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未來汀州古城長啥樣?規劃5條特色街區 大力保護和發展傳統工藝等內容

名城建設丨未來汀州古城長啥樣?規劃5條特色街區 大力保護和發展傳統工藝等內容……

長汀縣廣播電視臺 微長汀

說到長汀,

印象裡是一條潺潺的汀江水映照著古樸莊重的古城牆, 明清街巷裡汀州人安逸有序地生活著, 試院、文廟、書院承載著古老的客家文明……長汀古城建於唐朝, 歷史悠久, 是與湖南鳳凰齊名的中國最美小城, 1994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作為龍岩的一塊瑰寶, 長汀不僅保存特別豐富的文物, 是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特別豐富。

日前《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通過龍岩市規委會審議, 正在進一步完善中!

新《規劃》不僅劃定了古城保護範圍、提煉古城特色

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提出要求、

還將大力保護和發展傳統工藝、規劃5條特色街區

一起來看看吧!

規劃簡介

規劃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遠期:2021—2030年。

規劃範圍

長汀縣域行政轄區範圍, 面積為3099k㎡。

分為縣域、縣城、歷史城區, 層層保護

縣域

整個長汀縣域面積3099km²

在歷史城區以外重點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自然山水、文物古跡以及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

縣城

劃定長汀歷史城區的自然山水環境協調區,

面積為33.32km²

劃定長汀歷史城區的建築風貌環境協調區, 面積為2.18km²。

歷史城區

包括汀州古城牆範圍內的原汀州古城和汀江東畔的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 並適當向外拓展, 面積為2.12km²。

重點保護歷史城區整體風貌格局、歷史地段、文物古跡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塑造特色名城

千年州府, 閩西重鎮。

客家首府, 文化源地。

紅色小上海, 長征出發地。

最美山城、水保典範。

歷史文化街區 功能區分

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保護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傳統客家府第式建築, 傳承和保護反映和記載長汀古城歷史發展的中軸線。

打造為明清風格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中心, 長汀媽祖文化聖地傳播中心。

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汀州試院傳統風貌區

汀州試院歷史風貌區作為古汀州特色文化展示區,是古城歷史風貌整體的中心。

應被還原為具有民國風貌的“新紅色小上海”。

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

店頭街歷史文化街區

應依託旅遊產業,著重打造為長汀客家文化的“明信片”。

挖掘長汀傳統手工業,引進閩西傳統風味小食

保留還原“前店後宅”的建築形式,再塑當年“宋元古街”之繁華商貿與市井文化;

修繕保護汀州古城牆,依託古城與汀江打造慢行遊覽線路,再現長汀古城風韻。

長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燦爛多彩

曾構築起汀州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這些你都見過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保護已公佈的2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汀公嫲吹、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與閩西客家元宵節慶;

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汀童坊鎮彭坊刻紙龍燈(燈彩)與閩西客家春耕習俗;

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升平百壺宴”、“三洲玻璃子燈”、“三洲長鑼鼓”、“長汀客家菜”、“河田玻璃子燈”、“汀州覡戲”、“長汀客家九連環”、“汀州客家釀酒技藝”、“汀州客家嚴婆信俗”;

10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童坊鬧春田”“四都‘打菩薩’”“汀州唱古文”“汀州伏虎禪師信仰民俗”“汀州客家古樂”“汀州玉扣紙製作技藝”“汀州客家蛤瑚侯王信俗”“汀州豆腐(幹)製作技藝”“長汀手工米粉製作工藝”“長汀縣塗坊鎮‘塗坊迎花燈’”;

此外還包括部分民俗,包括新橋二月初五、古城二月初一花朝、館前三月三、河田正月十六燈會、塗坊正月十三燈會、童坊鬧春田等。

保護要求:

1、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特點和現狀,可採取搶救性保護、記憶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區域性整體保護等方法實行分類保護。

2、健全名錄、建立資料庫,對列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專案名錄的,應按照各級專項保護規劃要求,實行重點保護。明確保護責任單位,落實保護責任,並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

3、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空間載體。

4、保護和恢復傳統地名以及街巷歷史名稱。

5、保護和發展傳統商業和傳統工藝。大力扶持老字型大小,繼承發揚傳統經營管理特色,鼓勵老字型大小在店頭街、南大街、水東街等地區集聚發展;建設傳統商業博物館,舉辦展覽,進行傳統工藝宣傳和生產活動。

6、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

未來更美麗更有特色的長汀古城

一起期待吧!

編 輯:吳德榮 謝和杉 陳炳林 邱冰花

汀州試院歷史風貌區作為古汀州特色文化展示區,是古城歷史風貌整體的中心。

應被還原為具有民國風貌的“新紅色小上海”。

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

店頭街歷史文化街區

應依託旅遊產業,著重打造為長汀客家文化的“明信片”。

挖掘長汀傳統手工業,引進閩西傳統風味小食

保留還原“前店後宅”的建築形式,再塑當年“宋元古街”之繁華商貿與市井文化;

修繕保護汀州古城牆,依託古城與汀江打造慢行遊覽線路,再現長汀古城風韻。

長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燦爛多彩

曾構築起汀州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這些你都見過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保護已公佈的2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汀公嫲吹、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與閩西客家元宵節慶;

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汀童坊鎮彭坊刻紙龍燈(燈彩)與閩西客家春耕習俗;

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升平百壺宴”、“三洲玻璃子燈”、“三洲長鑼鼓”、“長汀客家菜”、“河田玻璃子燈”、“汀州覡戲”、“長汀客家九連環”、“汀州客家釀酒技藝”、“汀州客家嚴婆信俗”;

10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童坊鬧春田”“四都‘打菩薩’”“汀州唱古文”“汀州伏虎禪師信仰民俗”“汀州客家古樂”“汀州玉扣紙製作技藝”“汀州客家蛤瑚侯王信俗”“汀州豆腐(幹)製作技藝”“長汀手工米粉製作工藝”“長汀縣塗坊鎮‘塗坊迎花燈’”;

此外還包括部分民俗,包括新橋二月初五、古城二月初一花朝、館前三月三、河田正月十六燈會、塗坊正月十三燈會、童坊鬧春田等。

保護要求:

1、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特點和現狀,可採取搶救性保護、記憶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區域性整體保護等方法實行分類保護。

2、健全名錄、建立資料庫,對列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專案名錄的,應按照各級專項保護規劃要求,實行重點保護。明確保護責任單位,落實保護責任,並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

3、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空間載體。

4、保護和恢復傳統地名以及街巷歷史名稱。

5、保護和發展傳統商業和傳統工藝。大力扶持老字型大小,繼承發揚傳統經營管理特色,鼓勵老字型大小在店頭街、南大街、水東街等地區集聚發展;建設傳統商業博物館,舉辦展覽,進行傳統工藝宣傳和生產活動。

6、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

未來更美麗更有特色的長汀古城

一起期待吧!

編 輯:吳德榮 謝和杉 陳炳林 邱冰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