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不去奢望明天,才會遇到最美的當下

無論做事還是修行, 你所有的行為都要像劍刺過水面一般, 一旦把劍提出水面, 就再無法留下任何痕跡。 也許某個瞬間仍然會留下一些現象性的痕跡, 比如被人打了一下覺得疼, 但疼了也就算了, 你不會覺得自己受了屈辱、吃了虧, 更不會惦記著什麼時候能回敬他。 不執著於那些痕跡, 就等於沒有留下痕跡。

修行中也是這樣。 世界對你的讚美、詆毀、辱駡、利益等各種行為, 雖然能在外現上對你構成影響, 也能給你的心帶來一刹那的感覺, 但不要去執著它, 就像利劍刺穿水面一樣, 別讓它留下任何痕跡。

如果有人誇你, 哈哈一笑, 不要得意;罵了你, 也哈哈一笑, 不要沮喪。 能做到這一點, 才是真正的修行。

有人可能會把這個道理誤解為沒心沒肺。 要知道, 一般意義上的沒心沒肺可能是一種無記和頑空, 不是真正的修行。 單純變得沒心沒肺是不夠的, 還必須明明白白地進入那種無執無舍的狀態, 空寂但明瞭。

修行修的是明明朗朗、超越二元對立、沒有任何分別心的一種智慧, 能把這種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說一個人光明白這種真理, 而不去運用, 就不叫真正意義上的修行, 因為修行即是修正你的行為。 沒有行為, 就沒有所謂的修行。

所以說, 永遠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哪怕只是一些小事, 盡力而為之後就不要執著它。

我會成功嗎, 萬一不成功怎麼辦?這些都不要去想, 非常快樂地享受當下的勞動和工作, 甚至連苦難都要享受它、體會它、觀察它, 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要學會用這樣一種心態面對生活。 因為所謂的人生, 就是由無數個當下組成的, 無論你想與不想, 想多還是想少, 不過好每個當下, 就沒有好的未來。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經歷了無數的磨難, 但他一直安詳地微笑著。 他的微笑中, 蘊含著最偉大的智慧與真理。 我們要參照佛陀的精神, 隨時調整心態, 記住不要寄希望於將來。 比如將來好好學習, 將來好好工作, 將來如何如何。 這是錯誤的。 要安住於當下, 坐言起行, 永遠不要寄希望於將來。

有的人忙於創業,

別人勸他多關心一下家人, 他說:“我現在沒這個心思, 等將來我的事業穩定了, 再跟他們去國外旅遊。 ”但是他不知道, 有時候人一口氣提不上來, 生命也就結束了, 哪有那麼多“將來”。 你怎麼知道自己或者別人就一定有將來?我們不斷說“珍惜當下”、“當下關懷”, 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怪我一直提到死亡, 也不要覺得它是一種恐嚇或不吉利的說法。 很多人就是通過死亡看到真理的, 這也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 只有真正接受了自我不會永恆, 你才有可能過好每一個當下。

人要活在當下, 不去管將來, 所以就要永遠注意現在。 現在我在做什麼, 我的心現在怎麼樣, 是不是快樂, 是不是平靜, 是不是安詳。

永遠記住, 打破內心之寧靜的是欲望,

而不是外界的某個東西。 想征服世界是欲望, 想達成某種目標是欲望, 想得到別人的關注也是欲望。 所有欲望都不會給你的心靈帶來清涼, 它們只會讓你越來越煩惱。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比喻, 普通老百姓撿到一百元錢, 就會很開心, 但是大富翁不在乎這一百元, 他貪求更多更大的東西。 可見, 欲望之所以會讓人越來越煩惱, 就是因為欲壑難填。

對這個道理的明白, 也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當你擁有了這種智慧之後, 就會發現, 世界上的諸種顯現本質都是相似的, 因為它們都歸於空性:好的是無常的;惡的是無常的;美的是無常的;醜的也是無常的。

當你明白世間萬物的相似性之後, 就沒有了二元對立, 進入了所謂的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是心靈瑜伽中四個瑜伽中的第三個, 如果能修到這一步, 就說明你的修行已經非常好了。

有時候, 潛藏在一個人心靈深處那種本有的智慧, 遠遠超過他所學的知識。 比如說一個寫作的人, 當他找到感覺之後寫出來的文章, 絕不是他用技巧和知識所能寫出來的東西。 找到感覺的時候, 他就是“大自然”的出口, 他本有的智慧也找到了出口。 在那種狀況下, 他其實已經放下了自我及所有的念頭, 而是沉浸在一種濃濃的感覺中, 進入一種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態, 讓生命的記憶盡情在文章中流淌。

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人在這時候會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中國傳統稱它為“天人合一”。 假如他在寫作的過程中還不能達到無我境界, 時刻記得自己是學生或文字工作者,甚至為這篇文章設定了一個目標時,他就寫不好東西了,他寫出來的東西僅能代表自己的身份、知識、技巧與經驗。

有些人寫作時正好缺少一種所謂的“破相”。文章寫到一定程度時一定要破相,破了相之後你就是大師。觀察自己的作品,你就會發現,偶爾破相之後的文字可能會是精品。因為那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是靈魂在文字中自由飛翔後的產物。但是如果你執著於自己的身份,執著於自己的寫作水準,那麼就只能用機心來寫作,而你的文章就僅能達到自己已有的水準。

當你拿一篇自由流露的文章和刻意寫出來的文章作比較時,就會發現它們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後者的寫作是因為“用”,而前者卻是因為“愛”。所謂的“用”,就是一種功利性的目的,它是刻意的。但“愛”沒有一絲半點的刻意,就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滲透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的,毫無虛飾,也毫無機心。去除你對文章的所有要求和企圖心,那時就是自由流淌出來的作品。

所以說要想寫出大師級的作品,就必須在寫作之前進入一種空性或智慧的狀態,並且不要想應該怎麼寫,也別去想要寫的內容,而是用那份警覺觀照你寫的東西,那樣的話才可能寫出好作品。

——節選自《讓心屬於你自己》雪漠

時刻記得自己是學生或文字工作者,甚至為這篇文章設定了一個目標時,他就寫不好東西了,他寫出來的東西僅能代表自己的身份、知識、技巧與經驗。

有些人寫作時正好缺少一種所謂的“破相”。文章寫到一定程度時一定要破相,破了相之後你就是大師。觀察自己的作品,你就會發現,偶爾破相之後的文字可能會是精品。因為那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是靈魂在文字中自由飛翔後的產物。但是如果你執著於自己的身份,執著於自己的寫作水準,那麼就只能用機心來寫作,而你的文章就僅能達到自己已有的水準。

當你拿一篇自由流露的文章和刻意寫出來的文章作比較時,就會發現它們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後者的寫作是因為“用”,而前者卻是因為“愛”。所謂的“用”,就是一種功利性的目的,它是刻意的。但“愛”沒有一絲半點的刻意,就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滲透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的,毫無虛飾,也毫無機心。去除你對文章的所有要求和企圖心,那時就是自由流淌出來的作品。

所以說要想寫出大師級的作品,就必須在寫作之前進入一種空性或智慧的狀態,並且不要想應該怎麼寫,也別去想要寫的內容,而是用那份警覺觀照你寫的東西,那樣的話才可能寫出好作品。

——節選自《讓心屬於你自己》雪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