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隴原特產」莫道香茗產江南,隴南茶葉美名傳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 茶葉發源於西南川蜀之地, 後來傳播至江南、福建一帶, 遂大行於世。 陸羽還稱讚說, 茶葉是“南方之嘉木”。 西北原不產茶, 但因緣際會、天時地利, “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 在隴南紮下了根。 龍井茶原產於杭州西湖龍井村, 因其色香味形的“四絕”而名滿天下, 是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這種茶在杭州之外也有種植, 並被通稱為“龍井”。 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 甘肅文縣成功栽培出龍井綠茶。 這裡氣候濕潤, 降水充足, 土壤也適宜龍井種植。 唐宋以來的茶馬古道, 已經成就了種茶之道。

北方龍井什麼味道

細看幹茶, 溫潤的嫩綠中透著一絲鵝黃, 顆顆小而勻整, 芽葉壓合緊密卻不過分地薄。 溫杯投茶, 杯壁留有的熱量讓茶葉的香氣很快被激發出來, 似翻炒中的黃豆, 又如新剝的嫩板栗。 注入沸後稍涼的山泉水, 茶葉便在翻滾中重拾了青春的活力:獨芽的“蓮心”傲立,

一芽伴一葉的“旗槍”飄揚, 兩葉抱一芽的“雀舌”舒展, 恢復了它們佇立枝頭的樣子。 清泉也像是受了茶葉的感染, 慢慢漾出了春水的翠綠模樣。 茶湯入口, 清甜卻不失馥鬱的香氣, 過喉也是柔柔的, 仿佛不是你主動地咽下了它, 而是茶湯自然地滑了下去。

西北也產茶, 而且品質竟也很高。 其實隴南很早便有種茶歷史。 光緒《文縣誌》記載, 道光年間文縣碧口鎮有楊姓、蔣姓兩家開始種植茶樹, 但那只是他們自產自飲而已。 美國人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提到, 甘肅是“中國栽培茶葉的省份”, 但是“產量很少, 品質很低, 大都供本地消費”。 可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甘肅茶都籍籍無名。

隴南茶葉的真正發展是在1958年。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農業部為了就近解決西北地方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飲茶需求, 委派茶葉專家專程來到隴南考察, 發現文縣碧口、康縣陽壩和武都區洛塘山區具備茶樹生長所需的光熱水土條件, 屬於典型的北方高海拔優質茶葉培植區。

於是從南方引進茶種, 開始大面積種茶。 上面大家看到的, 便是隴南茶葉的傑出代表——文縣的碧口龍井。

甘肅何以能種茶

甘肅何以能種茶?這要用“氣候相似性原理”解釋。

氣候相似性原理, 也稱農業氣候相似原則, 是植物引種的主要依據。 光照、熱量、降水, 晴、霧天氣間隔等氣候因數, 均是評價氣候相似性原理的重要依據。 而在這些氣候因數之外, 土壤與氣候因數的匹配也至關重要。

一杯好茶, 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隴南東鄰陝西, 南接四川, 地處秦巴山區與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交會地帶, 屬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地區, 是甘肅唯一全境屬長江流域的地區。 隴南文縣境內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 亞熱、暖溫氣候相互交錯, 高山、河谷、丘陵、盆地錯落相間, 形成了“一山有四季, 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徵。 這裡海拔600—1200米, 年均氣溫16℃, 無霜期300天, 年日照時數1260小時, 年降雨量800毫米, 水質純淨, 無工業污染。

再來看龍井的原產地杭州。 杭州年均氣溫16℃, 無霜期230—260天, 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 年降水量1000毫米。 可見,隴南產茶區的光、溫、水條件與杭州相近。除去海拔,文縣氣候條件與杭州相去並不遠。依據氣候相似性原理,文縣很適合引進原產於杭州的茶種。同時,文縣土壤多屬酸性砂壤土,與這些氣候因數匹配度高。

文縣引進杭州龍井優質茶種,再配合學自錢塘、僅手法便分為“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種的扁炒青綠茶生產技藝,生產出“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高級龍井,也就順理成章了。

莫道香茗產江南,隴南茶葉美名傳!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讓這西北之地也有了茶樹參差、佳茗飄香。

可見,隴南產茶區的光、溫、水條件與杭州相近。除去海拔,文縣氣候條件與杭州相去並不遠。依據氣候相似性原理,文縣很適合引進原產於杭州的茶種。同時,文縣土壤多屬酸性砂壤土,與這些氣候因數匹配度高。

文縣引進杭州龍井優質茶種,再配合學自錢塘、僅手法便分為“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種的扁炒青綠茶生產技藝,生產出“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高級龍井,也就順理成章了。

莫道香茗產江南,隴南茶葉美名傳!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讓這西北之地也有了茶樹參差、佳茗飄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