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填補國內考古研究空白

中國江西網鷹潭訊 記者吳溫火報導:2018年1月21日, 中國江西網記者在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上獲悉,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專家們認為,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 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填補了國內大規模道教考古研究空白。

據瞭解, 大上清宮遺址被發現後,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迅速介入, 組織考古人員在大上清宮遺址周邊地區30平方公里範圍內展開調查,

發現宋元至明清時期遺存共有29處, 包括建築遺存基址18處、洞穴基址2處、墓葬7處、窯址2處, 其中宋元建築遺存多處。

考古收穫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位於山前緩坡地帶, 地形東、西、北三面臨山, 向南緩降, 山勢呈反U字形環抱, 最週邊由總長度2002.9米的圍牆環繞, 占地面積30余萬平方米, 大部分湮沒地下。

遺址現場

據瞭解, 從整體來看, 大上清宮遵照中軸線對稱的原則進行佈局, 主體建築沿中軸線依山勢自南向北、由低漸高依次排列, 周邊環繞磚砌院牆, 院牆外錯落分佈二十四別院等眾多建築。 主中軸線主體建築有:龍虎門、玉皇殿、後土殿、三清閣;東西兩側為各主殿相對應的配殿, 東側配殿有:三官殿、五嶽殿、天皇殿、文昌殿, 它們由連廊及廂房相連接。

此外, 大上清宮遺址出土的遺物主要為建築材料和生活用具。 出土的建築材料多為屋頂構建, 瓦當滴水數量眾多;出土生活用具主要分為宋、元、明、清時期瓷器, 種類主要有碗、盤、杯等。

出土遺物

出土遺物

考古價值

經過近四年的考古發掘, 對照歷史相關文獻記載, 專家們認為, 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色的道教遺址。

專家意見

對此, 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表示,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根植於漢代以來所形成的道教文化, 收到歷代帝王重視, 而成為中國道教主流天師正一道祖庭。 該遺址是我國宋代以來最高等級的皇家宮觀建築遺存, 其時代序列完整、規模宏大, 在我國道觀建築中位居前列。

大上清宮遺址的考古發掘, 推動我國道文化研究體系化、成果化, 也為我國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