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

吳起縣, 隸屬于陝西省延安市, 位於延安市西北部, 西北鄰定邊縣, 東南接志丹縣, 東北邊靖邊縣, 西南毗鄰甘肅華池縣。 地貌屬黃土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 海拔在1233—1809米之間。 境內有無定河與北洛河兩大流域, 地形主體結構可概括為“八川二澗兩大山區”。 從1998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政策, 林草覆蓋率達到49.6%。

吳起縣轄6鎮6鄉1個街道辦事處, 164個村7個社區1110個村民小組, 總面積3791.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5.15萬(2016年), 其中農業人口10.6萬。 石油工業是吳起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016年, 吳起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08.65億元。 吳起縣有毛澤東舊居、革命烈士紀念牌、“切尾巴”戰役遺址等,

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先後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 “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和“西部經濟發展強縣”。

1935年10月19日, 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 勝利到達吳起。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吳起成為陝甘寧邊區和隴東分區的革命大後方。 1998年到1999年, 吳起在全國率先實施封山禁牧和退耕還林, 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 2010年, 吳起又因率先在全國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而名享全國。

中文名稱

吳起縣

外文名稱

Wuqi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

下轄地區

4鎮8鄉164村

政府駐地

吳旗鎮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區碼

717600

地理位置

陝西省延安市西北部

面 積

3791.5平方公里

人 口

15.15萬

方 言

晉語-志延片-吳起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

著名景點

革命舊址、長城等

機 場

延安二十裡鋪機場

火車站

延安站

車牌代碼

陝J

人口密度

32.7人/平方公里

農業人口

10.6萬

行政代碼

610626

GDP

108.65億元

城市榮譽

中國百強縣

戶籍人口

14.70萬

歷史沿革

夏(前2205-前1766), 相傳為雍州之域。 商(前1766-前1122), 為羌族鬼方之遊牧區。

西周(前1122-前771), 為獫狁(亦稱犬戎)之地。

春秋周襄王十七年(前635), “晉文公攘戎翟, 居於河西(黃河)圄洛(洛河)之間。 號曰赤翟、白翟。

戰國(前475-前221), 先屬魏, 後入秦。

秦(前221-前206),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派蒙恬收復河南地(內蒙古河套一帶), 築長城禦之, 分全國為三十六郡, 吳起乃北地郡馬嶺縣(今甘肅慶陽附近)地域, 周長一帶屬無定河流域, 為上郡陽周縣地域。

西漢(前206-25), 高祖二年(205)設北地郡歸德縣, 縣址設在今吳起縣西北鐵邊城鎮。

東漢建武元年, 廢歸德縣併入參欒縣。

三國、晉(220-316), 為匈奴羌族之遊牧區。

東晉十六(317-420), 各政權興衰交替, “其郡州之名不可知也”。 吳起歸屬依次為前趙(吳起西部)、後趙(吳起東部)、前秦、後秦。

夏, 赫連勃勃于鳳翔元年(413)發民夫十萬人築都城名曰統萬(今靖邊白城子)時, 吳起屬夏國轄地。 赫連夏時, 不設郡縣, “築城以外之”。 “相傳鐵邊城、田百戶城、琵琶城有胡女三姐妹, 互為鼎足, 各守一城”。 (《定邊縣誌》)。

南北朝時期, 西魏大統元年(535)複置歸德縣, 屬恒州。

隋大業元年(605), 以洛水所出為由, 改歸德縣為洛源縣, 屬弘化郡。 大業十三年(617)被反隋勢力梁師都所破, 受其割據達十一年之久。

唐貞觀二年(628)複置洛源縣。 又自金城縣移北永州治於此。 八年, 北永州廢, 複以洛源縣屬慶州。

五代(907-960), 沿唐舊縣。 北宋初年, 延安以北為黨項拓跋氏所占, 以夏州為中心, 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洛源縣廢, 為西夏洪州地域。 哲宗紹聖四年(1097)連破洪州,

鹽州, 元符二年(1099)在洛源縣地築定邊城(安定邊疆之意), 後改為定邊軍。 政和六年(1116)置定邊縣隸屬定邊軍, 轄白豹城(今吳起縣南)、東穀寨(今甘肅華池縣)、神堂堡(今定邊縣)、綏遠寨、觀化堡、通化堡、雞咀(均在今吳起縣西北)。

金皇統六年(1146), 以定邊軍等沿邊地賜夏國, 定邊軍被撤。

明成化十一年(1475), 在今吳起東北長城鄉黃澗村(原名栲栳城)創建寧塞堡, 在周灣鎮許檯子村(舊城子)創建把都河堡, 隸屬靖邊衛。 萬曆六年(1578)把都河堡併入寧塞堡, 轄寧塞川以北、洛河、顆顆川以東地域。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靖邊縣首置吳起鎮。 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 為紀念而命名吳起。 屬陝西靖邊縣。

1934年劉志丹率領陝北紅軍將此辟為蘇區,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央紅軍進入蘇區大門——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結束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毛澤東在此部署和指揮了吳起鎮戰鬥,殲滅了尾追之敵一個騎兵團 ,擊潰了3個騎兵團 ,使反動派對中央紅軍的“圍剿”徹底破產,從而鞏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現有會師地舊址、革命烈士紀念塔等革命紀念地。

1942年設吳起縣,因鎮為名。不久改吳旗縣。屬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

1949年吳旗縣撤銷,1950年吳旗縣恢復,屬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5年5月,又屬稱陝西省延安專員公署。1958年撤銷吳旗縣與志丹縣的合併,1961年恢復吳旗縣制。

1968年屬延安地區。1996年1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延安市,吳旗縣屬之。

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吳起縣,仍屬延安市。

風景名勝

古城堡寨

吳起縣古時曾是邊陲要地,為少數民族角逐之戰場,本縣境內現存的有記載的古城有17座,具有歷史意義和觀賞價值。主要有:定邊城、寧塞城、白豹城、橫山寨(今走馬城)、雞嘴堡、 矜戎堡(今新寨)、通慶城(今鎖陽城)、綏遠寨(今田百戶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陽堡(今張城子)、威邊寨(今蕎麥城)、鎮安城(今守暴城)、把都河堡(今舊城子)、五姑城(今五穀城)、勝羌寨、懷威寨、觀化堡。

長 城

吳起縣境內長城遺址有兩道,白於山以北為明長城,縣城南為戰國時期秦長城。戰國時的秦長城,據史念海《黃土高原森林與草原的變遷》一文所載:“為了防禦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開始修築了一條長城,這條長城西起今甘肅省岷縣(秦時臨洮縣),經臨洮、渭源、隴西、通渭諸縣,越過六盤山再往寧夏固原,甘肅鎮原、環縣,陝西吳起、綏德諸縣而止於無定河西岸”。吳起縣境內的這段古長城遺址,從吳起西邊入境蜿蜒于山嶺,時而東行,時而東北行,綿延230公里。

明長城在吳起境內長13.25公里,位於該縣白於山以北的周灣、長城兩鄉鎮。東起靖邊縣中山澗鄉方灘,在駐陀澗入吳起縣境長城鄉至宋溝畔跨紅柳河經二道壩、雙河澗兩個行政村,繼而西行跨石拐子溝入周灣鎮,經王樹灣、羅澗於東灣村青楊山跨羅澗河入定邊縣境。

勝利山

1935年10月19日,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在吳起鎮打了長征最後一仗—“切尾巴”戰役。10月21日4時半,毛澤東同志登上洛河以西的平臺山(後改為勝利山),來到設在一株杜梨樹下的指揮所,指揮了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仗。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央紅軍進入蘇區大門——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結束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毛澤東在此部署和指揮了吳起鎮戰鬥,殲滅了尾追之敵一個騎兵團 ,擊潰了3個騎兵團 ,使反動派對中央紅軍的“圍剿”徹底破產,從而鞏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現有會師地舊址、革命烈士紀念塔等革命紀念地。

1942年設吳起縣,因鎮為名。不久改吳旗縣。屬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

1949年吳旗縣撤銷,1950年吳旗縣恢復,屬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5年5月,又屬稱陝西省延安專員公署。1958年撤銷吳旗縣與志丹縣的合併,1961年恢復吳旗縣制。

1968年屬延安地區。1996年1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延安市,吳旗縣屬之。

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吳起縣,仍屬延安市。

風景名勝

古城堡寨

吳起縣古時曾是邊陲要地,為少數民族角逐之戰場,本縣境內現存的有記載的古城有17座,具有歷史意義和觀賞價值。主要有:定邊城、寧塞城、白豹城、橫山寨(今走馬城)、雞嘴堡、 矜戎堡(今新寨)、通慶城(今鎖陽城)、綏遠寨(今田百戶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陽堡(今張城子)、威邊寨(今蕎麥城)、鎮安城(今守暴城)、把都河堡(今舊城子)、五姑城(今五穀城)、勝羌寨、懷威寨、觀化堡。

長 城

吳起縣境內長城遺址有兩道,白於山以北為明長城,縣城南為戰國時期秦長城。戰國時的秦長城,據史念海《黃土高原森林與草原的變遷》一文所載:“為了防禦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開始修築了一條長城,這條長城西起今甘肅省岷縣(秦時臨洮縣),經臨洮、渭源、隴西、通渭諸縣,越過六盤山再往寧夏固原,甘肅鎮原、環縣,陝西吳起、綏德諸縣而止於無定河西岸”。吳起縣境內的這段古長城遺址,從吳起西邊入境蜿蜒于山嶺,時而東行,時而東北行,綿延230公里。

明長城在吳起境內長13.25公里,位於該縣白於山以北的周灣、長城兩鄉鎮。東起靖邊縣中山澗鄉方灘,在駐陀澗入吳起縣境長城鄉至宋溝畔跨紅柳河經二道壩、雙河澗兩個行政村,繼而西行跨石拐子溝入周灣鎮,經王樹灣、羅澗於東灣村青楊山跨羅澗河入定邊縣境。

勝利山

1935年10月19日,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在吳起鎮打了長征最後一仗—“切尾巴”戰役。10月21日4時半,毛澤東同志登上洛河以西的平臺山(後改為勝利山),來到設在一株杜梨樹下的指揮所,指揮了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