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樓市已經不容樂觀?具體會跌多少?

轉自:楊紅旭樓市研究

2017年就要偷偷溜走了。 每年這個時候, 易居院都會出份全國市場年報, 今天, 與大家分享一下重要指標:商品房成交量。

回顧2017全國成交量創新高, 但一二線城市跌慘了!

2017年1-11月份,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46568萬平方米, 同比增長7.9%。 從歷史資料上看, 多數年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 僅有2008年樓市表現慘澹,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 2008年全國商品房市場陷入低迷, 商品房銷售面積近5.6億平方米, 同比大幅下跌了18%。

從月度累計情況看, 2016年4月同比增幅見頂, 5月以後增幅逐步趨穩回落, 2017年以來整體保持回落態勢。

2017年前11個月, 由於調控不斷升級, 信貸政策趨緊,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幅明顯收窄。

應該說, 2017年全國商品房成交面積仍出現頑強的正增長, 是遠超各類研究機構預期的。 每年年終, 我們易居院都會收集和整理全國各類機構, 對於下一年度全國房地產主要指標的預測值。

下面是一年之前, 我們收集各類機構關於兩個重要指標的預測值。

2016年底全國多家研究機構預測2017年指標

◆35個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2017下降22%

為了全面、客觀、合理地反映大中城市商品住宅的成交狀況, 我們通過CRIC資料系統,

選取35個典型樣本城市①【下有備註】

隨著因城施策的調控政策持續作用, 2017年市場降溫, 1-11月出現22%的明顯下跌, 創近七年最大跌幅, 一方面說明樓市降溫明顯, 另一方面也與部分城市限價限簽有關, 35個樣本城市以東部大城市及環都市三四線城市為主, 多數出臺了調控政策。

按城市層級來看, 2017年1-11月, 一、二、三線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的同比跌幅分別為42%、22%和11%。 其中,

一線城市跌幅最大, 主因是嚴格的預售審批制度導致新盤供應量較小, 次因是嚴厲的調控政策抑制了部分購房需求。

二線城市的成交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主要也是受到了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的影響。

三線城市的成交跌幅最小, 這和此類城市購房政策相對寬鬆以及棚改貨幣化等利好因素有關。

2010年以來一、二、三線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與同比增幅

①一線城市4個, 二線城市15個, 三線城市16個;東部城市24個, 中部城市6個, 西部城市5個。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春、濟南、青島、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福州、南昌、武漢、重慶、南寧、海口、呼和浩特、蘭州、廊坊、徐州、無錫、揚州、溫州、蕪湖、宜昌、常德、九江、莆田、佛山、東莞、惠州、韶關、北海和三亞。

按東中西部分區域來看, 2017年1-11月, 東、中、西部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分別為13302萬平方米、3892萬平方米和3993萬平方米, 同比增幅分別為-29%、-17%和3%。 只有西部城市未明顯降溫, 這和此類城市行情啟動較晚, 目前仍處於板塊輪動中有關。

2010年以來東、中、西部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與同比增幅

大家細看就知,全國商品房的銷量是正增長,但35個城市商品住宅卻是下跌的。其中緣由有二:

◆一是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銷量同比增長7.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4%,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26.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19.3%;

◆二是全國商品房當前包括經適房、拆遷安置房、共有產權房、限價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宅,而35城商品住宅屬於純粹市場化的住宅。

所以,最終形成2017年全國房子成交量:“外強內弱”、“明強實弱”的局面。圍觀群眾齊叫好,但市場參與者(尤其一二線城市)(尤其賣市場化商品住宅的開發商)感受很深:2017年相比2016年,收成差了!

展望2018全國成交面積,大概率下跌!

展望2018年,我們預測: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呈現小幅回落態勢,預計全年同比下跌7%左右,在持續三年增長後再次下滑。

主要原因:

◆一是2017年商品房銷售量保持了較高增速,全年成交量達到歷史最高點,隨著2018年樓市降溫,商品房銷售量也將有所回落。

◆二是隨著樓市調控城市範圍的擴大,預計2018年最早調控的一線與強二線城市成交量出現小幅回落,弱二線與強三線城市成交量出現中幅回落,弱三四線城市成交量出現小幅回落。

◆三是按照2017年5月國常會提出的未來三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目標來計算,這將每年帶來2.3億平米的去庫存規模,繼續為三四線樓市帶來一定程度的支撐。

綜之,2018年商品房成交量將下跌,但預計跌幅不大。

大家細看就知,全國商品房的銷量是正增長,但35個城市商品住宅卻是下跌的。其中緣由有二:

◆一是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銷量同比增長7.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4%,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26.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19.3%;

◆二是全國商品房當前包括經適房、拆遷安置房、共有產權房、限價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宅,而35城商品住宅屬於純粹市場化的住宅。

所以,最終形成2017年全國房子成交量:“外強內弱”、“明強實弱”的局面。圍觀群眾齊叫好,但市場參與者(尤其一二線城市)(尤其賣市場化商品住宅的開發商)感受很深:2017年相比2016年,收成差了!

展望2018全國成交面積,大概率下跌!

展望2018年,我們預測: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呈現小幅回落態勢,預計全年同比下跌7%左右,在持續三年增長後再次下滑。

主要原因:

◆一是2017年商品房銷售量保持了較高增速,全年成交量達到歷史最高點,隨著2018年樓市降溫,商品房銷售量也將有所回落。

◆二是隨著樓市調控城市範圍的擴大,預計2018年最早調控的一線與強二線城市成交量出現小幅回落,弱二線與強三線城市成交量出現中幅回落,弱三四線城市成交量出現小幅回落。

◆三是按照2017年5月國常會提出的未來三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目標來計算,這將每年帶來2.3億平米的去庫存規模,繼續為三四線樓市帶來一定程度的支撐。

綜之,2018年商品房成交量將下跌,但預計跌幅不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