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賈桂琳·甘迺迪一生的命運,竟然是被電視驅使的

Jackie

第一夫人

2016

導演:帕布羅·拉雷恩

類型:劇情 / 傳記 / 歷史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彼得·薩斯加德 / 格蕾塔·葛韋格 / 比利·克魯德普 / 約翰·赫特 / 理查·E·格蘭特 / 卡斯帕·菲力浦森

1962年的情人節, 很多美國情侶, 既沒有壓馬路, 也沒有泡在咖啡廳或電影院。

他們在家看“真人秀”。

《和賈桂琳·甘迺迪同遊白宮》

A Tour of the White House with Mrs. John F. Kennedy, 即第一夫人賈桂琳介紹新裝修的白宮。

現在, 《紙牌屋》之類的“宮鬥劇”將白宮形象發揚光大了。

但當時,

這檔節目就相當於我們2013年看林志穎帶娃, 2014年看謝霆鋒做菜, 2015年看崔始源和劉雯談戀愛……

新鮮得不得了。

全球50個國家, 8000萬(一說5600萬)人觀看了這檔約一小時的節目。

乃至到了21世紀, [第一夫人]還在複刻這一段。

這部電影, 號稱是聚焦於甘迺迪被刺四天內, 第一夫人賈桂琳的生活。

這節目片段, 卻分明不在這四天。 黑白雪花點, 明明白白告訴你它不屬於同時代。

[第一夫人]的複刻

有種特別清晰的異物感。

但我覺得電影最妙的, 就是插了這段電視節目。

看到賈桂琳(娜塔莉·波特曼飾)在鏡頭前僵硬的軀體, 飄忽的眼神, 心一下就軟了。

把這麼一個不懂表演的人放在鏡頭前, 就好像突然把丈夫之死, 橫加於一個人身上, 在命運的虛假中, 摻入了人的真實。

而賈桂琳和電視的恩怨情仇, 這甚至只是一角。

電視的黃金年代

賈桂琳上電視, 是不得已的選擇。 電視的威力太強大了。

1962年, 美國的電視普及率猛漲到90%。 家家戶戶能挖出電視土豆的年頭, 不遠了。

甚至可以說, 賈桂琳是被電視推上第一夫人之位的。

1960年, 美國選舉第一次採用了電視辯論, 標誌著世界進入了看臉的時代。

甘迺迪風度翩翩地出現在鏡頭中

甚至當他占了下風, 依然氣定神閑, 不輸風度。

相比之下, 尼克森流了太多的汗。 西裝和背景板又撞色了, 整個人像縮水了。 他甚至連鬍子也沒好好刮一下。

大寫的慫

這次辯論後, 民意反轉, 甘迺迪反超。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分析, 尼克森在辯論中明明占了上風, 可是電視的視覺呈現, 叫人們根本不在乎嚴肅的政治觀點。

尼克森在後來兩屆的競選中, 都拒絕參加電視辯論。

如果說當時最清楚電視力量的不是尼克森, 那就一定是甘迺迪了。

甘迺迪一家入主白宮之後,圍繞著賈桂琳的閒言碎語多了起來。

他們認為,賈桂琳裝修白宮,是亂花納稅人的錢,按自己的喜好裝點門面。

於是,甘迺迪鼓勵賈桂琳站到攝像機前

那是1961年,賈桂琳成為第一夫人的第一年。

而且,那年頭,能搞懂電視怎麼拍的人,也不多。

賈桂琳還要背負著澄清自己的壓力。

所以你看她身體僵硬;不知該看鏡頭,還是看記者;還要抑制思考時翻白眼的傾向。

“好緊髒哦,可還要保持圍笑”

次年播出後,尤其是女性觀眾愛死了。她將白宮設計為一個美國歷史的展覽館,一手操辦,簡直是獨立女性的楷模。

電視讓賈桂琳,成了永遠的第一夫人。

電影的複刻回憶

電影中,娜塔莉·波特曼神還原了賈桂琳面對鏡頭的無措。

波特曼此時是不懂鏡頭表演的賈桂琳

此時,“無演技”勝過“有演技”。

而“波特曼的演技”,繼續看“兩年後”的賈桂琳。

兩年後,甘迺迪被刺後,記者為了打開話匣子,選擇了那次電視節目作為開場閒聊的話題。

而賈桂琳立刻進入戒備狀態

當終於繞到重點,賈桂琳的狀態是這樣的:

突然爆發

然後馬上收住,回到防守狀態

不允許記者寫她的情緒失控。

而沒幾分鐘前,你看到的,還是兩年前黑白的,怯怯的賈桂琳。

就好像她一瞬間被擊垮了,好像她一瞬間老了,對世界心硬了。

而讓導演帕布羅·拉雷恩決定插入這段的,是他看節目時發現,賈桂琳本人說著說著林肯的床,突然提起林肯遺孀晚景淒涼。

“仿佛她對自己的未來有預感。”

說幹就幹。

製作團隊用了非常老式的攝影機,將拍到的圖像,分離出紅藍綠三個通道,再轉換為電視信號。

服裝設計也得做兩套款式相同,顏色不同的衣服。

一套用於回顧拍攝情景

與實際的顏色更接近

另一套則用於實現黑白畫面

這種粉紫色通過前述拍攝技術,能得到更接近原視頻的灰度。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電影將觀眾帶回1961年。其中還混用了原視頻素材,和記者的音訊,但仍渾然一體。

看著賈桂琳or娜塔莉笨拙的表演,帶著電視初創年代的懵懂。

也是從此時,這種懵懂慢慢散去了。

甘迺迪之死,也在電視上連播了四天

據尼爾森的統計,有93%的美國家庭看了甘迺迪被刺的電視報導,其中有一半,連看了13個小時以上。

電視終於以它特有的儀式感,給賈桂琳的第一夫人生活,畫上了句點。

後來,世界就不一樣了。

真人秀,真的是秀了;人,都不是真人,是人設。

再後來,電視也老了,時代的寵兒早成了互聯網。

美國總統,是川普;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演講稱要對抗網路暴力,網友齊懟川普就是最大的網路暴力來源。

而賈桂琳最後呢?她希望自己有個小範圍的安安靜靜的葬禮。

但1994年她因病去世時,電視轉播了她的葬禮。

那就一定是甘迺迪了。

甘迺迪一家入主白宮之後,圍繞著賈桂琳的閒言碎語多了起來。

他們認為,賈桂琳裝修白宮,是亂花納稅人的錢,按自己的喜好裝點門面。

於是,甘迺迪鼓勵賈桂琳站到攝像機前

那是1961年,賈桂琳成為第一夫人的第一年。

而且,那年頭,能搞懂電視怎麼拍的人,也不多。

賈桂琳還要背負著澄清自己的壓力。

所以你看她身體僵硬;不知該看鏡頭,還是看記者;還要抑制思考時翻白眼的傾向。

“好緊髒哦,可還要保持圍笑”

次年播出後,尤其是女性觀眾愛死了。她將白宮設計為一個美國歷史的展覽館,一手操辦,簡直是獨立女性的楷模。

電視讓賈桂琳,成了永遠的第一夫人。

電影的複刻回憶

電影中,娜塔莉·波特曼神還原了賈桂琳面對鏡頭的無措。

波特曼此時是不懂鏡頭表演的賈桂琳

此時,“無演技”勝過“有演技”。

而“波特曼的演技”,繼續看“兩年後”的賈桂琳。

兩年後,甘迺迪被刺後,記者為了打開話匣子,選擇了那次電視節目作為開場閒聊的話題。

而賈桂琳立刻進入戒備狀態

當終於繞到重點,賈桂琳的狀態是這樣的:

突然爆發

然後馬上收住,回到防守狀態

不允許記者寫她的情緒失控。

而沒幾分鐘前,你看到的,還是兩年前黑白的,怯怯的賈桂琳。

就好像她一瞬間被擊垮了,好像她一瞬間老了,對世界心硬了。

而讓導演帕布羅·拉雷恩決定插入這段的,是他看節目時發現,賈桂琳本人說著說著林肯的床,突然提起林肯遺孀晚景淒涼。

“仿佛她對自己的未來有預感。”

說幹就幹。

製作團隊用了非常老式的攝影機,將拍到的圖像,分離出紅藍綠三個通道,再轉換為電視信號。

服裝設計也得做兩套款式相同,顏色不同的衣服。

一套用於回顧拍攝情景

與實際的顏色更接近

另一套則用於實現黑白畫面

這種粉紫色通過前述拍攝技術,能得到更接近原視頻的灰度。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電影將觀眾帶回1961年。其中還混用了原視頻素材,和記者的音訊,但仍渾然一體。

看著賈桂琳or娜塔莉笨拙的表演,帶著電視初創年代的懵懂。

也是從此時,這種懵懂慢慢散去了。

甘迺迪之死,也在電視上連播了四天

據尼爾森的統計,有93%的美國家庭看了甘迺迪被刺的電視報導,其中有一半,連看了13個小時以上。

電視終於以它特有的儀式感,給賈桂琳的第一夫人生活,畫上了句點。

後來,世界就不一樣了。

真人秀,真的是秀了;人,都不是真人,是人設。

再後來,電視也老了,時代的寵兒早成了互聯網。

美國總統,是川普;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演講稱要對抗網路暴力,網友齊懟川普就是最大的網路暴力來源。

而賈桂琳最後呢?她希望自己有個小範圍的安安靜靜的葬禮。

但1994年她因病去世時,電視轉播了她的葬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