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逆綠色發展價格機制需改造 專家建議儘快推進碳交易、綠證政策

1月25日,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2018綠色能源發展論壇”上獲悉, 中國能源轉型的核心是能源結構向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未來五年中國將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中毫無爭議的領袖。 但與會專家建議, 支持綠色能源發展, 在供給側的配套改革中應以經濟手段為主、配合上有效的政策支持, 而不能一味地去倚重行政手段, 當前逆綠色發展機制需要改造, 碳交易、綠證政策也要儘快推進。

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塗建軍預計, 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中, 太陽能光伏會成為新增裝機增會超過任何其他能源,

包括煤電。 而中國目前是全球光伏市場的最重要參與者, 甚至可以左右全球光伏市場的供需與價格, 全球每生產十片太陽能電池板有6塊出自於中國企業。 因此, 預計在未來5年, 中國將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中毫無爭議的領袖, 美國將會上升至全球第二大市場, 印度會超過歐盟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

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杜祥琬也表示, 中國正致力於能源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 根據當前中國的能源結構, 2020年煤炭用量將達到峰值;煤炭與石油用量將到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 因此, 一些機構判斷,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 到2030年, 中國的非化石能源要超過20%;到2050年, 低碳能源的比例會到60%。 因此, 能源結構向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是中國能源轉型的核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推進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直言, 中國近40年的改革發展過程中基礎能源的比價關係、價格形成機制出現了逆綠色發展的傾向。 目前全國粗放發展的特徵暫時難以改變, 綠色發展的制約因素非常明顯, 在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基礎能源以煤為主的狀況無法改變。

他分析稱, 目前我國用電70%多是煤燒出的火電, 雖然未來這個比重可以降低, 但這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 而原油、天然氣的發電不可能有太多空間, 因為原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65%左右;而水電在整個電力供應中的比例反而是下降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到現在為止在整個電力供應中基數太低。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逆綠色發展的比價關係和價格形成機制怎樣得到改造。 要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 改革需要攻堅克難。 ”賈康以電改為例指出, 若干年前就發佈了5號文, 但很遺憾多年來實質性的改革推進乏善可陳。 兩年前中央再次發文要求推進電改, 而這一改革要解決的基本制度建設問題就是怎麼樣讓電力回歸商品屬性。 如果這一改革處理得好, 可以漸進地引導電和其他產品的比價關係, 在社會可接受的情況下扭轉原來的比價關係裡的那種逆綠色發展的不良傾向。

協鑫新能源總裁孫興平則建議, 在可能的情況下要發揮包括光伏在內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價值是、碳減排價值和環保價值,

後兩者要利用政策層面推行碳交易和綠證的實現, 但現在碳交易市場和綠證也沒有按照原來的計畫進行推進, 遇到了很多問題。 所以, 要不斷探索, 要儘快推進碳交易和綠證的政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