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琴養生,是靈魂的入靜

明代琴家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論著《溪山琴況》中, 總結彈琴要和、靜、清、遠、古、恬、淡、逸、雅。 總觀上述各朝各代琴家彈琴感受可以看到, 彈琴首先要心靜, 然後要調好氣, 這就進入了氣功境界。

彈琴時使琴聲清、微、淡、遠, 使人和琴“物我兩忘, 渾然一體”, 達到氣功和彈琴最緊密結合, 也就是“修身養性”。

古琴與陰陽五行

古琴音樂的醫用價值是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的陰陽之說最早見於《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這是古人對抽象的“陰”與“陽”的高度概括, 是相互對立統一的兩種現象、事物、聯繫。

中國古人還認為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稱之為“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 天、地、人三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大地上繁多的物質包括人在內, 都是天地氤氳, 陰陽所化所生, 所以天地具有共同的結構模式, 遵從共同的運動規律, 就是所謂“人與天地相參”。

整個“陰陽五行”理論是關於宇宙萬物普遍聯繫的學說, 是普遍適用的系統結構理論, 在這種帶有某種神秘意義的理論中, 揭示了自然界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的情感, 感受與物質物件之間的異質同構關係。

五行與五音

中國古人最早將陰陽五行和音樂結合在一起, 在他們看來, 音樂是宇宙和諧的特殊表現。 “五音”是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 清人祝鳳喈說:“宮音, 和平雄厚, 莊重寬宏。 商音, 慷壯哀爵, 慘憮健捷。 角音, 圓長通澈, 廉直溫恭。 徵音, 婉愉流利, 雅麗柔順。 羽音,

高潔澄淨, 淡蕩清邈

中醫理論中最早在《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篇》中就已經提到了陰陽五行和五音的關係:“是故聲合五音, 色合五行, 脈合陰陽。 ”

管子也說:“五聲即調, 然後作立五行, 以正天時, 五官以正人位, 人與天調, 然後天地之美生。 ”又說:“凡聽徵, 如負豬, 豕覺而駭。 凡聽羽, 如鳴馬在野。 凡聽宮, 如牛鳴穴中。 凡聽商, 如離群羊。 凡聽角, 如雉登木以鳴, 音疾以清。 ”

五音與五臟的調理

春秋戰國時代, (西元前六世紀), 鄭國子大叔吉又結合五味、五色、五聲提出了:“則天知明, 因地之性, 生其六氣, 用其五行, 氣為五味, 發為五色, 章為五聲, 淫則昏亂, 民失其性。 ”

秦國著名的醫學家醫和也說:“天有六氣, 降生五味, 發為五色, 徵為五聲, 淫聲六疾。 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 ”人體的五臟合於宇宙之日月星辰, 季節之春夏秋冬, 與五色、五方、五臟、五音、五時等相配, 形成了獨特的陰陽五行體系。

撫琴與陶冶性情

撫琴靜中有動,心靜而手指在運動,使用指甲和指尖弄弦。

按照中醫理論,指甲是經絡的末梢;指尖,也是十二經絡中一些主要經絡的終點末梢。彈琴中不斷地按摩和運動這些末梢,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調和血脈。

彈琴靜中有動,動中求靜,做到精氣神三者統一的藝術理念和中醫理論強調對精氣神三者的調攝,使得“調陰與陽,精氣乃充,合神與氣,使神內藏”的養生目的是一致的。

今日提問,你們現在還在彈古琴嗎?歡迎討論。

撫琴與陶冶性情

撫琴靜中有動,心靜而手指在運動,使用指甲和指尖弄弦。

按照中醫理論,指甲是經絡的末梢;指尖,也是十二經絡中一些主要經絡的終點末梢。彈琴中不斷地按摩和運動這些末梢,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調和血脈。

彈琴靜中有動,動中求靜,做到精氣神三者統一的藝術理念和中醫理論強調對精氣神三者的調攝,使得“調陰與陽,精氣乃充,合神與氣,使神內藏”的養生目的是一致的。

今日提問,你們現在還在彈古琴嗎?歡迎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