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開山炸出一古墓,有件譽為“國之瑰寶”,第一個禁止出國文物

中華的古墓是世界上最多的, 其陪葬品也是非常多;古人為了防止死後墓地被盜, 可謂是絞盡腦汁, 各種方法都會用上, 甚至在墓中設置殺傷力巨大的機關, 刻上令人畏懼的咒語。 但也有一些古墓的發現, 都是非常的偶然, 有種冥冥中自有註定的感覺。

1978年2月, 隨縣(今隨州市)城郊, 駐軍某部雷達修理所為擴建廠房, 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開山炸石。 石破天驚, 不僅意外發現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墓, 也打開了通向古曾國之門。

一開始的時候, 經過專家的初步勘探, 發現墓坑上層已經遭到了一定的破壞, 且在一個角落發現了盜洞, 很多人都泄了氣, 認為古墓也許早已被盜, 陪葬品肯定被盜墓賊一掃而空。 儘管如此, 還是按照流程繼續挖掘, 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讓考古專家驚喜不已的是, 墓中出土大量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 各類隨葬品約15404件:青銅器宛如剛放入地下, 漆木器鮮妍如新, 竹簡墨蹟清晰。 根據墓中的銘文, 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他就是戰國時期曾國的國君曾侯乙。

曾侯乙墓萬件文物中以車馬兵器最多, 其種類之全、數量之眾、綜合功能之強, 前所未見。 其中射遠兵器居多, 長杆兵器尤為特殊, 且有極為罕見的矛狀車軎, 這些都是用於車戰的武器裝備, 說明曾侯乙是一個擅長車戰的軍事家和指揮官。

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 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 整套編鐘數量之多, 做工之精細, 氣魄之宏偉, 令人驚歎不已, 堪稱戰國時期青銅樂器的巔峰之作, 被譽為“國之瑰寶”。

可能你們會問, 那這個曾侯乙是誰?

曾侯乙, 姓姬名乙。 曾國是戰國最古老的姬姓諸侯國, 它的開國國君是西周的開國大將軍南宮適。 武王滅商後, 把南宮適封到了隨州一帶, 用以監視南方一帶的楚人。 春秋早期, 隨著周王朝進一步衰落, 楚國的崛起, 曾國被迫將統治中心東遷到了隨州城區附近。 約在戰國中期後段, 曾國成為漢東最後一個被楚所滅的姬姓國。 《左傳·定公四年》記載, “周之子孫在漢川者, 楚實盡之”。

隨著大量珍貴陪葬品的出土面世,提高了古曾國的知名度,如今,曾侯乙編鐘陳列於湖北省博物館,每天迎送著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因其貴重,也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隨著大量珍貴陪葬品的出土面世,提高了古曾國的知名度,如今,曾侯乙編鐘陳列於湖北省博物館,每天迎送著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因其貴重,也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