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如果石油真的是按有機成因形成的,那怎麼解釋超大規模油藏的形成

所謂超大型油藏其實僅僅是一個含油盆地裡微不足道的一小塊區域, 恰恰是有機生油理論和油氣運移理論的最好注解。

第一, 油氣是流體, 密度小於水, 在地下會沿著岩石的裂隙和岩石顆粒之間的孔隙進行活躍的流動。

(砂岩裡的孔隙結構, 這是油氣存儲和流動的通道)

第二, 要建立起一個“圈閉”的概念。

有些岩石具有很好的孔隙, 像海綿一樣可以儲存油氣, 能夠作為“儲層”, 比如常見的砂岩、石灰岩等;也有一些岩石孔隙很少或者沒有, 油氣無法通過, 比如緻密的泥岩、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岩、蒸發岩等, 它們對於油氣來說是無法通過的屏障, 就像鍋蓋一樣, 因此被稱為“蓋層”。 儲層與蓋層的有機結合, 讓油氣進去了出不來, 這就叫“圈閉”, 英文trap, 這個詞也經常被翻譯為陷阱/圈套。

這樣的圈閉在地下有非常多, 有些圈閉裡存了水, 還有一些存了油氣。

存了油氣的這部分就叫做“油氣藏”, 勘探出來打上油井, 就成了一個個油田了。

第三個概念, 是圈閉的面積遠遠小於生油岩的分佈面積。

生油岩主要是形成在深湖/深海環境裡, 富含有機質的細粒碎屑岩, 比如泥岩、葉岩。 這些有機質主要是浮游生物的遺骸和水中生物屍骸的殘渣, 它們緩慢堆積在水底軟泥裡, 在數十萬、數百萬的穩定時期裡累積了茫茫多的有機質。

(浮游生物的遺骸、水生物的屍骸顆粒沉降到水底保存起來)

就像在如今的海洋裡, 深水的細粒沉積物分佈範圍, 遠遠大於海岸沙灘和近海砂質海底。 古代的情況也是如此:盆地中心的生油岩範圍, 總是遠大于盆地周圍的儲集層範圍。

這種差異, 是面積上幾個數量級的區別。 可以理解成集全盆地範圍內產生的油氣, 保存在幾個總面積有限的大型圈閉裡面, 這自然會造成“超大油藏”的錯覺——實際上, 它遠遠沒有生油岩的規模大。

(英國某盆地內烴源岩範圍與油氣田分佈的關係圖)

所以,超大油藏,與有機成因一點也不矛盾。油氣是運移到這些大型圈閉裡去的,並不是從形成以後就呆在原地不動的。因此,那些“上萬上億噸恐龍肉變成超大油藏”的笑話實可休矣。

(英國某盆地內烴源岩範圍與油氣田分佈的關係圖)

所以,超大油藏,與有機成因一點也不矛盾。油氣是運移到這些大型圈閉裡去的,並不是從形成以後就呆在原地不動的。因此,那些“上萬上億噸恐龍肉變成超大油藏”的笑話實可休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