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分鐘看透|親,遇到給你交企業年金的單位,就從了吧

快過年啦, 人力資源保障部和財政部給大家發了個大紅包!

由人社部、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的《企業年金辦法》, 將於下月1日起開始施行。

其實在此之前,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已於2004年實施, 截至2016年末, 全國共有7.63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 參加職工人數2325萬人, 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11075億元。

其實說了這麼多, 最關鍵的一點報導君已經替你總結了:你的退休金可能又要變多了呢。

不信?快來人,

速速把報導君的講臺搬上來!

Q1:企業年金是什麼?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 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就是有財力的企業和職工共同繳納的另一份“養老金”。

這意味著, 繳納企業年金的職工在退休後就有兩份養老金可拿, 社保模式變為“五險二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

對於企業來說, 企業年金的好處多著呢, 它可以:

吸引高素質人才

穩定職工隊伍

保障職工利益

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力

提高職工為企業服務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

怎麼樣?你動心不動心?

Q2:企業年金如何繳納?

首先, 公司要建立企業年金制度。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只要參加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用人單位及其職工, 都可以建立企業年金制度。

有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 截至2017年三季度, 全國共有78943個企業建立企業年金, 參加職工2328.61萬人, 積累基金12393.02億元。

企業年金具體是由這些部分組成:

企業年金=企業繳費+個人繳費+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 實行信託制, 由具有資質的基金管理機構投資運營。

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

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2%。 具體所需費用, 企業和職工協商確定。

企業在經營虧損、重組並購等情況下, 可以跟職工協商中止繳費。 以後可以按照中止繳費時的企業年金方案補繳, 補繳的年限和金額不能超過實際中止的年限和金額。

Q3:以後這筆錢怎麼取出?

交了的企業年金,最後都是個人的嗎?

並不是。

企業年金分設職工個人繳費的帳戶和企業為職工繳費的帳戶,記錄個人繳費的個人帳戶歸屬個人,而記錄企業繳費帳戶裡的繳費及投資收益,可以約定自開始就歸職工個人,也可以隨著職工在本企業工作年限的增加,逐步將其歸屬于職工,但這個年限最多不能超過8年。

當你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之一的時候,就可以領取:

職工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時;

職工或者退休人員死亡後,其企業年金個人帳戶餘額可以繼承。

其中,職工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時可以領取企業年金是新增內容,這有利於進一步體現企業年金的保障作用,適當改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職工的生活。

以下的領取方式你可以自由選擇:

宣導按月領取,有利於發揮企業年金長期養老保險的作用。

允許分次領取,有利於退休人員根據本人企業年金個人帳戶資金額,結合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和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領取次數。

保留了一次性領取方式,更加人性化,給予退休人員更多選擇。

Q4:要是換了工作這筆錢怎麼辦?

可分為兩種情況:

工作人員工作單位變動時,新就業單位沒有實行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其個人帳戶上的資金由原管理機構繼續管理運營。

新就業單位已建立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原個人帳戶上的資金隨同轉移。

Q5:企業年金跟職業年金一樣嗎?

熱愛學習的童鞋們可能會好奇啦,因為還有個聽起來很像的東東,叫做“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又是什麼呢?它和企業年金之間有什麼親屬關係嗎?

“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份養老積累,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機關事業單位自201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職業年金制度。

所以,從出現的時間上看,事實上職業年金是企業年金的晚輩。其實當年在設計推行職業年金制度的時候,確實是參考了企業年金的哦。

那麼問題來了,企業年金跟職業年金有什麼不一樣呢?報導君貼心的總結了一張表告訴你~~

最後報導君還有個溫馨小提示:隨著“年金”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以後“五險一金”可就out了,未來可能是“五險二金”甚至“六險二金”的時代~~

怎麼,有點暈?沒關係,聽報導君講完你就知道了。

“五險一金” =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

“五險二金” = 五險一金+企業年金

“六險二金” = 五險一金+補助醫療保險+企業年金

這裡的補充醫療保險是相對於基本醫療保險而言的,各個地區、企業不大一樣。比如在北京,在醫院看病拿藥,消費1800元以下的部分基本醫療保險無能為力,但可以靠補充醫療保險來報銷。

最後啊,還是那句話:親,遇到給你交企業年金的單位,就從了吧!

撰文:蕾西亞

圖片來源自網路

Q3:以後這筆錢怎麼取出?

交了的企業年金,最後都是個人的嗎?

並不是。

企業年金分設職工個人繳費的帳戶和企業為職工繳費的帳戶,記錄個人繳費的個人帳戶歸屬個人,而記錄企業繳費帳戶裡的繳費及投資收益,可以約定自開始就歸職工個人,也可以隨著職工在本企業工作年限的增加,逐步將其歸屬于職工,但這個年限最多不能超過8年。

當你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之一的時候,就可以領取:

職工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時;

職工或者退休人員死亡後,其企業年金個人帳戶餘額可以繼承。

其中,職工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時可以領取企業年金是新增內容,這有利於進一步體現企業年金的保障作用,適當改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職工的生活。

以下的領取方式你可以自由選擇:

宣導按月領取,有利於發揮企業年金長期養老保險的作用。

允許分次領取,有利於退休人員根據本人企業年金個人帳戶資金額,結合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和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領取次數。

保留了一次性領取方式,更加人性化,給予退休人員更多選擇。

Q4:要是換了工作這筆錢怎麼辦?

可分為兩種情況:

工作人員工作單位變動時,新就業單位沒有實行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其個人帳戶上的資金由原管理機構繼續管理運營。

新就業單位已建立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原個人帳戶上的資金隨同轉移。

Q5:企業年金跟職業年金一樣嗎?

熱愛學習的童鞋們可能會好奇啦,因為還有個聽起來很像的東東,叫做“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又是什麼呢?它和企業年金之間有什麼親屬關係嗎?

“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份養老積累,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機關事業單位自201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職業年金制度。

所以,從出現的時間上看,事實上職業年金是企業年金的晚輩。其實當年在設計推行職業年金制度的時候,確實是參考了企業年金的哦。

那麼問題來了,企業年金跟職業年金有什麼不一樣呢?報導君貼心的總結了一張表告訴你~~

最後報導君還有個溫馨小提示:隨著“年金”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以後“五險一金”可就out了,未來可能是“五險二金”甚至“六險二金”的時代~~

怎麼,有點暈?沒關係,聽報導君講完你就知道了。

“五險一金” =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

“五險二金” = 五險一金+企業年金

“六險二金” = 五險一金+補助醫療保險+企業年金

這裡的補充醫療保險是相對於基本醫療保險而言的,各個地區、企業不大一樣。比如在北京,在醫院看病拿藥,消費1800元以下的部分基本醫療保險無能為力,但可以靠補充醫療保險來報銷。

最後啊,還是那句話:親,遇到給你交企業年金的單位,就從了吧!

撰文:蕾西亞

圖片來源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