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於鳳至:有一種愛 叫做放手

西元1916年, 民國初立, 軍閥割據, 但自由民主的思想灑滿了整個中華大地。

從父命 嫁漢卿

這一年, 她十八歲, 美麗而又智慧, “末代皇弟”愛新覺羅·溥傑就曾盛讚於鳳至“長得很美”。 她生就一張很古典的臉, 清清秀秀的, 宛若一枝雨後荷塘裡盛開的蓮。

她的父親是商人于文鬥, 20世紀初時任梨樹縣商會會長的他曾經對還是草莽的張作霖有過恩惠。 後來張作霖做了奉天督軍, 權勢兩得, 為了報恩, 也為了給自己最器重的兒子張學良找個福祿深厚的媳婦, 便與于文鬥定下了這門親事。

這一年, 張學良才十五歲, 受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 對這種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十分反感和抗拒。 張作霖面對兒子的抗拒則作出了折中的態度, 他對張學良說:“你的正室原配非聽我的不可。 你如果不同意舊式婚姻, 你和于家女兒成親後, 就叫你媳婦跟著你媽(指繼室盧夫人)好了。

你在外面再找女人, 我可以不管。 ”張學良無話可說, 只好答應了這門婚事。

這一年, 她剛以優異的成績從奉天女子師範學校畢業。 面對父親的婚配, 她沒有一點反抗, 嫁給了小自己三歲的張學良。

是妻子 亦是大姐

嫁入帥府的於鳳至, 低調和善,

彬彬有禮。 對公公婆婆孝敬照顧, 對弟弟妹妹疼愛有加, 就算是對府裡的下人也從沒有少奶奶的架子。 相對于年少的張學良來說, 於鳳至可謂是既當妻子, 又當姐姐。

作為妻子, 當她察覺出學良對她用情不專, 與別的女人在外同居時, 她既沒有哭鬧, 也不曾以疾言厲色來責怪他, 而是默默地把苦澀埋在心底, 對學良仍然一副溫良恭順的樣子。 作為大姐, 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問寒問暖, 沒有半點怨言。

1927年, 張學良結識了趙四小姐, 他們一見鍾情, 雙雙墜入愛河。 一時鬧得沸沸揚揚。 面對丈夫的情人, 于鳳至沒有失卻昔日風範, 待她如同姐妹。 這些深為張學良所感動, 欽佩。 所以, 張學良對趙一荻提出, 如果她願意跟隨他, 沒有夫人名義。 對外國人稱她為自己秘書, 對中國人則可稱其為侍從小姐。 此後他們三人一起出出進進, 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凡是和張學良有交往的人, 都羡慕他有個和美的家庭, 稱他有兩位賢內助。

漢卿遭難 天人兩隔

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 蔣介石將張學良扣押起來。

時值於鳳至正在美國三藩市陪伴子女求學, 得知此消息後, 她立即給宋子文發來電報“學良不良, 心急如焚”。 希望宋子文能幫助周旋此事。 隨後, 她攜帶子女懷著焦急不安的心情由三藩市飛抵南京, 求見蔣介石。 蔣拒不接見。 于鳳至無奈只好請宋美齡母親出面(早年, 于鳳至曾拜過宋母為乾娘, 宋母也把她認作四女兒), 並求宋美齡幫助一道做蔣工作。 蔣介石仍不開情面, 先是通過高級軍事法庭將張學良判為有期徒刑10年, 爾後又長期軟禁。 為此事, 宋子文曾一氣辭去財政部長職務, 宋美齡也同蔣大動肝火。

張學良幽禁期間, 當局允許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和他同住, 兩位商量之後, 每月一替一換, 輪流來此陪伴張學良。於鳳至由上海乘船來寧波,趙四小姐則由寧波去上海,有時她們也一同留在張學良的身邊,小住幾日。適時,趙四小姐和張學良所生的獨子張閭琳,還屬幼小,正是需要母親在身邊照顧的年齡。于鳳至為了使趙四小姐更好好地撫養幼子,便說服趙四小姐返回上海,自己留下。而後的三年幽禁中,她由溪口輾轉奔波江西、湖南的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乳房爛瘡日漸加重,張學良便向軍統局局長戴笠提出,讓於鳳至出去治病,由趙四小姐來照料自己的生活。蔣介石批准了張學良的要求,自此,天人兩隔。

赴美抗癌 白手起家

1940年春天,積郁成疾的於鳳至被確診得了乳腺癌。因病情加重,不得不赴美治療。在紐約城郊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學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會醫院,於鳳至接受了著名的腫瘤專家溫斯頓·比爾的醫學治療。在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比爾醫生先後為于鳳至做了三次難度較大的腫瘤摘除手術。然而,由於癌細胞的病變轉移,一年後,比爾不得不提出摘除整個左乳的治療方案。在化療期間,於鳳至的頭髮幾乎掉光了,人也變得愈加憔悴、虛弱,一向瘦弱的身體幾乎成了皮包骨,體重不足45公斤,所幸的是性命終於保住了。

出院後的於鳳至暫時住在女兒張閭瑛家裡,在女兒、女婿的精心照料下,於鳳至的身體康復得很快。期間,更是迅速掌握了英語的基本聽說讀寫能力。於鳳至的身體逐漸好轉了,但她發現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自己的丈夫獲釋遙遙無期、在美國生活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治病需要錢,於鳳至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到錢對自己如此重要。

在美國朋友莉娜的介紹下,於鳳至第一次走進了華爾街股票交易大廳。這是一個瘋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間成為窮光蛋。四處尋求生機時,於鳳至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個股票大廳,別人能憑著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我為什麼不能?至於能不能成為窮光蛋,她沒有想,她記起的只是父親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我閨女要是做買賣,肯定是把好手”。

於鳳至帶著一種被逼無奈、同時也帶著一種自信闖進了股海。憑著當年東北大學文法科的教育基礎,憑著從富商父親于文鬥那裡遺傳下來的經商基因,以及當年東北第一夫人的胸懷和膽識,她很快在股市裡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裡縱橫捭闔、遊刃有餘,順利地掘到她事業的第一桶金。

為愛放手 保全漢卿

1964年7月1日,臺灣《希望》雜誌在創刊號上刊載蔣家父子利用張學良的長信通過特務炮製的《西安事變懺悔錄》, 當時正在美國洛杉磯養病的張學良結髮妻子于鳳至,在聽到這一消息時顯得格外震驚和氣憤,因為她從輾轉得到的《西安事變懺悔錄》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從沒有過的屈辱。

然而於鳳至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場政治蓄謀而已。出於對張學良的呵護,於鳳至借此在美國掀起一波“為夫叫屈”的傳媒大戰。不久,《洛杉磯太陽報》、《紐約時報》先後載長文抨擊臺灣長期羈押張學良。由於張學良在西方的政治影響及于鳳至女士借臺灣“偽造”《西安事變懺悔錄》一事在國會參眾議員和司法界上層人士中的奔走呼號,很快就造成了對蔣介石極為不利的聲勢。

於鳳至在美國對參眾兩院議員發起救張呼籲攻勢,非但沒有起到營救張學良和讓張學良有一天來美與她團聚的初衷,甚至在客觀上還起到她做夢也想不到的副作用,那就是於鳳至雖然知道蔣介石懼怕美國,卻不知蔣介石正因懼怕美國勢力的從中干預,才忽然對幽禁剛剛解除,仍在蔣眼裡是冥頑不化“東北虎”張學良的高度關注。

蔣介石始終認為只要於鳳至還在美國,張、于兩人親生的幾個子女還在美國,那麼張學良的心始終會嚮往美國,這無疑就是張學良將來的一條後路。而身體狀況始終不如意的蔣介石,當然不能不顧忌到他百年以後不想看到的事實:“東北虎”有朝一日飛出臺灣,飛到美國後再前往中國大陸!蔣介石甚至還萌發讓張學良作楊虎城第二的罪惡念頭。

這時,張學良的至交張群出於對張學良生命安全的考慮,認為有必要讓張學良認清這樣的現實:如果繼續和於鳳至保持這種名存實亡的夫妻關係,很可能給張學良自由的徹底恢復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張群也重提了張學良好友張大千對張的希望:儘快給趙四小姐一個應得的名分!

張群的這種考慮得到了宋美齡的積極贊同。張學良也對此善意表示理解和同意。於是張群才以私人名義從臺灣飛到了美國,秘密來到洛杉磯比佛利山上於鳳至住所,當面向她說明與張學良辦離婚手續的近因與將來的益處。

於鳳至在其回憶錄中又表示:“我思考再三,他們絕不肯給漢卿以自由。漢卿是籠中鳥,他們隨時會捏死他,這個辦法不成,會換另一個辦法。為了保護漢卿的安全,我給這個獨裁者簽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說明,我不承認強加給我的、非法的所謂離婚……”

1964年7月4日,經遠在美國的於鳳至同意離婚,64歲的張學良才與53歲的趙一荻正式結婚。

然而於鳳至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至死也沒能再見張學良一面,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遺憾。

1990年3月20日,於鳳至在睡夢中安然逝去。

於鳳至在墓碑上寫的名字是張於鳳至,還在旁邊留了一個空墓。在她的遺言中,還特意交代:死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張學良。

雖然已經離婚了,雖然已經半個世紀未見了,但是她的心裡全是他。

後來,完全自由的張學良攜趙四去她的墓前拜祭,撫碑長歎: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如果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那這種放手該是多麼的殘忍和無奈。

輪流來此陪伴張學良。於鳳至由上海乘船來寧波,趙四小姐則由寧波去上海,有時她們也一同留在張學良的身邊,小住幾日。適時,趙四小姐和張學良所生的獨子張閭琳,還屬幼小,正是需要母親在身邊照顧的年齡。于鳳至為了使趙四小姐更好好地撫養幼子,便說服趙四小姐返回上海,自己留下。而後的三年幽禁中,她由溪口輾轉奔波江西、湖南的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乳房爛瘡日漸加重,張學良便向軍統局局長戴笠提出,讓於鳳至出去治病,由趙四小姐來照料自己的生活。蔣介石批准了張學良的要求,自此,天人兩隔。

赴美抗癌 白手起家

1940年春天,積郁成疾的於鳳至被確診得了乳腺癌。因病情加重,不得不赴美治療。在紐約城郊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學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會醫院,於鳳至接受了著名的腫瘤專家溫斯頓·比爾的醫學治療。在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比爾醫生先後為于鳳至做了三次難度較大的腫瘤摘除手術。然而,由於癌細胞的病變轉移,一年後,比爾不得不提出摘除整個左乳的治療方案。在化療期間,於鳳至的頭髮幾乎掉光了,人也變得愈加憔悴、虛弱,一向瘦弱的身體幾乎成了皮包骨,體重不足45公斤,所幸的是性命終於保住了。

出院後的於鳳至暫時住在女兒張閭瑛家裡,在女兒、女婿的精心照料下,於鳳至的身體康復得很快。期間,更是迅速掌握了英語的基本聽說讀寫能力。於鳳至的身體逐漸好轉了,但她發現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自己的丈夫獲釋遙遙無期、在美國生活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治病需要錢,於鳳至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到錢對自己如此重要。

在美國朋友莉娜的介紹下,於鳳至第一次走進了華爾街股票交易大廳。這是一個瘋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間成為窮光蛋。四處尋求生機時,於鳳至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個股票大廳,別人能憑著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我為什麼不能?至於能不能成為窮光蛋,她沒有想,她記起的只是父親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我閨女要是做買賣,肯定是把好手”。

於鳳至帶著一種被逼無奈、同時也帶著一種自信闖進了股海。憑著當年東北大學文法科的教育基礎,憑著從富商父親于文鬥那裡遺傳下來的經商基因,以及當年東北第一夫人的胸懷和膽識,她很快在股市裡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裡縱橫捭闔、遊刃有餘,順利地掘到她事業的第一桶金。

為愛放手 保全漢卿

1964年7月1日,臺灣《希望》雜誌在創刊號上刊載蔣家父子利用張學良的長信通過特務炮製的《西安事變懺悔錄》, 當時正在美國洛杉磯養病的張學良結髮妻子于鳳至,在聽到這一消息時顯得格外震驚和氣憤,因為她從輾轉得到的《西安事變懺悔錄》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從沒有過的屈辱。

然而於鳳至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場政治蓄謀而已。出於對張學良的呵護,於鳳至借此在美國掀起一波“為夫叫屈”的傳媒大戰。不久,《洛杉磯太陽報》、《紐約時報》先後載長文抨擊臺灣長期羈押張學良。由於張學良在西方的政治影響及于鳳至女士借臺灣“偽造”《西安事變懺悔錄》一事在國會參眾議員和司法界上層人士中的奔走呼號,很快就造成了對蔣介石極為不利的聲勢。

於鳳至在美國對參眾兩院議員發起救張呼籲攻勢,非但沒有起到營救張學良和讓張學良有一天來美與她團聚的初衷,甚至在客觀上還起到她做夢也想不到的副作用,那就是於鳳至雖然知道蔣介石懼怕美國,卻不知蔣介石正因懼怕美國勢力的從中干預,才忽然對幽禁剛剛解除,仍在蔣眼裡是冥頑不化“東北虎”張學良的高度關注。

蔣介石始終認為只要於鳳至還在美國,張、于兩人親生的幾個子女還在美國,那麼張學良的心始終會嚮往美國,這無疑就是張學良將來的一條後路。而身體狀況始終不如意的蔣介石,當然不能不顧忌到他百年以後不想看到的事實:“東北虎”有朝一日飛出臺灣,飛到美國後再前往中國大陸!蔣介石甚至還萌發讓張學良作楊虎城第二的罪惡念頭。

這時,張學良的至交張群出於對張學良生命安全的考慮,認為有必要讓張學良認清這樣的現實:如果繼續和於鳳至保持這種名存實亡的夫妻關係,很可能給張學良自由的徹底恢復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張群也重提了張學良好友張大千對張的希望:儘快給趙四小姐一個應得的名分!

張群的這種考慮得到了宋美齡的積極贊同。張學良也對此善意表示理解和同意。於是張群才以私人名義從臺灣飛到了美國,秘密來到洛杉磯比佛利山上於鳳至住所,當面向她說明與張學良辦離婚手續的近因與將來的益處。

於鳳至在其回憶錄中又表示:“我思考再三,他們絕不肯給漢卿以自由。漢卿是籠中鳥,他們隨時會捏死他,這個辦法不成,會換另一個辦法。為了保護漢卿的安全,我給這個獨裁者簽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說明,我不承認強加給我的、非法的所謂離婚……”

1964年7月4日,經遠在美國的於鳳至同意離婚,64歲的張學良才與53歲的趙一荻正式結婚。

然而於鳳至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至死也沒能再見張學良一面,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遺憾。

1990年3月20日,於鳳至在睡夢中安然逝去。

於鳳至在墓碑上寫的名字是張於鳳至,還在旁邊留了一個空墓。在她的遺言中,還特意交代:死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張學良。

雖然已經離婚了,雖然已經半個世紀未見了,但是她的心裡全是他。

後來,完全自由的張學良攜趙四去她的墓前拜祭,撫碑長歎: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如果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那這種放手該是多麼的殘忍和無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