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捂緊錢包!這一次,康師傅也漲價了……

2018年才開始, 快消品市場已是漲聲一片:人力、原材料、運輸等成本一路狂飆, 此外2018年環保稅的開徵, 也成了漲價的推手。 這次, 康師傅也沒頂住壓力。

近日, 快消龍頭企業康師傅控股(00322.HK)發佈的一份提價函, 在市場惹起漣漪。 據媒體報導, 該提價函顯示, 康師傅控股預計從2018年1月10日開始執行新的價盤, 康飲茶/果汁系列提價2-3元。

此次調價中, 康師傅果汁的傳世和輕養兩個系列產品的建議零售價分別上漲了0.5元。 此外, 冰紅茶、冰綠茶等6款茶飲料的通路價格略有調整, 但不涉及零售價。 此外, 碳酸飲料不在此次價格調整範圍內。

統一也發出調價通知

統一乳飲產品近日發出了調價通知:從2018年1月23日起, 擬對統一乳飲部的零售價進行有序的優化, 產品涉及茶飲如:冰紅茶、綠茶;果汁涉及冰糖雪梨、鮮橙多。

從產品中不難看出, 此次主要是針對一些低價、低毛利的暢銷老單品進行價格調整。 從漲幅來看, 此次統一飲品每箱提價在1~3元左右, 但會對終端有相應的產品搭贈。

漲價大都因為這件事

對於中國食品行業來說, 漲價成為了2017年至今的“主旋律”。 除康師傅、華潤雪花與青島啤酒, 之前網上熱傳的多家食品企業告知經銷商的提價函,

涉及達利好吃點、沃隆每日堅果等知名品牌。 實際上, 自2017年2月起, 涪陵榨菜、不二家等食品企業就已釋放出調價信號。

記者注意到, 康師傅控股和統一企業中國的股價近兩日均出現明顯上漲。

▲康師傅控股近一周股價走勢

▲統一企業中國近一周股價走勢

可以說, 漲價, 已成為今年食品行業的年度關鍵字之一。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 2017年整個中國快消品行業“漲”聲連連, 國家層面隨著供給側改革的落地, 逐漸將淘汰一批產能、品質以及信譽不好的企業。 此次康師傅發佈提價函,

也符合行業以消費端倒逼產業端升級的大趨勢。

而對於此輪漲價, 大部分食品企業均表示是原材料、包菜成本的增加所致。

2017年11月康師傅控股發佈公告, 宣佈修訂物流服務以及紙箱採購的年度上限額。 其中, 物流服務供應商向康師傅控股提供物流服務的年度上限金額由2017年的2.17億元提升至2.3億元, 由2018年的2.24億元提升至5.42億元。

康師傅控股同時表示,由於中國紙箱紙盒價格大幅上漲,公司預計2017、2018及2019三個財政年度總供應協議下的原年度上限將會超額,因此分別對上述三年的上限額增加4.03億元、5.85億元、6.8億元。

“提價倒逼轉型”是否可行?

事實上,為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一些企業在提價的同時也通過推出新品、優化產品結構來應對。

康師傅控股則在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將繼續鞏固即飲茶的市場地位,通過鞏固長青產品帶動新品健康快速成長。同時,2017年康師傅控股也通過推出果茶產品意圖進一步開拓飲品業務。

在康師傅控股主打的方便上市場,產品的高端化轉型早已成為幾大巨頭的自救共識。據瞭解,“5元錢”,這是如今主流速食麵品牌確立的高端品種的重要指標分界線,零售價5元以上算是高端面,5元以下則是中低端產品。例如統一推出了重點品牌“湯達人”、“滿漢大餐”;康師傅控股從2016年開始就陸續推出了以“少添加、濃郁、美味、健康、營養”為要求的熬制高湯系列面,包括胡椒、豚骨、金湯品種。

以提價倒逼產業轉型有是否可行?朱丹蓬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將給食品企業帶來很大挑戰,但無論提價與否,最關鍵的原則還是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符合當下消費需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

由2018年的2.24億元提升至5.42億元。

康師傅控股同時表示,由於中國紙箱紙盒價格大幅上漲,公司預計2017、2018及2019三個財政年度總供應協議下的原年度上限將會超額,因此分別對上述三年的上限額增加4.03億元、5.85億元、6.8億元。

“提價倒逼轉型”是否可行?

事實上,為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一些企業在提價的同時也通過推出新品、優化產品結構來應對。

康師傅控股則在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將繼續鞏固即飲茶的市場地位,通過鞏固長青產品帶動新品健康快速成長。同時,2017年康師傅控股也通過推出果茶產品意圖進一步開拓飲品業務。

在康師傅控股主打的方便上市場,產品的高端化轉型早已成為幾大巨頭的自救共識。據瞭解,“5元錢”,這是如今主流速食麵品牌確立的高端品種的重要指標分界線,零售價5元以上算是高端面,5元以下則是中低端產品。例如統一推出了重點品牌“湯達人”、“滿漢大餐”;康師傅控股從2016年開始就陸續推出了以“少添加、濃郁、美味、健康、營養”為要求的熬制高湯系列面,包括胡椒、豚骨、金湯品種。

以提價倒逼產業轉型有是否可行?朱丹蓬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將給食品企業帶來很大挑戰,但無論提價與否,最關鍵的原則還是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符合當下消費需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