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人說,這才是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

最高處亦是最冷處。 我想這句話送給李白應該是最恰當不過的, 人說李白疏狂自放、灑脫不羈, 其實這只是李白懷才不遇因而如此罷了。 這種名滿天下卻難以施展抱負所帶來的孤獨是難以言說的傷痛, 在李白的詩歌《獨坐敬亭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 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盡”、“閑”兩個字, 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薄雲離散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 它們都似乎有靈性, 不願與詩人為伴, 遠離詩人而去, 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 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 更顯孤獨和渺小。 其實, 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 雲也不會飄遊到天外。 在詩中, 眾鳥孤雲都離詩人而去, 這是詩人情感外射的結果,

是詩人有意創造為表現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茫空間。 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 能給讀者以聯想:李白坐在那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他眼看著眾鳥、孤雲漸漸飛去, 眾鳥和孤雲都離開了敬亭山, 只有他自己依舊坐在那裡欣賞著它, 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你看我, 我看你, 彼此之間兩不相厭, 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用浪漫主義手法, 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 儘管鳥飛雲去, 詩人仍沒有回去, 也不想回去, 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 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 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 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表面看來, 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 脈脈含情。 實際上, 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 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 寂寞淒涼的處境, 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從詩中來看, 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 或許是在山頂, 或許在空闊地帶,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 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 而是借景抒情, 借此地無言之景, 抒內心無奈之情。 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 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 然而, 恰恰在這裡, 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 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 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首詩就是最好的證明, 被千載萬人崇敬的李太白, 誰又能理解他內心的孤寂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