眙。 詩人停船靠岸, 在這偏僻的”孤驛駐足。 從落帆和孤驛的意象, 就奠定了淒涼孤寂, 愁緒滿懷的感情基調。

浩浩風起波, 冥冥日沉夕。 這兩句以疊字寫景, 寫傍晚十分盱眙的景色。 “浩浩”形容風大。 “冥冥”形象描摹出黃昏時分陽光欲明又暗的交融狀態。 大風突起, 水波蕩漾, 暮色明暗, 夕陽西下。 如此淒涼的景色, 對於身處外地, 漂泊異鄉的詩人來說, 其中的愁苦和鬱悶, 無形中又更深了一層。

人歸山郭暗, 雁下蘆洲白。 這兩句依然寫景, 但詩人由遠及近, 描寫身邊事物的生存狀態。 這時候, 山郭城池愈發昏暗了, 夜色降臨, 勞作的人們紛紛回到家中。 蘆葦叢中的水澤一片灰白, 正好供南下飛翔的大雁暫時休息。 這兩句向來被人稱讚, 被認為是韋應物寫景的名句。 它以人雁歸宿的情狀, 反襯出詩人孤身一人, 客居異鄉, 無家可歸的淒涼惆悵。

獨夜憶秦關, 聽鐘未眠客。 在一系列精心渲染的寫景狀物鋪墊之下, 詩人那如春江之水的愁緒終於傾瀉而出。 在這淒涼孤獨的夜晚, 尤其是身在異鄉, 又適逢孤身一人, 又經歷人雁歸宿的襯托, 詩人對故鄉長安的思念該是多麼強烈?也難怪詩人要一夜聽鐘, 徹夜難眠了。

韋應物詩作頗豐, 尤其擅長五言, 和王維並稱為“五言之宗匠”。 詩人特別擅長以物寓情, 借景抒情。 透過那些生動精緻, 有血有肉的物象, 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作者濃郁得化不開的羈旅思鄉之情, 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深層體驗。

以詩會友, 以詞交心, 分享中國詩詞知識,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喜歡就點贊關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