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武俠劇迎來新一輪翻拍熱,然邊緣化生存的困局未解

近期, 隨著改編自黃易小說的優酷自製劇《尋秦記》的播出, 又一波翻拍武俠劇已經立項或在籌備當中, 不出意料還是那幾個武俠大師的作品。 這其中包括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笑傲江湖》, 古龍的《絕代雙驕》《九月鷹飛》《陸小鳳傳奇》, 以及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 更加不出意料的是, 網路上因此而掀起了一陣大呼無聊的討論。 的確, 時間指標拉到了2018年, 這些故事我們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從上世紀中期開始至十年前, 前有金古梁溫黃等武俠大師在文本上構建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 後有邵氏電影和TVB的幾輪影視劇不斷將武俠在視覺上實現翻新, 武俠劇因為人才的集中迸發而出現了大爆發時期。 進入內地後, 武俠劇又經歷了張紀中、王新民等人注入新元素之後的重新翻拍, 武俠劇在華語圈引領風騷長達數十年之久, 影響之深遠橫跨四、五代人。

而時光輪轉, 在內地影視界光速爆發的今天, 大女主劇、家庭倫理劇、偶像劇、涉案劇等更多類型劇悉數亮相、輪番稱王之時, 武俠劇所依靠的文本卻還是幾十年前的同一波小說, 即使再怎麼翻新, 其中的情節如今的大多數觀眾也能倒背如流了;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裡,

武俠劇的出現漸漸顯得不合時宜, 和當年一樣的“仗劍走江湖”情節不再能引發熱血, 大俠們紛紛夾刀“流落”到了二三線衛視, 曾經“一呼百應”的影響力越髮式微。

就這樣, 昔日“統治”了幾代人審美的武俠劇, 由於幾大類型劇的興起、文本上的匱乏及與時代的格格不入, 悄聲無息地由舞臺正中央走向了邊緣地帶, 成了各大衛視夾縫裡求生存的“配菜”。

2018武俠劇:新人要出頭, 先從武俠劇開始

近兩年來, 武俠劇不是沒有, 2017年, 一部中規中矩的《射雕英雄傳》為已經看了幾年阿寶色古偶武俠劇的觀眾們帶來了一陣清風, 李一桐版的“俏黃蓉”令人眼前一亮。 不過, 除此之外, 新版《射雕》還是熟悉的配方, 並不能代表武俠劇再次熱門。

更不用提在2016年, 《新蕭十一郎》《新邊城浪子》《六扇門》《飛刀又見飛刀》播出之後均無多大水花。 《飛刀又見飛刀》在湖北衛視、廣東衛視播出, 採取了“先網後臺”的播出方式。 《新射雕英雄傳》和《新邊城浪子》分別登陸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的周播劇場,

無緣黃金檔。 《六扇門》首輪則只在騰訊視頻播出, 無緣衛視。

可見, 武俠劇的式微直接體現在一線衛視黃金檔的爭奪上, 它在與其他類型劇的比拼中很難佔先。 不上黃金檔則售價低, 售價低則不能投入高成本, 所以武俠劇普遍採取“輕”製作和啟用年輕演員。 當然,性價比不一定低,幾千萬製作的新版《射雕英雄傳》的投資回報率就超過了100%。

2018年,蔣家駿導演繼去年取得良好口碑的《射雕英雄傳》之後,又瞄準了金庸“射雕三部曲”中最具有偶像氣質的《倚天屠龍記》。新版《倚天屠龍記》於1月20日開機。與《射雕》一樣,《倚天》也選擇了新人演員曾舜晞、陳鈺琪分別飾演張無忌和趙敏。這也是如今拍攝武俠劇的普遍方式,一水的新人省下了製作費,也降低了投資風險。

不過,距離為大家所熟知的03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已經過去15年,期間張紀中製片的鄧超版反響平平,證明這部劇翻拍的難度一點都不小。

無獨有偶,去年成功監製了《射雕英雄傳》之後,《絕代雙驕》《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等古龍武俠劇都被列在了郭靖宇將拍攝的戲單當中。郭靖宇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戲再捧出一些年輕的演員來”。他對《陸小鳳傳奇》也已有規劃,“這個小說的特點有很強烈的探案劇的色彩,我想把它打造成具有一定玄幻色彩的古裝武俠探案劇。”

另一部由騰訊出品的新版《神雕俠侶》也正在醞釀中。金庸小說《神雕俠侶》面世至今逾半個世紀,單是改編的劇集,先後就有不下10個版本。據瞭解,新版《神雕俠侶》這次目標受眾鎖定00後,已經獲得金庸親授版權,預計於今年翻拍。劇方也開始面向全球華人年輕演員甄選楊過、小龍女、郭襄、張君寶等主要角色。

有別於以往的版本,此版《神雕俠侶》將以少女郭襄為主視角展開故事,還會給張君寶等原著中的邊緣角色加入新的戲份。

而曾拍攝過金古梁溫黃五位元武俠宗師作品的導演鞠覺亮,此次將拍攝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由馬可、王曉晨、張丹峰主演,已于2017年年底開拍。另外,歡瑞世紀和悅視傳媒出品的古龍作品《九月鷹飛》也即將開拍。

武俠劇發展近20年:從類型嘗試到難以創新,日漸偃旗息鼓的武俠風

粗略地劃分了一下近二十年來內地翻拍武俠劇的幾部代表作。可以得見,距離今天較遠的反而最得人心,武俠味兒最濃。而近十年內的武俠劇,要麼是與其他類型做混搭,要麼是乾脆化作一縷魂作為其他類型劇中的一種元素植入進去。

例如,在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和古裝劇《琅琊榜》中,都有許多武俠內核在其中。《武林外傳》雖然拆解了前人“神乎其神”的武俠觀念,卻也表現了許多有關反叛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武俠精神;而《琅琊榜》則在服裝、畫面、人物設定、語言風格等方面頗有“江湖悠遠”的武俠意味。

武俠精神,也出現在動畫《秦時明月》中的人物身上,主角蓋聶曾說,“強大的人來幫助弱小的人,稱之為俠”、“夢想即使再遙不可及,也有它實現的可能”。這種武俠最初的簡單論調,在如今的許多被稱之為“武俠”的影視作品中都極少能看見了。“武俠”在許多劇中化整為零,淪為了武打戲和愛情戲的大背景。

在這些年類型明確定位為武俠劇中,按照影響力劃分,第一梯隊有: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鞠覺亮版《逆水寒》,張紀中版《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第二梯隊有:《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系列、《怪俠一枝梅》、《畫江湖之不良人》、《秦時明月》。

除此之外,近十年來,還大肆興起了武俠的偶像劇式拍法,加入了許多愛情元素,利用色彩鮮明的服化道設計和在宮廷劇中得到的螢幕調色靈感,提煉出所謂的“年輕感”。例如古偶式武俠三部曲:華策出品的《天涯明月刀》《天龍八部》《鹿鼎記》。于正編劇的兩部:《笑傲江湖》《神雕俠侶》。此外還有《白髮魔女傳》《少年四大名捕》《飛刀又見飛刀》。

另外,武俠衍生出的仙俠類(遊戲改編居多)也漸漸代替了過去的武俠劇,形成了時下年輕人所熱衷的類型。例如《仙劍奇俠傳》系列、《古劍奇譚》《花千骨》《誅仙青雲志》《蜀山戰紀》系列等。相比于武俠的蒼涼與厚重,仙俠更多的是輕靈飄逸。沒有80後、90後被從小培養起的武俠情結,95後、00後接受的是網路、碎片、遊戲、孤獨、享受。時代與武俠漸行漸遠。

2018年,正在製作的武俠劇中,還有張黎執導的玄幻武俠劇《武動乾坤》,以及製作完畢、等待播出的由戚薇、馬可主演的《新龍門客棧》和新人吳優、任言愷主演的《飄香劍雨》。

這些年來,許多武俠迷期待看到真正精品武俠劇的出現,起碼武俠意境和武俠精神總得保一個。反觀近年的許多“武俠劇”,都是用武俠的外衣包裹著古偶或言情的內核。不過,不光是武俠劇,任何類型劇想要做到一鳴驚人,首先都需要紮根於時代,找到符合時代精神的契機。

中國的武俠片,如果沒有邵逸夫的出現,沒有狄龍、姜大衛、鄭少秋這一票演員,胡金銓、徐克這一群導演,金庸、古龍、梁羽生、黃霑、倪匡這一批作家,也根本出不來。他們,才是那一陣鼎盛的武俠生態的造就者,是武俠劇幾十年發展史中的重要人物。

一個人不足以形成一片生態,大師往往是成群出現的,這就是機遇和時代。而武俠劇所等待的就是這些。

最後,獻上黃霑作詞、鄭少秋演唱的《楚留香》歌詞,致敬那個年代的武俠劇:

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

雲彩揮去卻不去,贏得一身清風。

塵沾不上心間,情牽不到此心中。

來得安去也寫意,人生休說苦痛。

聚散匆匆無牽掛,未記風波中英雄勇。

就讓浮名輕拋劍外,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文/唐小仙兒】

當然,性價比不一定低,幾千萬製作的新版《射雕英雄傳》的投資回報率就超過了100%。

2018年,蔣家駿導演繼去年取得良好口碑的《射雕英雄傳》之後,又瞄準了金庸“射雕三部曲”中最具有偶像氣質的《倚天屠龍記》。新版《倚天屠龍記》於1月20日開機。與《射雕》一樣,《倚天》也選擇了新人演員曾舜晞、陳鈺琪分別飾演張無忌和趙敏。這也是如今拍攝武俠劇的普遍方式,一水的新人省下了製作費,也降低了投資風險。

不過,距離為大家所熟知的03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已經過去15年,期間張紀中製片的鄧超版反響平平,證明這部劇翻拍的難度一點都不小。

無獨有偶,去年成功監製了《射雕英雄傳》之後,《絕代雙驕》《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等古龍武俠劇都被列在了郭靖宇將拍攝的戲單當中。郭靖宇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戲再捧出一些年輕的演員來”。他對《陸小鳳傳奇》也已有規劃,“這個小說的特點有很強烈的探案劇的色彩,我想把它打造成具有一定玄幻色彩的古裝武俠探案劇。”

另一部由騰訊出品的新版《神雕俠侶》也正在醞釀中。金庸小說《神雕俠侶》面世至今逾半個世紀,單是改編的劇集,先後就有不下10個版本。據瞭解,新版《神雕俠侶》這次目標受眾鎖定00後,已經獲得金庸親授版權,預計於今年翻拍。劇方也開始面向全球華人年輕演員甄選楊過、小龍女、郭襄、張君寶等主要角色。

有別於以往的版本,此版《神雕俠侶》將以少女郭襄為主視角展開故事,還會給張君寶等原著中的邊緣角色加入新的戲份。

而曾拍攝過金古梁溫黃五位元武俠宗師作品的導演鞠覺亮,此次將拍攝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由馬可、王曉晨、張丹峰主演,已于2017年年底開拍。另外,歡瑞世紀和悅視傳媒出品的古龍作品《九月鷹飛》也即將開拍。

武俠劇發展近20年:從類型嘗試到難以創新,日漸偃旗息鼓的武俠風

粗略地劃分了一下近二十年來內地翻拍武俠劇的幾部代表作。可以得見,距離今天較遠的反而最得人心,武俠味兒最濃。而近十年內的武俠劇,要麼是與其他類型做混搭,要麼是乾脆化作一縷魂作為其他類型劇中的一種元素植入進去。

例如,在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和古裝劇《琅琊榜》中,都有許多武俠內核在其中。《武林外傳》雖然拆解了前人“神乎其神”的武俠觀念,卻也表現了許多有關反叛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武俠精神;而《琅琊榜》則在服裝、畫面、人物設定、語言風格等方面頗有“江湖悠遠”的武俠意味。

武俠精神,也出現在動畫《秦時明月》中的人物身上,主角蓋聶曾說,“強大的人來幫助弱小的人,稱之為俠”、“夢想即使再遙不可及,也有它實現的可能”。這種武俠最初的簡單論調,在如今的許多被稱之為“武俠”的影視作品中都極少能看見了。“武俠”在許多劇中化整為零,淪為了武打戲和愛情戲的大背景。

在這些年類型明確定位為武俠劇中,按照影響力劃分,第一梯隊有: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鞠覺亮版《逆水寒》,張紀中版《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第二梯隊有:《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系列、《怪俠一枝梅》、《畫江湖之不良人》、《秦時明月》。

除此之外,近十年來,還大肆興起了武俠的偶像劇式拍法,加入了許多愛情元素,利用色彩鮮明的服化道設計和在宮廷劇中得到的螢幕調色靈感,提煉出所謂的“年輕感”。例如古偶式武俠三部曲:華策出品的《天涯明月刀》《天龍八部》《鹿鼎記》。于正編劇的兩部:《笑傲江湖》《神雕俠侶》。此外還有《白髮魔女傳》《少年四大名捕》《飛刀又見飛刀》。

另外,武俠衍生出的仙俠類(遊戲改編居多)也漸漸代替了過去的武俠劇,形成了時下年輕人所熱衷的類型。例如《仙劍奇俠傳》系列、《古劍奇譚》《花千骨》《誅仙青雲志》《蜀山戰紀》系列等。相比于武俠的蒼涼與厚重,仙俠更多的是輕靈飄逸。沒有80後、90後被從小培養起的武俠情結,95後、00後接受的是網路、碎片、遊戲、孤獨、享受。時代與武俠漸行漸遠。

2018年,正在製作的武俠劇中,還有張黎執導的玄幻武俠劇《武動乾坤》,以及製作完畢、等待播出的由戚薇、馬可主演的《新龍門客棧》和新人吳優、任言愷主演的《飄香劍雨》。

這些年來,許多武俠迷期待看到真正精品武俠劇的出現,起碼武俠意境和武俠精神總得保一個。反觀近年的許多“武俠劇”,都是用武俠的外衣包裹著古偶或言情的內核。不過,不光是武俠劇,任何類型劇想要做到一鳴驚人,首先都需要紮根於時代,找到符合時代精神的契機。

中國的武俠片,如果沒有邵逸夫的出現,沒有狄龍、姜大衛、鄭少秋這一票演員,胡金銓、徐克這一群導演,金庸、古龍、梁羽生、黃霑、倪匡這一批作家,也根本出不來。他們,才是那一陣鼎盛的武俠生態的造就者,是武俠劇幾十年發展史中的重要人物。

一個人不足以形成一片生態,大師往往是成群出現的,這就是機遇和時代。而武俠劇所等待的就是這些。

最後,獻上黃霑作詞、鄭少秋演唱的《楚留香》歌詞,致敬那個年代的武俠劇:

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

雲彩揮去卻不去,贏得一身清風。

塵沾不上心間,情牽不到此心中。

來得安去也寫意,人生休說苦痛。

聚散匆匆無牽掛,未記風波中英雄勇。

就讓浮名輕拋劍外,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文/唐小仙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