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田野中的歷史人生:在面朝大海的古邑永嘉感受文脈悠悠

過去的溫州府永嘉縣是個附郭縣, 縣治設在溫州城內, 地跨甌江南北, 包括甌江以南的今溫州市龍灣、甌海、鹿城三區, 不像今日的永嘉縣, 只局限於以楠溪江流域為中心的江北一隅。

古邑永嘉, 縣境遼闊, 自東南而西北, 依次劃分為一都、二都、三都……, 直至五十一都、五十二都。 永嘉縣是第一至第五都, 也稱“永嘉場”, 即今天的溫州市龍灣區。 它地處江南, 面朝大海, 宋代以來即為遠近聞名的大鹽場, 故名永嘉場, 簡稱永場, 又音轉為“永強”。 溫州的飛機場, 卜址於此, 便喚作“永強機場”。

乾隆《永嘉縣誌》卷首所附《縣境圖》, 詳細描繪永嘉縣五十二個都的分佈:自東南海濱, 至西北山區, 依次劃分為第一都、第二都、第三都……, 直至五十一都、五十二都

兩宋時期的永嘉場, 人物未見其盛。 在明代前期, 也不顯山露水, 永場人世屬“灶籍”, 以煮鹽為業, 當然也有種田務農的。 但到明代中期後,

忽而文風大興:二都李浦王氏家族的王瓚、王健父子;英橋王氏家族的王澈、王激兄弟, 王澈之子王叔果、王叔杲兄弟, 王叔果的從弟王德;二都七甲的項喬;三都普門的張璁。 自明弘治至嘉靖年間, 半個多世紀, 科甲蟬聯, 名公輩出。

他們都是溫州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除了王澈是個舉人, 其餘均為進士出身。 尤其是張璁, 溫州人稱“張閣老”, 更是嘉靖初年“大禮議”的核心人物, 深受明世宗寵信, 官至內閣首輔, 權傾一時。 張璁當政期間, 所作所為, 影響深遠, 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都知道。

二都和三都, 方圓不過幾裡地。 我在當地調查王瓚家廟、張璁祖祠和王叔果兄弟建造的永昌堡, 往返于李浦、普門、英橋三地之間, 只靠步行或人力車。

這樣的彈丸之地, 幾十年間, 人物繁夥如此, 真是奇跡。

王叔杲,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 生前頗負文名, 也精通地理堪輿術。 他對家鄉充滿了自豪感, 說, 永嘉場盛出顯宦巨室, 就因為本地的好風水, “永嘉場雖僻在海隅, 實中出之幹也。 北為甌江, 南為飛雲江, 兩江夾龍, 東匯於海, 而島嶼環列。 來龍疊嶂, 從西南降, 勢悉為山岡, 散氣鋪陽而聚於二、三都之間………雖蕞爾之區, 而一郡山水總攬殆盡”。

清初《浙江溫州府屬地理輿圖·永嘉縣圖》表現永嘉境內山川, 形象直觀

“人傑地靈”的因果關係, 向來是一筆糊塗賬, 先有靈氣的自然環境, 造就傑出的人物, 還是因為先有的“人傑”, 再賦予地方的靈異之氣, 並不容易說清楚。 我猜想, 永嘉場多半是先有人物, 然後才有王叔杲賦予的山海之秀。 龍灣的自然環境固然美麗, 但論山川之秀麗, 無論山脈起伏, 抑或河川流轉, 就今日所見, 龍灣恐怕都不是江北地區的楠溪江的對手。

王叔杲的哥哥王叔果, 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 編纂《嘉靖永嘉縣誌》時, 同樣為家鄉深感自豪。

他認為, 一都至五都, 負山瀕海, 有魚鹽之利, 尤其是二、三都, 多出仕族, 實乃“風氣所鐘”;六都至十九都, 即今甌海、鹿城區, 河川縱橫, 土沃水深, 有田可耕, 有山可樵, 可謂“樂土”, 然而好山好水未能帶來好人物。 俗話說“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缺少人文內涵, 佳山水也是枉然, 自然不好跟他的家鄉二都攀比。

至於二十都至五十二都, 約今以楠溪江流域為中心的永嘉縣境。 兩宋時期, 文物頗盛, 名人顯宦如劉安節、劉安上、木待問、戴溪, 更有寄情山水、詩文風流的“永嘉四靈”, 他們都是楠溪江孕育的英華。 但到明代, 就差遠了, 當地很少再出大人物, 越往楠溪江上游去, 在靠近台州、處州(今麗水市)的偏遠山區, 地曠人稀, 簡直連一戶有錢人家都難找了。

這就跟我們今天慣常想像的溫州歷史圖景很不相同。我看龍灣,高樓林立,馬路寬闊,極目四望,與全國各地的新興城市並無兩樣,竟以為是毫無歷史底蘊的新開發區呢。我看楠溪江,蒼坡、芙蓉、岩頭等明清古村落,青山綠水,粉牆黛瓦,稻美魚香,左看右看,這才像個鐘靈毓秀、人文淵藪的文物之邦。

永嘉縣楠溪江中游的岩頭鎮芙蓉村

芙蓉古村落、岩頭老街區,今天是熱門的旅遊地點,過去屬於永嘉縣第四十八都地,按照王叔果等一干明朝人的說法,都是些窮鄉僻壤。而今,我們反以為那裡文脈悠悠、自古繁華,殊不知正因為其相對封閉、落後的環境,才僥倖保留了更多的古風古意。而當年聚集著更多的財富、更好的建築、更多文化精英的地方,比如東海之濱的龍灣,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傳統風貌,蕩然無存,人們行走其間,即便再有想像力,也無法感受歷史上的輝煌光景了。

這就跟我們今天慣常想像的溫州歷史圖景很不相同。我看龍灣,高樓林立,馬路寬闊,極目四望,與全國各地的新興城市並無兩樣,竟以為是毫無歷史底蘊的新開發區呢。我看楠溪江,蒼坡、芙蓉、岩頭等明清古村落,青山綠水,粉牆黛瓦,稻美魚香,左看右看,這才像個鐘靈毓秀、人文淵藪的文物之邦。

永嘉縣楠溪江中游的岩頭鎮芙蓉村

芙蓉古村落、岩頭老街區,今天是熱門的旅遊地點,過去屬於永嘉縣第四十八都地,按照王叔果等一干明朝人的說法,都是些窮鄉僻壤。而今,我們反以為那裡文脈悠悠、自古繁華,殊不知正因為其相對封閉、落後的環境,才僥倖保留了更多的古風古意。而當年聚集著更多的財富、更好的建築、更多文化精英的地方,比如東海之濱的龍灣,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傳統風貌,蕩然無存,人們行走其間,即便再有想像力,也無法感受歷史上的輝煌光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