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眉微顰」境遇是我們的上師

詩有雲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山中問答》—

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古絕, 看似平淡的“別有天地非人間實則隱含了世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痛。 詩中用一“閑”字, 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 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於諧”的味道, 不過這並非“超脫”。 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 意貴遠不貴近, 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 淡而遠者難知。 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皆淡而愈濃, 近而愈遠,

可與知者道, 難與俗人言。 ”

“笑而不答”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 “心自閑”三個字, 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 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 對於詩人來說, 既不覺得新鮮, 也不感到困惑, 只不過是“悠然心會, 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

笑而不答心自閑, 知我者自然不必多言。

李白境界, 用詞非常人能比也。

感複念

寄情山水

乘一葉扁舟駛過層層山巒, 青山蒼翠, 鳥鳴依稀。 踏草履踩上軟軟土地, 花香陣陣, 襟袖輕揚。

偶有樵夫馱柴而過, 響亮一笑, 對喝山歌。 或有俗人慕名而來, 執棋對飲, 幾晌笑談。

有人不懂你為何棄世俗而擇歸去。

但我明白, 那並非看破紅塵, 亦不是厭惡世俗。 但是無論是官場失意, 還是渴望提攜, 進一步之前往往要退一步。

然而無論所求是何, 歸去那一刻的悠閒欣然寓於幾行詩間。

年華雖逝, 別有光輝。

顰兒說

不問風月

讀這首詩的時候, 讓顰兒想起了之前在西藏的經歷。 那是下午6, 7點的時刻, 陽光照在對面的山脊上, 落下好看的陰影。 天空碧藍, 有一片雲, 緩緩飄過來, 一束光灑在那片雲上, 鑲嵌出銀白色的邊。 那一刻, 是多麼地安靜。 遠遠地看著那一片雲, 覺得自己內心平靜穩妥, 無掛無礙。 所有的發生, 都呈現出一種深邃和溫柔。

我知道不是每一刻都是永遠這樣的。 而此刻的意義是全部和永久的, 此刻的心情靜謐溫柔。 覺得萬事熄滅, 心裡空空。 這是現實的距離帶來美感和清澈心境。 想起書中的一句話, “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時間裡完成。

包括解脫。 ”

黃昏後, 登上山頂, 看到燈一盞一盞的地亮起來, 形成奇妙的光線, 照亮整個拉薩市, 如同幻境, 靜謐完滿。 “舌頭上失落言辭 , 眼睛誕生敬畏, 誕生沉默 ”。 只能對著山谷和光線祈禱。 不尋常的生活全由心造。 有時人生充滿奇幻。

“每一句話, 每一個行為, 都是心中閃爍過無數念頭之後的最終選擇。 此生以及來世, 就在心念上的每分每秒選擇中, 逐漸形成。 ”

日照金山如神之隱喻, 美得超出了人類所能感悟的範疇。 大風咆哮著吹動身邊寫滿禱文的經幡, 如置身於無形的世界廟宇之中, 覺得自己終於有一次真的建立起了與世界的聯繫, 有那麼一點點, 只是有那麼一點點吸收到了天地精華, 因為愛這波瀾壯闊的世界,

感激至合手祈禱:“如來者, 無從所來, 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

面對遠處金色的雪山, 會有刹那間莫名的幸福感, 密不可說, 不立文字, 真真切切。

心若清淨, 眾生就清淨, 佛土也清淨。 我想, 有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環境, 才能找到內心原本的清澈安寧。

得未曾有, 心淨踴躍。

“境遇是我們的上師”

天剛破曉 我就驅車起行

穿遍廣漠的世界 在許多星球之上留下轍痕

離你最近的地方, 路途最遠

最簡單的音調, 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旅客要在每個生人門口敲叩, 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

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 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 泰戈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