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甫寫給李白最後一首詩,寫出李白命運的淒涼,真是知音難得

杜甫一生之中寫給李白太多詩了, 這兩位盛唐時期的摯友一生之中交集雖然不多, 但杜甫歲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李白, 以至於夢中幾度相逢。

李百晚年最大的錯誤就是入永王幕府, 本以為終於獲得一展才能的機會, 甚至寫下了“談笑靜胡沙”的豪言壯語, 結果永王卻因謀亂兵敗身死, 李白也因此被流放夜郎, 雖然結局是李白中途遇赦, 但杜甫聽聞此消息後又引發對李白的思念之情, 寫下了一生中為李白書寫的最後一首詩歌《不見》。

不見

唐代:杜甫

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沒有見到李白已經好久, 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 開頭一句, 突兀陡起, 好像蓄積於內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出來了。 “不見”二字置於句首, 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願望,

又把“久”字放到句末, 強調思念時間之長。 杜甫和李白在兗州分手, 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 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 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 第二句, 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 古代一些不滿現實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

象春秋時的接輿。 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並常常吟詩縱酒, 笑傲公侯, 以狂放不羈的態度來抒發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 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卻不得不“佯狂”, 這實在是一個大悲劇。 “佯狂”雖能蒙蔽世人, 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 “真可”兩字修飾“哀”, 生動地傳達出詩人無限歎惋和同情的心事。

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文思教捷下筆成詩千首, 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 兩句詩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 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 杜甫想像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 酒或許能澆其塊壘, 慰其憂愁。 這一聯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 更深一層地抒發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 頭髮花白了就應該歸來。 詩意承上“飄零”而來, 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憂, 希望他葉落歸根, 終老故里, 聲聲呼喚表達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

人生於世,難得知己,李白一生困頓不堪,特別是年老之後竟成為亂臣賊子,偉大的唐朝竟無法安放一位志慮忠純錦心繡口的詩人,這是李白的悲劇,也是唐王朝的損失,不過還好,還好李白隔著年月、隔山千山萬水,還有杜甫這樣一位知己,餘生足矣!

人生於世,難得知己,李白一生困頓不堪,特別是年老之後竟成為亂臣賊子,偉大的唐朝竟無法安放一位志慮忠純錦心繡口的詩人,這是李白的悲劇,也是唐王朝的損失,不過還好,還好李白隔著年月、隔山千山萬水,還有杜甫這樣一位知己,餘生足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