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普華永道“豔遇門”挑逗紅牆股份!說好的嚴禁概念炒作呢?

當我們提到“豔遇”的時候, 通常是指男女之間一對一的美好相遇, 但是這次不一樣, 普華永道“遇”出了新高度, 參與者是一個團隊!

昨天一張截圖再次燃爆金融朋友圈, 在被繁重和嚴肅的工作壓迫之餘, 八卦總是更容易讓金融圈燥起來。

據熱心群眾的爆料, 普華永道兩位經理在公司會議室“啪啪啪”的時候關了燈沒鎖好門, 結果一個team不知內情, 直接推門而入準備開會…………

這畫面, 只能靠腦補了。

當然對於做股票的人來說, 拿人家的私生活開玩笑的確很無聊, 只不過到了股市, 這就不只是私生活了, “老司機”們的第一反應都是紅牆股份。 結果不出意外, “一炮而紅”的普華永道直接給紅牆股份的股東們送出了一個漲停, 價值超過40000000。

當然這並不是紅牆股份第一次零殺“吃雞”。 早在2017年4月12日, 白百合出軌門的時候, 紅牆就曾經躺贏, 享受了一個6%的大陽線。

而諷刺的是, 前天晚上, 證監會剛剛發文, 嚴禁概念炒作, 結果在概念炒作領域, 最無厘頭的“諧音炒作”就出現了。

這背後的監管策略的確值得反思。

我們以“特停”為例來看。

通常來說, 特停會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尋找特停目標, 典型如貴州燃氣, 在n連板後引起關注,

監管出手關小黑屋。 第二階段, 發佈自查聲明, 無非是些沒有需要發佈的套話, 隨後複牌。

對散戶來說, 這個過程, 除了中止漲停, 很難理解其中意義何在?而我們關心的三個問題卻無從解決。

第一個問題, 連續漲停背後, 究竟是誰在推動?

既然是連續漲停, 就難免讓人懷疑人為干預的問題。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如果沒有資金照顧, 怎麼能夠短期漲那麼多?更可氣的是, 很多連續漲停之後, 總是跌回原點, 比如武漢凡穀、新華都。 像極了曇花一現, 但曇花一現究竟是誰製造的, 我們卻無從可知, 就更不要提應該誰來買單了。

比如像新華都, 在發佈被收購股份公告後, 連續五個一字漲停, 隨後在最高點股東發佈減持公告, 但公告後還是出現了二次漲停再創新高, 隨後股價跌回原點。 像這種炒上去, 減持離場的行為, 即便特停過, 又有什麼用呢?

第二個問題, 莫名的跳水和跌停誰來過問?

漲停核查, 跌停卻很少關小黑屋, 而背後的原因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這中間的邏輯,

讓人看了著實感到懵逼。

我們以張家港行為例來看。

在張家港行發佈限售股解禁的前四天, 股價突然出現了四個漲停, 在最高點發佈利空, 你說巧不巧?

但這並不是套路的全部, 按理說, 利空股價應該是下跌, 散戶只能認倒楣。 結果第二天竟然神奇翻紅, 給人以調整結束,利空化解的錯覺,隨後連續一字跌停,演繹了現實版的“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這種精准的拉升,充滿套路的翻紅,難道真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嗎?一字跌停之後,似乎也並不需要要為此接受核查。

第三個問題,資訊公平如何得到保證?

市場上有連續漲停之後被打回原點的,也有連續漲停之後就再也無法回頭,結果公告一出才讓你恍然大悟的。

以方大炭素為例來看。

在這一波從9元起步最高到40的過程中,很多人都參與過,但絕大部分人卻未能堅持到最後。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最初從9到15的過程中,市場其實是一臉悶逼的,不明白一個業績看似毫不起眼的公司為什麼要一直漲,都擔心只是為了炒作“石墨烯”,直到三季報中報發佈後,市場才恍然大悟。現在看來,漲到30,pe也不過20,這也就意味著,在15的時候,當時的pe不過只有十倍而已。即便股價漲了50%,那也是相當便宜啊。

但在當時,知道這些資訊的,恐怕除了內部人,就只有長期跟蹤的少數研究員了。

散戶自然又是後知後覺的份。

當然這種不公平也並非完全不合理,畢竟研究員們是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當然也拿著高工資),但終歸散戶的直觀感覺還是沒有管道去瞭解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這種不公平不消除,散戶就難逃被割韭菜的份。

雖然存在一堆問題,但無法否認的是,目前的監管級別和水準相對於過去,已經是大大提升,績優股得到了該有的待遇,沒有業績支撐的概念股跌跌不休,這都是監管部門改革成效的直接體現。相信隨著大家炒作思路的逐漸轉變,像紅牆股份這種無厘頭炒作終會走向沒落。

給人以調整結束,利空化解的錯覺,隨後連續一字跌停,演繹了現實版的“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這種精准的拉升,充滿套路的翻紅,難道真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嗎?一字跌停之後,似乎也並不需要要為此接受核查。

第三個問題,資訊公平如何得到保證?

市場上有連續漲停之後被打回原點的,也有連續漲停之後就再也無法回頭,結果公告一出才讓你恍然大悟的。

以方大炭素為例來看。

在這一波從9元起步最高到40的過程中,很多人都參與過,但絕大部分人卻未能堅持到最後。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最初從9到15的過程中,市場其實是一臉悶逼的,不明白一個業績看似毫不起眼的公司為什麼要一直漲,都擔心只是為了炒作“石墨烯”,直到三季報中報發佈後,市場才恍然大悟。現在看來,漲到30,pe也不過20,這也就意味著,在15的時候,當時的pe不過只有十倍而已。即便股價漲了50%,那也是相當便宜啊。

但在當時,知道這些資訊的,恐怕除了內部人,就只有長期跟蹤的少數研究員了。

散戶自然又是後知後覺的份。

當然這種不公平也並非完全不合理,畢竟研究員們是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當然也拿著高工資),但終歸散戶的直觀感覺還是沒有管道去瞭解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這種不公平不消除,散戶就難逃被割韭菜的份。

雖然存在一堆問題,但無法否認的是,目前的監管級別和水準相對於過去,已經是大大提升,績優股得到了該有的待遇,沒有業績支撐的概念股跌跌不休,這都是監管部門改革成效的直接體現。相信隨著大家炒作思路的逐漸轉變,像紅牆股份這種無厘頭炒作終會走向沒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