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瘋狂的“年降”(四)|“年降”怎麼破?這裡有一份答案|中國汽車報

在前期報導中, 《中國汽車報》記者分析了“年降”的現狀、原因, 但最終的目的是要嘗試回答行業最關心的問題:“年降”, 是否有破局之法?該如何破局?

在“年降”系列一《忍一時越想越氣, 退一步越想越虧, 想懟回去的供應商請舉手》的報導中, 有位元讀者留言:報導年降問題不給解決方案的文章都是耍流氓。 一時間點贊者眾多。

當小編回復:請大聲說出你的方案時, 留言板上的點贊數量很快翻倍。

這個小細節足可以看出, 大家對“年降”行為的無奈和對破局之道的強烈期盼。

在與眾多零部件企業、行業專家、甚至主機廠相關人士的深入採訪交流後, 記者發現, 破解“年降”的法寶, 仍然牢牢掌握在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中。 無論是是主機廠的“任性”而為, 還是部分零部件企業敢於對“年降”叫板, 他們的底氣均來自於此。 毫無疑問, “年降”最終將會趨於理性化, 也將越來越受制於市場的杠杆調節。

怨天尤人 不如強身健體

但零部件企業該如何做?我們認為, 與其怨天尤人, 倒不如苦練內功, 不被淘汰。

1

首先, 傳統零部件企業要增強技術實力、拓展新技術領域。

某主流發動機企業新能源業務相關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看法:“發動機是整車的核心零部件, 對於‘年降’, 發動機企業的話語權也與企業自身實力、與整車廠的關係不同等因素有所不同。 ”

2

此外, 掌握了主機廠急需的新興技術的零部件企業, 也能在一片官降的呼聲中獨善其身。

某位元汽車電子公司自動駕駛產品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目前公司有多款自動駕駛領域的產品正在與整車廠進行合作開發, 這些產品都是企業特別是自主整車品牌急需的新技術, 因此, 他們公司根本不會受‘年降’問題困擾。 ”

蘇州綠控副總經理洪思明指出,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 企業趨向于利用技術反覆運算的手段來降低成本, 而不是從上游成本和材料控制方面來壓縮成本。

降本增效是關鍵

某零部件鑄件企業董事長對記者表示,

面對“年降”問題, 零部件企業則需要從精益化管理、技術創新的角度來進一步控制成本, 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的發展動力, 推動企業向更高效的運營方向發展。 當企業處於良性發展之中, 訂單量肯定會逐步增加, 當零部件企業的訂單量足夠大, 那麼面對降價的要求, 遭遇的壓力也會相對輕一些。

比如, 一些零部件供應商正在通過平臺化策略來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並推廣模組化戰略;一些零部件企業加大自動化生產線的投入。

在記者的採訪中, 許多人提到了採用自動化生產來節省人工成本, 但高昂的生產線投入與折舊費用也讓零部件企業心有畏懼。 對此, 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任華林認為, 折舊費用確實是當今汽車製造業的主要成本支出, 尤其是新產品投放市場的最初幾年, 自動化可以減少人工成本, 間接帶來其他企業費用, 但自動化帶來的品質提升優勢更為重要, 製造的自動化、智慧化是大勢所趨。

此外,某汽車研究院副院長認為,自主零部件企業也可以和外資品牌學習,打造自身在品質、成本及解決方案方面的體系競爭力。

“年降”是困難也是機會

市場中總是危、機並存,對於一些零部件企業而言,“年降”同樣是他們的機會。

“有一種‘年降’,我們稱‘戰略性虧損’。”一家零部件供應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企業進入一個新的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時,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可以適當採取以低價擴張市場的方式,而每年的“年降”階段正是與主機廠洽談接觸的最好時機。

當然,持續低價的“年降”戰略並不可取。這位元負責人告訴記者,降價幅度要充分考量未來企業可以承受的度,保證企業能有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和研發投入需求。

任華林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年降”不會消失但會趨於合理。

他樂觀地認為,目前自主乘用車在走向高端化的階段,大量採用外資供應商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導致車價、成本虛高,隨著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整個體系的成熟,零部件的價格、車的價格會更加趨於市場化、趨於合理。

正如某位相關行業的網友給出的評價:一方面,“年降”的行業規則促使產業不斷開展產品工藝優化,以及產品技術推陳出新;另一方面,作為甲方的主機廠需要結合上游經濟環境和實際的降本潛力,合理制定目標。作為乙方的供應商,在當前的現實條件下,一味苛責、抱怨,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借用某位零部件企業老總的話來結尾:

為什麼年年降價,有的企業還能繼續生存下來,那就是技術創新能力十分強大。企業永遠有新產品、新技術推出,根據‘二八理論’,20%的產品帶來整個企業利潤的80%,那麼面對降價企業也就不會再焦慮。

至此,我們關於“年降”的報導接近尾聲,在我們報導的過程中,編輯與記者收到了眾多回饋,一些業內資深專家也對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因此,這次系列報導第五篇也是最後一篇,我們整理了業內資深專家關於“年降”的看法,敬請關注。

此外,某汽車研究院副院長認為,自主零部件企業也可以和外資品牌學習,打造自身在品質、成本及解決方案方面的體系競爭力。

“年降”是困難也是機會

市場中總是危、機並存,對於一些零部件企業而言,“年降”同樣是他們的機會。

“有一種‘年降’,我們稱‘戰略性虧損’。”一家零部件供應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企業進入一個新的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時,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可以適當採取以低價擴張市場的方式,而每年的“年降”階段正是與主機廠洽談接觸的最好時機。

當然,持續低價的“年降”戰略並不可取。這位元負責人告訴記者,降價幅度要充分考量未來企業可以承受的度,保證企業能有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和研發投入需求。

任華林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年降”不會消失但會趨於合理。

他樂觀地認為,目前自主乘用車在走向高端化的階段,大量採用外資供應商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導致車價、成本虛高,隨著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整個體系的成熟,零部件的價格、車的價格會更加趨於市場化、趨於合理。

正如某位相關行業的網友給出的評價:一方面,“年降”的行業規則促使產業不斷開展產品工藝優化,以及產品技術推陳出新;另一方面,作為甲方的主機廠需要結合上游經濟環境和實際的降本潛力,合理制定目標。作為乙方的供應商,在當前的現實條件下,一味苛責、抱怨,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借用某位零部件企業老總的話來結尾:

為什麼年年降價,有的企業還能繼續生存下來,那就是技術創新能力十分強大。企業永遠有新產品、新技術推出,根據‘二八理論’,20%的產品帶來整個企業利潤的80%,那麼面對降價企業也就不會再焦慮。

至此,我們關於“年降”的報導接近尾聲,在我們報導的過程中,編輯與記者收到了眾多回饋,一些業內資深專家也對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因此,這次系列報導第五篇也是最後一篇,我們整理了業內資深專家關於“年降”的看法,敬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