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開封的劫難:浮屍如魚,周王逃走,城市的爭奪並未結束

【崇禎十五年九月十七, 甲申日】

滅頂之災

“城上黃河屋注來, 千金堤帚一時開。 梁園遺跡銷沉盡, 誰與君王避吹台?”

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吳偉業的一首《汴梁》, 詩中詠歎崇禎十五年九月開封城遭受的滅頂水災。

《守汴日誌》記載, 九月十六日, 沖潰堤岸的黃河洪水開始湧進開封。

最初, 城中官兵試圖借助城牆和城門, 把洪水阻隔在城外。 比如在開封東部偏北的曹門, 社長李光壂等人率領兩營官兵運土塞門, 但水流極為強勁, 從門隙中噴入, 勢不可扼。

李光壂趕快帶人捆紮木筏, 隨即, “水聲如雷, 衝開曹門, 水高丈餘, 進門輒南下。 ”

河水滔滔湧入開封, 《守汴日誌》中說:“南門先壞, 北門衝開, 至夜, 曹門、東門相繼淪沒。 一夜水聲如數萬鐘齊鳴。 ”

李光壂登上木筏, 躲過一劫。 黃推官帶著小兒子躲到地勢稍高的衙署, 家中婢女和物品全部沉入水中。

十七日天亮時, 整個開封已經變成一片汪洋。

露在水面之上的只有一些高大的建築, 包括鐘樓、鼓樓, 各郡王府的屋脊、相國寺寺頂、周王府的紫金城。 但也有幸運者, 比如李光壂居住的土街, 位置在夷山頂, 地勢比較高。 洪水剛到門檻, 屋裡的地面都是幹的, 所以這一帶擠滿了逃難之人。

《汴圍濕襟錄》中如此描述洪水進城時的可怕場面:“城居釜底, 河流一泄, 怒浪巨濤吼若雷鳴。 北門頃刻沖沒, 合城男婦哀號, 王府士庶, 盡升房垣, 賊亦亂竄。 及至夜半, 水深數丈, 浮屍如魚。 哀哉百萬生靈, 盡付東流一道。 舉目汪洋, 抬頭觸浪。 ”

對於城中高過水面的範圍, 《汴圍濕襟錄》記錄得更為詳細:“其僅存者:鐘鼓二樓、周府紫禁城、郡王假山、延慶觀, 大城止存半耳。 至宮殿、衙門、民舍、高樓略露屋脊。

山貨店、土街, 素稱高阜, 得免沉溺, 全活數千人。 ”

洪水中的倖存者散佈各處, 盼望誰能來幫助他們, 《大樑守城記》中說:“百姓未死者攀城頭、屋角、樹杪, 號而望濟。 ”

讓周王先走

《汴圍濕襟錄》記載:水災發生後, 黃推官立刻派兩個家丁抱著一根木頭渡水求援。 三天之後終於見到監軍禦史王燮。

王燮聽到水漫開封, 大哭道:“吾輩奉援, 圍既未解, 若王有虞, 罪滋大矣。 ”

由此可以看出, 在各級官員眼中, 守衛開封、救援開封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衛周王, 周王一旦有閃失, 大家前功盡棄。 由此不難想見, 後來的救援行動怎麼樣展開。

王燮親自帶著二十幾條船趕到開封, “高巡撫、黃推官各乘舟到紫金城上, 見周王, 抱頭痛哭, 遂請王北渡, 官眷五、六百人同行。 ”

農民軍在堤壩的缺口處架設大炮, 轟擊過往的船隻, 官軍也在另一端架起火炮對射。 王燮不敢讓周王冒險, 換用小船, 從另一處把周王渡到黃河北岸。

周王一行非常狼狽, “輦輿無備, 縛木椅抬王至柳園。 隨從宮人眾多, 不能照顧, 皆自蹈泥水中,

踉蹌道途。 惡兵奸民假救擄匿, 王亦不遑追救。 ”

《明史》中說, 洪水進城之後, 周王等人在大雨中等了幾天, 才迎來救援的官兵:“九月, 賊決河灌城, 城圮, 恭枵(周王)從後山登城樓, 率宮妃及甯鄉、安鄉、永壽、仁和諸王露棲雨中數日。 援軍駐河北, 以舟來迎, 始獲免。 ”

李自成三圍開封, 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這位元周王, 現在被他逃掉了。

周王之外, 巡撫、總兵官和各級官吏也是救援的重點。 《守汴日誌》的作者李光壂帶著妻子, 在二十五日才渡過黃河, 此時距離洪水進城已經將近十天, 可見救援的速度相當緩慢。

噩夢沒有完結

從《汴圍濕襟錄》的記錄來看, 水淹之後, 開封城中還有一部分位於水面之上, 比如大城的一部分, “強壯者猶能移就大城, 老弱者盡葬魚腹。”

僅僅一個鐘樓,就擠上了近千的難民。但《汴圍濕襟錄》的一些記載,看起來有些聳人聽聞,比如有兩個姓鄭的人,原本是開封城裡的屠夫,趁著水災專門向鐘樓上一些孤弱之人下手,具體細節這裡就不說了。後來聽說官軍的船來了,這些人駕著木筏跑掉了。

還有一些惡人,駕著小船前往開封城中偏僻的地方,名義上是救人,專挑那些帶著財物的人,接到船上,趁機搶奪財物,等船行到無人的地方,把人推到水中滅口。

王燮等人組織了一百多艘大船,每艘船賞給銀子幾十兩,明確約束船家,不許再收難民的財物,違者立斬。這些運載難民的船隻每次還會帶來一些糧食,送給倖存的難民。最終救出幾萬難民。

起初,還有幾千官兵留守在城中,總兵官給他們送來許多獎賞和糧食。

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後,農民軍方面開始反擊,派出幾千人乘坐船隻、木筏,登上開封西城。留守的官兵們結成營陣,借助火炮將其擊退。以後農民軍也運來火炮,官兵們無力抵抗,只好登船撤回河北。

此時還有萬余難民留在城中,看見農民軍登陸,一些人投水而死。農民軍搜擄財物,逼令眾人登船,又有許多人投水而死。

開封三圍(之二十六) 于左 撰

老弱者盡葬魚腹。”

僅僅一個鐘樓,就擠上了近千的難民。但《汴圍濕襟錄》的一些記載,看起來有些聳人聽聞,比如有兩個姓鄭的人,原本是開封城裡的屠夫,趁著水災專門向鐘樓上一些孤弱之人下手,具體細節這裡就不說了。後來聽說官軍的船來了,這些人駕著木筏跑掉了。

還有一些惡人,駕著小船前往開封城中偏僻的地方,名義上是救人,專挑那些帶著財物的人,接到船上,趁機搶奪財物,等船行到無人的地方,把人推到水中滅口。

王燮等人組織了一百多艘大船,每艘船賞給銀子幾十兩,明確約束船家,不許再收難民的財物,違者立斬。這些運載難民的船隻每次還會帶來一些糧食,送給倖存的難民。最終救出幾萬難民。

起初,還有幾千官兵留守在城中,總兵官給他們送來許多獎賞和糧食。

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後,農民軍方面開始反擊,派出幾千人乘坐船隻、木筏,登上開封西城。留守的官兵們結成營陣,借助火炮將其擊退。以後農民軍也運來火炮,官兵們無力抵抗,只好登船撤回河北。

此時還有萬余難民留在城中,看見農民軍登陸,一些人投水而死。農民軍搜擄財物,逼令眾人登船,又有許多人投水而死。

開封三圍(之二十六) 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